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医生全书(成功励志经典)
16160300000107

第107章 中年的生理特征及心态趋势

何谓中年期?就是人生已走过了青年,却未到老年的这段时期。中年时期在人生的长河里可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一般,人们将四十岁左右称为人生中年期,也就是说,“人生中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旅途,也是人生最关键的“知天命”之年,如果走得好,人生就有价值,有意义。

处于中年这个黄金阶段的人们绝大部分都组建了家庭,事业也达到了顶峰,也可说是人生的最得意时期。但是,中年也是一个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的非常特殊的年龄段,因为,中年人往往身心负担沉重,生理功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衰退,社会、家庭、单位中多重角色的负担,超负荷的工作,过重的家庭负担以及所经受的众多社会心理刺激;过高期待与有限精力的矛盾;心理压力的应激一旦失于调控,就会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埋下心身疾病的隐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中年人遍尝人间的喜怒哀乐,生活态度比较稳定,但随之而来的倾向是封闭自己,局限于小家庭的束缚和自以为是的孤独。因此,中年期是心理矛盾和身体、精神疾患易于发生的时期,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所以,中年人一定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防患于未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由盛趋衰,生理机能日益下降,精力逐渐减退,许多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有关心理学的报道:年龄对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医学界称中年为“危险期”年龄阶段,疾病发病率较高,因此,中年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定要高度重视。

中年期的生理特征

具体地说法,中年期应该是从35岁到55这个最成熟的阶段。到了这个时期,人生的一切已达到全面成熟,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健全与完善,保持着机体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是机体与环境的适应良好,在集体中能出色完成任务。

因此,中年人大都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给中年人的工作承受力、人际关系也带来了巨大负荷。他在拼命工作的同时还要肩负起赡养父母,培养教育子女等诸多事务。

中年人虽说心理能力在继续发展和成熟,但同时伴有生理功能的逐渐衰减,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减退,其他系统如肌肉、骨骼、肾脏功能下降,特别是免疫系统能力的降低,给中年人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威胁。

当进入更年期这个多事之秋,女性还可出现心悸、头昏、潮热、盗汗、过敏性和抑郁特点的情绪变化等身心症状;男性虽不如女性明显,在外貌和功能上也有明显变化。

再加上,中年人每天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压力极大。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同人的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心理因素还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因此,为了生理的健康,中年人走进心理保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年人的心态趋势

一般健康的中年人应该感觉正常,知觉事物不易发生错觉。记忆良好,能记住重要的事情,不需要他人的提醒,思维健全敏捷。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说话不颠三倒四,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清楚明了,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情感反应有度,不易冲动,不麻木不仁,经得起欢乐,也经得起悲痛,且人际关系和谐并乐于助人。

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正是旺盛时期,对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有较高的掌握与熟练的能力,并能够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事业而忙碌;有自知之明,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能自觉地用理智控制自己,这就是中年人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中年心理发展状况

我们知道,在生理上人必将会老化,随着年龄增高老化也将日趋明显。唯有心理上的机能,在中年仍然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上进,直至60岁左右才开始稍有退化,至80岁左右甚至更高龄才会呈现一落千丈的状态。

如果说中年人的单项心理能力,虽也是处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但其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总和仍然在继续发展并成熟。其主要表现在能独立进行观察和思维,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趋于稳定,自我意识明确,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运动协调、感觉思维敏捷、判断力准确、智能高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旺盛,能适应和把握环境等。

但是,心理机能虽然继续完善,生理机能却在悄悄衰退。随着年龄增长,体质由盛趋衰,生理机能日益下降,精力逐渐减退,许多疾病随之发生。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同人的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心理因素是某些疾病的致病根本,因此。我们要对心理健康引起相当重视。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智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会给中年人带来一系列矛盾。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身心能力不足的矛盾,渴望提高工作效率与内耗的矛盾,希望健康与忽视疾病矛盾等等。这诸多的矛盾导致中年人每天都要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压力极大。

中年心理基本特征

我们知道,中年人涉世已深,在与人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可放一放,予以冷处理,不可操之过急;与朋友交往,应宽容为上,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为世人所不齿,也会给自己在心理上造成“隐形”的负担。

中年人要加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中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达到心理适应与健康的目的。

在工作中,由于职务的升迁或工作类别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个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因此,中年人所面临的、需要适应的问题是很多、很艰巨的。要和谐的适应这些新情况。

正是由于中年人处在各行各业的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对工作往往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个人身体状况却逐渐衰退,渐感力不从心,最终导致心力交瘁。但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中年人对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应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中年人在接受或安排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否则违背规律,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

如果发现生活中经常出现如下现象,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是否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咨询辅导。

想事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精神难以集中,翻来覆去睡不着,或噩梦不断,或频频醒来,以至于次日感到精力不足,看什么都不顾眼,烦躁,动辄发火,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为自己的生活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

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抖动等,觉得别人都不好,但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疑或钻了牛角尖。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其核心。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温暖和谐的家庭可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亲人的理解、关怀与支持,可以把烦恼和痛苦减低到最低限度。

人际关系对心理保健而言是积极因素,交往和友谊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生活,它能使人在沟通中缓解生活的紧张,协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益于消除心理疲劳,反之,如果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缺乏社会接触而陷于孤独,往往会导致精神疾病、绝望甚至自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等疾病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中年人正是首当其冲的群体,那种过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计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自责,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