书城古籍中华国学经典(随园诗话)
16146300000007

第7章 名未必副实

“原文”

古称状元,不必殿试第一名。唐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按:谷登赵昌翰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周必大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当时新进士,皆得称状元。惟南汉状元不可作。《十国春秋》载:刘龚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古称探花,不必第三名。《天中记》:“唐进士杏园初会,使少俊二人探花游园,若他人先折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宽夫《诗话》云:“故事,进士朝集,择年少者为探花使。”是探花者,年少进士之职,非必第三名也。进士帽上多插花。太宗曰:“寇准少年,正插花饮酒时。”温公性严重,不肯插花。或曰:“君恩也。”乃插一枝。大概以年少者为贵。某《及第》诗曰:“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帘半下钩。”或又曰:“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皆伤老之词。熙宁间,余中请禁探花,以为伤风化,遂停此例。后中以赃败,人咸鄙之。王弇洲曰:“禁探花之说,譬如新妇入门,不许妆饰,便教绩麻、造饭,理非不是也,而事太早矣。”余按李焘《长编》载:“陈若拙中进士第三名,以貌陋,人称瞎榜。”盖宋以第三名为榜眼,亦探花不必第三名之证。

“译文”

在古代,被称为状元的人,不一定是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唐代的郑谷考中后,在《宿平康里》诗中讲:“恰好在五更时分从酒醉中醒来,就听到有人在耳边喊我为状元的声音。”而据记载,郑谷登赵昌翰榜,名次是第八,并不是第一。周必大写了《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里面说到,当时的新科进士都可以称为状元。只有南汉状元不是这样。《十国春秋》中记载:“刘龚定下规矩,做状元的人,必须先接受宫刑。”罗履先在《南汉宫词》中说道:“不必惊讶宫人都爱夸耀自己的同伴,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状元朗。”古代被称作探花的,也不一定就是第三名。《天中记》一书中说:“唐代的进士初次在杏园中相会,先派两个年轻人在花园里找寻名花,如果名花被别的人先折了,那么这两人要受到处罚。”蔡宽夫在《诗话》里说:“过去进士入朝时,选择年纪轻的为探花使者。”如此看来,被称作探花的,是指年少进士,不一定是第三名。进士的帽子上大多戴着花。宋太宗说:“寇准年轻英俊,正是插花饮酒的好时候。”司马温公性情严谨,不肯插花。有人说:“这是皇帝的恩赐。”他才插了一枝。从以上情况看,大概以年轻为贵。有人写《及第》诗说:“年纪大的人自己插花不感到羞耻,但花却羞于插到我的头上。喝醉了酒拄着拐杖回家,沿途的人都笑我,纷纷放下珠帘不愿见到我。”又有诗说:“平庸走过的岁月没有人过问,留得宫花等酒醒后看。”这些都是伤感老迈的诗。熙宁年间,余中请求禁止探花,认为有伤风化,于是这项定例就被停止了。后来余中因为贪污败落,人们都十分鄙视他。王弇洲说:“禁止探花的说法,就像新媳妇过了门,不让打扮,就让她织布做饭,按理说这事不是不对,但为时太早。”我考证过李焘《长编》所载:“陈若拙中了进士第三名,因为相貌丑陋,被人称为瞎榜。”大概后来宋朝以第三名为榜眼,这也是探花不一定就是第三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