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国学经典(冰鉴)
16156800000016

第16章 神骨——精神具乎两目,骨相具乎面部

◆原文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引自《冰鉴》

●解读

俗话说:“去掉稻谷外壳,稻谷的精髓就现了出来”,这个精华,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崩倒,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坚硬的岩石。”这里所说的岩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的骨骼。一个人的精神,主要反映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相,主要集中在他的面孔上。对于别的人,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外形。作为文人,则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好比开门见山,这是首要之事。

◆原文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引自《冰鉴》

●解读

文人在论述人的精神时,一般都把它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精神的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处于静态之时,应如蚌含珠般的沉静,处于动态之时,就如春木抽出新茅;处于静态之时,如没有人似的无声无息,处于动态之时,宛如射出的箭直奔目标。以上两种属于澄清的神情。静态的时候,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有如流动之水,这两种神情,是奸心内萌且喜淫的神情;处于静态的时候,半睡半醒似的,处于动态的时候,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神情,反映此人具有专长,好深思。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不成器,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它们在表面上都属于清纯的神情,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原文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做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引自《冰鉴》

●解读

一般来说,人的精神状态,在振作时比较容易观察,处于没有振作与振作的间隔时则难于观察。不振作是往外表现时不振作,复振作是精神掩蔽处复振作。道家所谓的“收拾入门”的说法,就是在还未收拾入门时看他的脱略,在已经收拾入门时看他的针线。所谓小心就是在他正在收拾入门时进行观察。粗疏开阔,漫不经心,这就是脱略。所谓大胆,就是从他已收拾入门时进行观察,慎重周密,不苟且凑合,就是所谓的针线。这两者主要是从其内处观察,稍稍向外移,便表现为情态了,情态则容易观察。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引自《冰鉴》

●解读

骨有九种状态: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强而有力,顶骨平正,佐串骨像角一样,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骨棱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像茅一样,挺拔而起,颧骨有力有势,项骨平伏。看头部的骨相,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这三处为关键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如果以上五种骨相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具备其中的一种,此人终生不会受穷,如果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就不会卑贱,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行动,就会有成果,如果能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引自《冰鉴》

●解读

骨有不同的颜色,面部骨头以青色最为高贵,所谓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紫色次等,白色则为最下等。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以相互关联最为高贵,支离散乱则为次一等。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相再好也不如头相好。然而,如果头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属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紧贴眼尾,必无子孙后代。这里反映的富贵与贫贱差别,相差非常之大。

※详解

观神是相术中难度很高的一项技术,从何处人手呢?《冰鉴》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可见观神是从观眼神人手的,这正应了俗话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术集成》中的《神相术》关于观神的论述较为丰富,其主旨也是要学会观人的眼神:

神浊气清神不见,神清气浊气无形,直须神气俱清快,神气元来忌大清。大清曰孤,大浊日愚。孤而露则贫,浊而暗则贱。神愁自然偏多蹙,气蹙由来怀不足,多忧却是一生娱,遇喜须臾生悲哭。更看气促人风韵,宜远观兮不宜近,无忧愁叹或嗟吁,神不和兮命将尽。胸中洞彻神在眼,神在眼兮事何限,眼神稳静必台辅,眼神端正司台谏。计足谋多神气俊,暗暗奸斜神气倾。要须神彩与人交,一生得意无消散。君不见萍梗相逢古友义,从前倾盖与识面,执手交欢与论文,每叹相逢何太晚。奸淫之目神光鲜,人生须得神在眼,神在眼兮事何限,蛇目神居两目尖,羊目神垂四方转,牛眼神光不动摇,虎视眈眈威势猛,神灵省睡多聪睿。将戾神昏足贫贱,斜视随神自去来,淫乱幽居与深院。此论神居目与睛,要须倾复细叮咛,相形先得神所止,决定言谈有重轻。重轻在人不在目,以神寓目分迟迷,寤则神游寐处心,心处于形安可卜。实因气引血通流,通流血化精神流。神清定则心守宅,气清息则守其魂。神与魂游魂守气,生死存亡在斯义。寿安之人神遂悟,将死之人神以去。神寤方能守耻廉,神去不能认其故。经年面上无光色,举动逐时人事改,改常盖为神不灵,因疏骨肉身懈怠。神离言乱出口忘,神昏妄语卧方床,神为鬼夺肉枯槁,神为人夺精荒唐。有精养血神气见,精脱气竭神俱亡。精神似得不衰耗,气血欲得不损伤。神劳四肢不能久,神去触事无威光。神与气兮两相守,神既病兮气何久,神使机关主动摇,五行在气相缠守。气在丹田声远闻,气短声低如猴狲。气结于肺鼻必滞,气结于肝眼必翳。神气凭君仔细看,贤愚莫出言谈义。神不怒兮气不住,气住令人成病痼。气假于血而成形,瘿瘤痈节从此病。欲病之色与气离,气不青兮色元合。气元三月忧病符,气赤目前官事咂。得财闻喜复何如?准上天地漫如蜡。气若浮云色若天,色有正定本自然。金得白兮火必赤,黄黑青分色如焉。惟有气色无定处,朝吉祥兮暮忧苦。亦如云雾在青天,晓则晴兮夜风雨。色自色兮气则气,劝君要取元谈义。神气未容人易去,气色声元由密秘。人生造物五行中,每与天地相流通。神流如梦如影响,目力观兮如日象。夜梦火燔心必热,肾虚涉水乘扁舟。始知神气难寻论,指下分明亦关寸。秘藏何须鞫细微,神气一观君试问,断死言神与见机,凭神不必师元遁。

《冰鉴》关于骨相的说法则直接承自中国古代的骨相术、身相术等,这些相人的方术实际上都是从全息的角度,依据“天人感应”(或称之为“人体微观宇宙说”)这一基本理论,从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遇进行预断。从人类文化学方面来看,“微观宇宙说”或“天人感应”的理论有其文化上的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坐标,反映在各种相术上,其中也确实包含了不少古人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总结,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但就整体而言,这些相术不过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游戏,其判断的原则是跟科学相背离的。人类毕竟不会永远停留在童年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忘记这些游戏,向着更加高级的认识形式前进。

中国古代的身相术通过相头、相发、相须、相颈、相背、相肩、相胸、相乳、相股、相脐、相腰、相臀、相腿膝、相股肱、相臂、相阴部等等这些详细的项目,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命运之神的恩宠,什么样的人命运之神弃而不顾。

除了这些近乎肢解的局部相法之外,古代的术士们还通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一些相人规律。胖人之中,什么人胖得得体,什么人胖得邪性。同样,瘦人中,什么人瘦得有福,什么人根本就是穷瘦。高个子中,什么人因高得福,什么人因高惹祸。矮个子中,什么人是有福,什么人将有不幸……对这些千差万别的情形,古代的身相术都有介绍。虽然不足为据,但了解一下还是蛮有趣味的。我们首先来看看头部。

头在相书中一向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部分。古代相术认为,头象征着天,足象征着地。头为六阳之首,在身体四肢百骸之中,处于指挥官的地位,可见头相是很重要的。

因为人的头部大多由头骨组成,所以相头又离不开头骨,这样头相和骨相又有了紧密的联系。那么什么形状的头为相中佳品呢?头形和祸福之间有着什么对应关系呢?

首先,头一定要圆,相书有一句格言:头圆遮百祸。头相最重要的便是形要圆。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中国古代相术多把人和天、地合起来看,这叫天人合一。照古人的看法,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么既然头和天属于同一类,自然以圆为上相。

其次,头要大,大头比小头更有优势。相书上最欣赏的便是虎头燕颔、圆头方颈。当然,头大并不是毫无规则地大,而要和颈、身子形成一定的比例。

相书中最排斥的头形有二种,一种是身子大头小,有些不但小,而且尖削,那就更糟了。另有一种头,外观呈扁形,俗语称“扁头”,这在相书中也属下品之头。

要想仔细地分辨头相的优劣,可读一读北宋有名的相术大师陈抟的下面这首头相诗:

顶平头圆额又方,定主富贵早功名。

五岳相朝四渎深,清贵声名四海闻。

头顶平窝仙圣品,脑后连山富贵流。

头小颈长贫且夭,蛇头屈曲食糟糠。

顶骨连鼻终拜相,脊骨连枕武封侯。

头扁额削难言寿,仓空根陷定财空。

圆头方颈还多福,头尖颈细苦忧忧。

虎头燕颔封侯相,兔头鳖脑性轻浮。

头相中分辨出圆形、偏形,只不过是最初的一步。头相中最本质的还是骨法,因为头骨的构成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头部形状。所以古人常说“相面不如相骨”。

头骨在相术中是最有讲究的,据说它们都是得天地之气凝结而成的。古人常把人的头骨比喻为山石中的玉,大海中的珍珠。而且,古人认为天地之气有清气、浊气之分,有的头骨禀得天地之清气,有的则多为浊气,清气很少。得清气的,表现在社会中便有高贵的命运,得浊气的命运就很贱。这样头相便自然进入到相头骨的阶段,颇有点抓“本质”的味道。

按相书的看法,人的头部,共有七十二骨,这些骨头分布在头的各个部位,千姿百态。它的具体分布是:额间部位有八骨,即伏犀骨、日月骨、边地骨、福堂骨、龙角骨、虎颈骨、印绶骨、金城骨、天庭骨。这八块骨头都是极为重要的,看一个人入不入相,首先要相此八骨。那么如何分辨这八骨入不入相呢?

相书秘诀介绍说:伏犀骨要长,最好能贯穿到脑顶部,那么此人必为大贵无疑;日月骨要在边角隆起,看起来如同有棱角一样,这也是贵人之相。至于福堂骨、边地骨,都要丰厚隆起,方为入相。天庭骨与上述不同,应当又方又阔,显得厚厚实实的。如果单是高耸,但缺少厚度,那么多半要克人,而且心胸窄,不能容人。

除额部八骨之外,头顶骨也很重要。头顶骨有些什么说法呢?相书上也有介绍:先用手放到头顶,仔细推摸头顶骨的形状和厚度。如果顶骨平正,稍带一些圆起,向上隆起一些,便说明此人是一位贤人,而且有才华,将来的命运肯定错不了。反之,如果顶骨尖尖的,向上突起,如同山峰,那么便要提防,因为这象征着命运之神特别不公平,它将贫困的恶运罩在此人身上,一辈子恐怕也挣脱不开。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寿命也不会太长。

从顶骨再回到面部两眉之间,便轮到了眉骨。眉骨有的人平平的,有的人则高隆着,那么哪种人相呢?按相书的说法,眉骨隆起者入相,标志主人英气勃发,才华横溢,然而眉骨大的人也不可过于乐观。如果眉骨很高,但上面的眼眉稀稀的,又没有多少肉覆盖在上面,那便是克妻之相,恐怕这样的人要在很长时间等待上天赐妻,即使早把娇妻藏于金屋,那也要提防刑法。

由眉骨再下到鼻骨。相书上讲:鼻骨以直为上,鼻骨笔直便是上相。不过如果鼻骨虽直,但是没有一定的高度,那也算不上大吉。鼻骨最忌讳的是扁,如果鼻骨扁扁的,向两边横长是一副凶相,此人定会有凶。

鼻子再往下走,便是下颏骨。这一块骨比较大,据说和晚年的情景关系最密切。那么什么形状的下颏骨,便是上相呢?术士们认为:下颏骨必须向两边扩张隆起,而且胡子要刚硬,这便说明晚年有福。

有一个流传在晋朝的故事,专讲骨相术的神通。相传晋朝大将桓温刚出生一个月,名臣温峤看见他,便十分惊奇。于是,便对他父母说,这孩子有伏犀骨三路贯入天梁,靠近边城部位的头骨环绕四起,像是能够装载山岳水渠,这是大贵的骨格。为了测试他的神气如何,温峤又要求桓温的父母让他啼哭,结果发现他的声音也很不错,神气高扬,和群山回应。因此便得到温峤的赏识,父母便给他起名为温。后来果然应了温峤的言论,桓温领兵北伐,立下了很大的功绩,官位也做到大将一级。这个故事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但也只能算是一个孤证,何况史家的记载对这类事向来不加深究。

相士给人看相,察看一个人的骨格如何,主要看人的头骨构造。上面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头骨名称,显得很复杂。其实与人命运关系密切的头骨不会太多,古代相士认为有九种是最重要的。

九种的名称是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角骨,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鳌骨,龙角骨。

这九种骨都是相书上说的异骨,凡有其中一种,命运都错不了。若是一种都没有,那就不好说了。因为按照骨相的惯例,没有异骨,终难入贵。

这九种头骨的具体位置是颧骨位于两颧,天仓部位为驿马骨,两耳旁边为将军骨,左眉之上,隐隐而起的是日角骨,右眉上隐隐而起的是月角骨,绕着眼睛圆起者为龙宫骨,鼻上一骨直起,贯向脑部名伏犀骨,耳两边的沟朏骨特高者为巨鳌骨,两眉毛有骨隆起,走向边地部位,叫龙角骨或者辅角骨。另外,额头上如有骨又圆又大,即是天成骨,两颧有骨通向耳部,那是寿骨,两耳之后,有骨丰隆,那是玉堂骨,又名玉阶骨。颈部后面有骨隆起,好像鸡蛋一样,那叫天柱骨。这些都表明命运比较好,非富即贵。

以上判断头骨的各种形式,相士在使用时,一般都灵活掌握。俗语云:法无定法。如果一味拘泥死守,那便是将活法看死,定难造化境。怎么样灵活掌握呢?那便要看骨法是否有“神气”相助。古人认为,一个人再有异骨,倘若没有灵气相助,呆呆的,笨笨的,那便是死骨,削断也要另下。所以说言不尽意,相士相人都是很有灵机的活动,察相观色,审形定神,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

上面讲了许多抽象的相骨知识,下面来讲一个历史上的相骨事例。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六朝时期,正处于五胡乱中华的局面。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其中有一个北周国,它的版图在今天陕西、甘肃、宁夏一带,首都在今天的西安。北周王国是字文氏掌权,北周明帝一天听人传说属下大臣杨坚有奇异之相,便放心不下,忙招手下相士赵昭前去观看,并嘱咐说:

“朕命你去相杨坚,此人相貌奇异,你得仔细相看,然后向我如实禀报,不得告知他人。”

赵昭奉命来到杨府,见到杨坚,果然是气宇轩昂,隐隐中有王气闪现。为了确证,赵昭便要杨坚除去冠带,相看他的头顶骨。只见杨坚额头中央微微突起,愈近头顶愈突出起来,样子好像一根肉柱,而且头顶两角也各突出一块。再看看额头,宽宽的,中央有骨隐隐突出,直贯入脑顶。赵昭一看,便知符合相书上的“玉柱贯顶”,又兼那杨坚神光闪烁,气象非凡,便知此是真命天子,不可相害。于是,回去之后,便矫情虚报,解救杨坚一厄。此后,杨坚果然建立大隋帝国,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

其实杨坚当时位列上柱国,势力煊赫,“震主之成”已经显现。赵昭不过是顺水推舟,捡好听的说就是了,跟骨相术并无多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