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医生全书(成功励志经典)
16160300000114

第114章 老年心理特征

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也因此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健康的老年人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有益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心理的发展

老年人应该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极大的益处。老年人应该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亲属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职能和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使人的心境面临着新的适应。老年人离开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环境,往往产生诸多感慨,“退休综合征”表现突出。常因工作解除、生活清闲而感到空虚,因余力无处发挥而感惆怅,离开了工作集体,而形成一种疏远感。家庭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或子女的独立门户,或丧偶而成鳏夫寡妇,或老年丧子等产生的孤独感;老年人还因生活能力下降、社交圈缩小、失去同伴而产生沮丧感。新的生活,新的适应就摆在了老年人面前。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首先是有了明显的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即意识到自己老了。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觉能力的降低。如步履维艰、牙齿脱落、易疲劳而恢复缓慢、气力衰弱、性欲减退、食量减少、工作效率低等。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子女分居、亲人死亡等。再次,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在生活上处处当老人对待,口口声声“老师傅”、“老前辈”,极易产生迟暮之感。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已经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愿和积极性。由此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暗示出新的疾病。“畏老老转迫,忧病弥缚。”老人走上了下坡路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回天。

长年积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个性独具特点。由于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十分巩固,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使个性心理特征更加明显。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具有突出的个性化,比中年人更具特点。更加定型。他们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习惯和爱好,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无法轻易改变。

有一些老年人,由于习惯心理、定型个性而对一切变化和新事物总是惴惴不安、极力反对,哪怕别人是一份好意也绝不领情,还盲目加以排斥,甚至连早餐由吃馒头改吃包子也要反对;由于不自觉地坚持自我中心、自我防卫态度,所以对什么都感到怀疑,固执地想保护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态度和方法,办什么事都优先考虑自己;有的甚至由于怀疑而发展到妄想,总以为别人要谋害自己的生命、钱财,以致心神不安,也有的因此变得抑郁或悲伤,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性病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