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医生全书(成功励志经典)
16160300000152

第152章 保持本色

倒在地上也要站起来

面对艰难困苦,面对不断失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具有什么样的心态。迎难而上,这是积极心态;知难而退,这是消极心态。

成功与失败,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即使被打倒了,你也必须马上站起来,因为你惟一的出路只有站起来,而不是继续躺着。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意思是战胜困难是比较容易的,要战胜自己就比较困难了。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每到冬季都要利用老式的烧煤锅炉取暖。有个小男孩每天都提早来到学校,把锅炉打开,好让老师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气。

但有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火苗从教室里窜出来。老师和同学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进教室,把小男孩救出来。但他的下半身已严重灼伤,完全失去知觉,只剩一口气了。

送到医院急救后,小男孩稍微恢复了知觉……

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烧得太厉害了,活下去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

但这勇敢的小男孩不愿这样被死神带走,下定决心要活下去。后来,出乎医生的意料,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关……

但危险期过后,他又听到医生跟妈妈窃窃私语:其实保住性命对这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严重伤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辈子也注定是个残废。

这时小男孩心中又暗暗发誓:我不要做个残废,我一定要站起来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无行动能力。两条细弱的腿垂在那里,没有任何知觉。

出院之后,他妈妈每天为他按摩双脚,从不间断,但仍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虽然如此,他要走路的决心不曾动摇过。

他不得不以轮椅代步。一天,天气十分晴朗,他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他望着灿烂阳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待他妈妈走开后,他奋力将身体移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爬行。

一步一步,他终于爬到篱笆墙边;接着他费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扶着篱笆站了起来。抱着坚定的决心,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篱笆墙边因此出现了一条小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努力锻炼双脚。

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续的按摩,他终于站起来,可以走路了!

后来,他不但能走路上学,还能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跑步的乐趣,到了大学时,他还被选入田径队。

一个被火烧伤下半身的孩子,原本逃不过死神的召唤,原本一辈子都无法走路,但凭着他坚强的意志,他居然能够跑步。

你我,都没有遭遇到这样的大不幸,即使遭遇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有什么沟跨不过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资深的小学女教师,参加了全市教职员工在职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借一些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加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的生命。

训练结束后,这位老师就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自己的班级进行试验。

她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一些自己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乖乖地坐在位子上,绞尽脑汁在纸上写着。

学生们不能做到的事情真是五花八门:“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黛比喜欢我”,“我没法做lO次引体向上”、“我发球无法超过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等。

后来老师也坐下来,自己也极认真地在纸上填写着。例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管教亚伦”等。

学生已经写了好长时间了,大部分人都写满了一整张纸,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写下一页了。

她告诉学生,如果把一页纸写满了,就可以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来到老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放进一个空鞋盒内。

当所有学生都把纸放进鞋盒以后,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放进去,然后把盒子盖上,拿起这只鞋盒,自己首先走出教室,并且让同学们也跟着出来,沿着走廊向前走……

当走到守卫室门口时,老师停下来,走进守卫室,拿出铁铲、铁锹。然后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的一个角落里,动手挖了起来。

原来,她打算让孩子们埋葬这些写在纸上的“我不能……”。孩子们轮流挖了10分钟,当地上的坑大约有1米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在里面,马上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在这个“墓地”里,埋葬着“我不能”先生,也就是31个十多岁的小孩“力不能胜”的事情。

这时老师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牵手围坐在墓地旁边,形成一个圆圈,低着头等待。老师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不仅参与我们的生活,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他的名字,几乎天天挂在我们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并且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来得有名、有影响力。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人站起来,向前迈进。

阿门!

听完这段“悼词”之后,孩子们神情都很严肃,这一特殊的葬礼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这个活动特别具有象征性,意义深远。这个特别的正面鼓励将深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上。

写上“我不能”,埋葬它、聆听悼词,但事情还没结束。这位老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的心结。老师则用纸剪下墓碑形状,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在底端写上日期。

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当有学生说出“我不能……”时,老师只要指一指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的老师可能没有这样教过你,但看了这个故事后,你再说“我不能……”时,脑海中也应该立刻浮现出那个葬礼的情景,和小朋友们一样,你就会记起“我不能”已经死了。后来,这些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每当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去,便能鼓起勇气,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后来这些孩子都成了优秀人物。这就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杰克·坎菲尔是美国著名演说家。

一年秋天,他和妻子乔琪亚应邀到香港,在一项研讨自我肯定的会议上发表演说。由于首次造访远东地区,他们决定加长行程,到泰国一游。

抵达曼谷后,他们决定先参观市区内一些颇负盛名的庙宇,在翻译人员和司机的陪同下,他们看遍了大大小小的庙宇,脑中充满了金碧辉煌的印象。但不久之后,这些庙宇就从记忆中淡去,只有一座叫金佛寺的庙宇,给杰克·坎菲尔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

后来在一次课上,杰克·坎菲尔讲述了金佛寺的故事。

金佛寺占地不大,面积大约30平米。我们一进入庙内,眼前便赫然出现一座10尺多高、由黄金打造的实心佛像,重达2.5吨左右,价值约在1.96亿美元。当我抬头望着这尊慈祥中带着庄严的黄金佛像时,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震撼。

当其他游客忙着拍照,或是望着佛像啧啧称奇时,我在旁边的玻璃展示柜中看到一片8寸厚、20寸宽的土块,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仔细一看旁边的文字说明,才知道这片土块的历史。

1957年,由于泰国政府决定在曼谷市内兴建高速公路,位于路段上的某座寺庙不得不迁移他处,寺内的土造佛像也必须迁移。但这座佛像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所以在搬运过程中现出了裂缝,更糟的是,搬运时又下起滂沱大雨,寺内的老和尚为了不让神圣的佛像受到更严重的损害,便决定先将佛像放回原地,然后用大型帆布覆盖,以免被雨水侵袭。

那天傍晚,老和尚拿着手电筒,掀开帆布检查,看看佛像有没有被雨水淋湿,灯光照到裂缝处时,他发现那里反射回一道奇怪的光芒。老和尚趋前仔细检查,怀疑这层土块下面藏有别的东西。他回到庙中取来了凿子和斧子,小心翼翼地敲打佛像表面。当敲掉第一片土块时,他惊异地发现金光闪闪的物体。老和尚加快了动作,费了好几个小时的苦功,才让这座纯金打造的佛像重见天日。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几百年前,缅甸军队曾出兵攻打当时称为暹罗的泰国,当时的暹罗和尚知道敌军即将进攻,便在珍贵的黄金佛像表面覆盖泥土,以免宝物被缅甸军队掠走,据说这些和尚后来全被入侵者杀害,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座价值连城的佛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直到1957年才重见天日。

我们每个人都像那座泥佛像一样,由于某种原因,表面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然而泥土里却是“金菩萨”或“金基督”、“金本质”,那才是真的自我。可是我们习惯了将内心中那个如黄金般纯真的自我隐藏起来,现在我们该做的便是像那个老和尚一样,拿起凿子和斧子,敲掉层层防卫,重新展现纯真的本质、真实的自我。

应该明白,一个人只要有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

维吉尔说:“成功来自使我们成功的信念。只要我们相信我们能成功,我们就会尽力使自己达到成功。”

建立信心,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理上调整,可是也不要忽视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洗头可以增强自信”,这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王垒教授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洗头频率不仅影响头发和形象的干净整洁,还与人的心理特征有紧密关系。

这一发现从心理学角度证明了天天洗头有利于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自信,走向成功,从而为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倡导的“头发天天清洗,把握成功瞬间”的活动提供了新的视点和理论依据。

北京大学的这项心理研究选了几百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背景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特征的研究和洗发习惯的调查,再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洗发频率高的人在很多心理特征上都强于洗发频率低的人。他们对自己头发发质的评价更高,也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优点,并且更自尊和自信。与同龄人相比,洗发频率高的人在职位、收入、影响力、受欢迎程度等方面更高,人生目标更为明确,所以成功率也更高。

轻快地接受必然的事

历史上,苏格拉底的死几乎和耶稣的死一样有名。

当时一些雅典人,对赤脚的苏格拉底又嫉妒又羡慕,于是给他找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他进行审问,最后苏格拉底竟被处以死刑。

当狱卒把毒酒交给苏格拉底时,对他说:“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去接受。”苏格拉底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接受”,这句话虽然是在公元前399年说的,但在今天这个充满忧虑的世界里,似乎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自我意识”的含义包括了潜意识。因为积极的诱导自信的主动意念要经常进行,长期坚持,这就意味着积极的自我意念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会形成习惯。潜意识就是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动。

的确,那些思想丰富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到现在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然而,即便如此,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

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

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的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

如果你希望有好的心态,那么你就觉醒吧。如果你希望改变命运,你就努力营造好的心态吧。

亨利·福特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碰到没法处理的事情,我就让时间去解决。”

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凯乐说:“如果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就干脆忘了。我从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何必为它们担心呢?况且我们也没有那些精力。”

如果你说凯乐是个哲学家,他一定会非常困窘,因为他只是个出色的商人。但他这种想法,和古罗马的大哲学家伊匹托塔斯的理论差不多。他告诫罗马人:“快乐之道不是别的,就是不去为力所不及的事情忧虑。”

莎拉·班哈特,可算是深通此道的女子了。她一直是美国四大州剧院独一无二的皇后,深受世界观众喜爱。在71岁时,她破产了,而且她的医生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医生以为,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暴跳如雷。

可是,莎拉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

她被推进手术室时,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却挥挥手,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会回来。”

去手术室的路上,她背诵她演过的台词给医生、护生听,使他们高兴。她解释说:“我知道他们的压力也很大。”

手术很成功。恢复健康后的莎拉·班哈特,继续周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迷了七年。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新生活。你只能选择一种,或者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断。

因此,日本的柔道大师教育学生“要像杨柳一样的柔顺,不要像橡树一样挺直”。

知道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忍受那么多的颠簸吗?

起初,制造轮胎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我们不妨把这种轮胎称为“抗颠簸型”。结果,“抗颠簸型”轮胎不久就被颠簸撕成了碎片。后来,他们又制造了一种轮胎,可以吸收路上碰到的各种压力,即“接受一切型”。结果呢,这种型号的轮胎能够正常运行。

我们只有接受人生旅途上的各种压力和颠簸,才能活得长久,才能享受更快乐的旅程。如果我们去对抗这些颠簸和压力,就会产生一连串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会令我们忧虑、紧张、急躁,最后导致精神错乱。

有个叫威廉·卡赛柳斯的人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我加入海岸防卫队不久,就被派到大西洋这边管炸药。我——原来只是一个卖小饼干的店员,现在居然成了管炸药的人!一想到站在几千几万吨TNT上,我被吓得骨髓都冻住了!我接受了两天的训练,两天里认识的关于炸药的知识更让我胆战心惊。我第一次执行任务时是一个晚上,天又黑又冷,还有雾。我奉命到纽泽西州的卡文角码头负责船上的第五号仓。五个身强力壮而对炸药一无所知的码头工人,正将重两千到四千磅的炸弹往船上装。每一个炸弹都包含一吨的TNT,足够把那条旧船炸得粉碎。我恐惧得要死!浑身发抖,嘴唇发干,心跳加速,膝盖发软。可我又不能跑,跑就是逃亡,那样我可能因为逃亡而被枪毙,我不想被枪毙,只能留下来。在担惊受怕、紧张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终于能正常思考问题了。我对自己说:“就算被炸了,又怎么样?反正也没什么感觉。这种死法倒也痛快,总比死于癌症要好得多。这工作不能不做,否则要被枪毙,所以还不如做得愉快些。”我这样跟自己讲了几个小时后,觉得轻松多了。最后,我克服了原有的忧虑和恐惧,接受了这项不可避免的工作。把自己的处境想得好一点,把自己面对的困难想得轻松一点,勇敢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是能够消除烦恼、调节状态的好方法。值得提醒的是,不要为身体缺陷而忧虑。有的人会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忧虑,可能还因此错过了许多机会。每个人的身体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人因此烦恼不己。但身体缺陷是一种不能改变的事实,忧虑并不会对此有丝毫改变。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可能会有所改变。

新泽西州的姗德拉·莫菲曾经为她的“塌鼻子”而感到伤神。

她说:

我的鼻子长得很塌,为了让鼻子挺起来,我经常用胶布把它拉起来。我以为这样过不了多久我的鼻子就会变得挺起来,可是没有。

于是,我从来不让别人从侧面看我。

学生时代,我一直为自己的鼻子烦心;毕业后我进入商界,还一直为我的鼻子烦心——因为我想,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鼻子,别人就会喜欢我。

最后我去做了美容手术,在医院里,医生割开我的鼻子,把它垫高。手术之后我的眼圈变黑,面颊肿大,过了几个星期才有所好转。

由于第一次手术效果不好,6个月后我又给我的鼻子动了一次手术。又过了6个月,我在车祸中撞坏了鼻子,因此又做了第三次手术。

为了美丽,我的鼻子动了三次手术,你相信吗?可是我发现,当我从医院回来的时候,我的家人和朋友根本没有注意到我鼻子的变化。那些喜欢我的人仍然喜欢我,那些不注意我的人还是不注意我。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因为你的为人而喜欢你,而不是因为你的样子。所以,没有必要为自己的“鼻子”而忧虑。

每个人的相貌都是不一样的,所谓“千人千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实话,人的相貌的确有美丑之分。如果上天眷顾你,给你天生丽质,这是你的幸运;如果你没有这种福分,你就应该安身立命,承认这个现实,因为有的东西是无法或很难改变的。不能改变的东西而企图改变,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吗?何况天生的样子,这正是一种本色!我们的任务是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改变自己的本色。

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机制,是获得自信的好方法。自信者与自卑者的区别在于:自信者不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是做事与众不同。

对自信的人而言,即使是一只停了的钟,也会认为一天有两次准时;而对自卑者而言,即使让他在天堂里,他也会发现天堂高处不胜寒。

也许有人会问:“我现在已经这么很自卑了,这种心态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还能克服吗?”

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积极的一面,所以他与合作人的关系非常和谐……

当别人问到其中的奥妙时,他说:“与人相处,就如同在泥里挖金子,你很明确,你现在挖的是金子,而不是泥。如果我只是发现合作者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会一无所获,甚至被气死。相反,我知道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我要发现的,也许它像金子埋在土里,虽然很深,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发现的。”

他不仅与人相处是这样,对待自己也是这样。他说:“我从不会自卑,我也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但是我不会盯着它们不放,我总是在设法克服它们。我有很多优势,我总在想法发挥我的优势,所以没时间为我的缺点和不足自忧自怜。”

安德鲁·卡内基正是这样积极地看待他人和自己,才成为美国的钢铁大王,如果你也能像他那样,积极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使自卑感加重。

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比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

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目标明确,只要努力就不晚

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往前走,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心情也是愉快的。

下面这则寓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唐太宗贞观年间,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心。马的工作是在外面拉车,驴子的工作是在屋里拉磨。

贞观四年,这匹马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被玄奘大师选中,驮着玄奘去天竺国大雷音寺取三藏真经。

13年后,这匹马跟着玄奘经历了千辛万苦,驮着佛经回到长安。玄奘受到重赏,而马不是人,不可能受赏,所以又回老地方重操旧业。

朋友见面,老马跟驴子谈起了旅途的经历。

驴子听马讲了很多故事: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峻岭、火焰山的热浪、流沙河的黑水……

神话般的故事,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说;“马大哥,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呀!那么遥远的路程,那种神奇的景色,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差不多的。”

驴子不理解:“哪里!我的确一点儿见识都没有长!”

马说:“你想,我往西不断走的时候,你不是一天也没有停止拉磨吗?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而明确的目标,始终按照一贯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开了眼界,而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盲目地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美国内华达州西部有一片沙漠,那里有个地方叫黑石岩。这里有一片开阔而平坦的干涸湖面——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个地方就成了测试高速汽车速度的理想场所。

1997年10月28日,一枚白色的“火箭”正紧贴着地面飞驰,就像一阵“银色的风暴”,呼啸着从人们的眼前飞速而过。据测定,它此时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时速767千米。

这样的速度已经达到了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人们觉得它就要飞起来了。

突然,它离开了直行轨道,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嘎然”停住了。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不是火箭,而是一辆流线型汽车,只是外形酷似火箭而已。

这辆汽车名叫“美洲精神”,正在进行高速行驶试验,目标是达到音速,也就是每小时1222千米!看来,这次试验没有成功,因为只达到了767千米/小时。

“美洲精神”号的赛车手名叫克雷格·布里德洛夫,当年已经六十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曾经多次创造了陆上汽车竞赛的世界纪录。这次试验,他是向英国人理查德·诺贝尔创造的汽车世界纪录1019.9千米/小时发起挑战,并且还要挑战音速。

布里德洛夫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当他还是一位中学生的时候,他就立下目标,要为攀登汽车速度的高峰而献身。13岁那年,他曾经把一部旧汽车改装成一辆高速赛车:23岁,他在自己的汽车上安装了一台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并把自己的汽车命名为“美洲精神”号。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了自己的高速汽车试验事业。

为了提高汽车速度,布里德洛夫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几年前,他得到了一台登月火箭使用的发动机,就装在了自己的汽车上。可是,美国的法律规定,私人汽车不准使用火箭燃料,他又只好改用常规的喷气发动机。

这次在黑石岩进行测试的赛车是他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13.7米,宽2.5米,高1.8米,上面安装有从“鬼怪式”战斗机上拆下来的J一79航空发动机。

他的目标是突破音障——音障现象指的是物体在高速运转接近音速的时候,物体前方的空气受到压缩,空气的密度、温度都会突然增加,形成很强的阻碍,对物体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

为了让汽车的车体更加坚固,能够突破音障,布里德洛夫把赛车设计成整体结构,发动机、燃料箱、驾驶室都牢固地联系在一起。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赛车头设计成火箭的样子,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同时还可以保持车身的稳定。

虽然这次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他还准备继续试验下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行动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果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目标就是行动的动力。

有一个女同学,其貌不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教过她的老师都说她的脑子笨,大脑里面不是人脑,是豆腐脑,她自己甚至也这么认为。

她特别害怕数学,无论怎么认真听,都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数学老师经常说她上课不注意听讲……

同时,班里的女同学都不和她玩,她感到很伤心。慢慢地,她习惯了,就混到了男孩子堆里,和他们一起玩耍,踢足球,在楼后面捉老鼠……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来了一个新老师,正好教他们班数学课。因为是新老师,大家都觉得新鲜。不久,新老师注意到了她,说她的球踢得不错,还说她的动手能力很强:她被感动得悄悄地哭了……

有了老师的鼓励,她下决心要赢得老师更多的夸奖,但是她的进步比较慢,别人很难觉察,可她自己一直在偷偷地努力。

新年的时候,她意外地收到了数学老师送给她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在这个笔记本上,老师写下了一句使她深受感动的话:

你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感觉到了:你一直在努力——这是我爱你的理由。

她在老师的鼓励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赶上了全班同学,后来居上,她考进了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学,很多人都感到很惊奇。

道理很简单: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要为一时一事的失败而裹足不前,因而耽误了大好前程。

没有爬不上去的山,只有不敢爬山的人。

很多人反复地强调客观原因,把很多责任都推到客观上,最后的结果自然只是抱怨“上天不公”了。

看看两位70岁老太太的故事:

有两位老太太,年届70了,按照杜甫诗中所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老太太惟一的前途就是颐养天年——等死了!

其中一位老太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到了人生尽头,俗话说:“人到50,年年望死;人到60,月月望死;人到70,天天望死。”自己已经到了“天天望死”的年龄,还有什么希望昵?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

另一位老太太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在70岁高龄之际,她“异想天开”,开始学习登山。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登上了几座世界有名的山峰。最近,这位95岁的老太太还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迹。但是,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能否成功,根本标志就是他思考问题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具有积极的心态,进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性的事物,那么,这就是成功了一半了。

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验证了这一点。

保持特点,不怕说三道四

艾林诺·罗斯福说:“面无惧色地面对每一次经历,在你的身上,忧虑将无迹可寻。一个有勇气的人,他在失败时,总是设法把失败的损失降到最小,而不是顾影自怜。”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艾林诺·罗斯福有一个邻居,邻居家有一个名字叫妮姬的小女孩。就是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一直鼓舞着艾林诺·罗斯福,感动着他的心。

七年级时,妮姬被诊断出白血球过多,不得不经常到医院接受定期检查。她打过无数针,测试过千百次,然后进行化学疗法。这种方法可能是惟一的救命方法,可是妮姬的头发因此全掉了。

对一个七年级的女孩子来说,没头发是非常残酷的现实!上八年级前的暑假,妮姬戴上了假发。她感觉很不舒服,很痒,可是她还是戴着。

以前,妮姬非常受大家欢迎,是啦啦队队长,总有一大堆孩子围绕在她身旁。但现在情形改变了。孩子们不再愿意和她一起玩,因为她看起来很奇怪!

刚刚升上八年级,经常有顽皮的孩子从背后扯掉妮姬的假发。遇到这种情况,她就停下来,颤抖着捡起假发,戴好,擦干眼泪走回班级。

她埋怨为什么没有人为她挺身而出,制止这种恶作剧。这种可怕的情形持续了两个多星期,她无法忍受,只好告诉父母自己再也无法承受。

父母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待在家里。”

后来,妮姬告诉艾林诺·罗斯福:

没有头发不算什么,我可以应付,但是你知道没有朋友的感觉吗?你走在校园里,而他们因为你来了,远远躲开,像躲开魔鬼一样。

当中午你去餐厅吃美味的比萨饼时,他们一看见你就留下一堆吃了一半的比萨饼走开了。他们说不饿,可是你非常清楚,那是因为你来了!你可知道在课堂上没有人愿意坐在你旁边、在你贮物柜左右的孩子把自己的柜子移开的感觉吗?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怕站在一个戴假发、得怪病的女孩旁边!失去头发不算什么,失去朋友才是折磨。

妮姬打算休学了,但是两个小男孩的故事,给了她留在学校的勇气。

在妮姬的学校,有一个来自阿肯萨斯的七年级男孩,尽管《新约圣经》在此不受欢迎,他还是把《新约圣经》放在衬衫口袋里带到学校。

后来,有三个男孩抓住他,翻出他口袋里的《新约圣经》,说:“你这胆小鬼,宗教和祈祷都是为胆小鬼设的,别再把圣经带到学校来!”

他却虔诚地把《新约圣经》递给三个男孩中最大的一个,说:“你如果不是胆小鬼,请你带着它到学校走一圈!”

三个孩子无话可说,他因而交了三个朋友。

另一个故事是:一名从俄亥俄州来的6年级学生吉米·麦斯特丁诺非常仰慕加州,因为加州有一句座右铭叫“知道了”,而俄亥俄没有。他非常希望俄亥俄州也能有一句座右铭,于是他为俄亥俄州选了一句有创意的话——有上帝,凡事可能。只要他能够把申请座右铭的请愿书签上足够的签名,这句话就能成为俄亥俄州的座右铭。

经过不懈努力,他把请愿书签满了,然后把它送到州立法局。州立法局批准了他的申请,所以,俄亥俄州的座右铭就是“有上帝,凡事可能”!

受到这两个故事的鼓舞,妮姬继续她的学业。在上学之前,妮姬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她告诉父母:“我要上学。我必须做一些事,发现一些新事物。”

父母很担心,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但还是送她到学校去。虽然她在学校还是不受欢迎,还是有一些孩子嘲笑她、捉弄她,但是妮姬并不为此忧虑。

有一天,当妮姬的父母把她送到学校后,妮姬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猜今天我要做什么?”

说话时,妮姬的眼里充满泪水,那是欢愉和坚强的眼泪,还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他们问:“宝贝,怎么了?”

妮姬说:“今天我要去发现谁是我真正的朋友!”

她摘掉了假发,放在车里,她说:“他们必须接受我真正的样子,否则他们就是不接受我。我没有太多时间了,我今天必须把真正的朋友找出来。”

妮姬向学校走去,又回过头来对父母说:“为我祈祷吧!”

她的父母说:“会的,宝贝。”

当妮姬走进学校时,她听见父亲说:“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那天,奇迹发生了!当妮姬走进学校,走过运动场,没有人捉弄她、嘲笑她,大家都被她的勇气感动了。

后来妮姬高中毕业了,不但有了幸福的婚姻,还有了可爱的女儿!

每当艾林诺·罗斯福面对一些似乎无可逾越的障碍时,他没有为之忧虑,他总会想到妮姬,他因此获得了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风格做事,而不是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下面是一个流传很广的经典故事:

从前,有个父亲带着儿子去市场卖驴子。驴子走在前头,父子俩随行在后,村里的人看了都觉得很可笑。“真傻啊!骑着驴子去多好,却在这沙尘滚滚的路上漫步。”

父亲说:“对啊!说得对啊!”

他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就对孩子说:“孩子,骑上驴子吧!我跟在旁边,不会让你掉下来的!”

父亲让孩子骑在驴子上,自己跟在旁边走着。

这时,对面走来两个人。“喂!喂!让孩子骑驴,自己走路,算什么!现在就这么溺爱孩子,将来还得了!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叫他走路才对,让他走路,让他走路!”

父亲说:“噢!对呀!有道理。”

于是他让孩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孩子跟在驴子后面,蹒跚地走着。

走着走着,碰见一个挤牛奶的女孩。

女孩用责备的口吻说:“哎哟!世间竟有这么残酷的父亲,自己轻轻松松地骑在驴背上,却让那么小的孩子走路,真可怜!瞧,那孩子多痛苦,东倒西歪地跟在后头,实在可怜啊!”

父亲点头赞同:“是啊!你说的有理!”

于是,父亲叫孩子也骑到驴背上,朝着市场的方向前进。

驴子同时要载两个人,走起路来非常吃力,呼吸急促,腿摇摇晃晃地发抖。

可是父亲并没有发觉,还轻轻松松地哼着歌曲,在驴背上摇晃呢!

驴子好不容易走到教堂前,喘了一大口气,休息休息。

教堂前面正站了一位牧师,叫住了他们。“喂!喂!请等一下,让那么弱小的一头驴载两个人,驴子太可怜了。你们要去哪里呢?”

“我们正要带这匹驴子去市场卖呀!”

“哦!这更有问题。我看你们还没走进市场,驴子就先累死了!信不信由你。”

“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牧师没好气地说:“把驴子抬着去吧!”

父亲马上觉得:“好!有道理。”

父子俩立刻从驴背上下来,把驴子的腿绑起来,再用棍子抬着驴子。

这样抬着,当然非常重,所以父子俩涨红了脸,摇摇晃晃地喊着:“怎么这么重呢!”

看见这情景的人都呆住了:“真是奇怪的人啊!”

父子俩不久走到一座桥上:“孩子,市场快到了,再忍耐一会儿吧!”

父亲虽然这么说,可是自己和孩子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驴子呢,被倒吊着痛苦得不得了,不但口吐白沫,还粗暴地扭动起来。

父亲严厉地斥骂:“嘿!乖一点啊!”

可是驴子听不懂人话,扭动得更厉害了。结果,棍子啪的一声折断了,驴子倒栽葱似的掉进河里。很不凑巧,雨后河水暴涨,驴子瞬间被急流吞没,看不见踪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产生最严重的后果!

当然,如果自己的状态不好,可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很多时候都在抱怨别人,而不会正确地对待自己。不少时候,问题不在别人身上,而在于自己。因此,不要过多地抱怨别人,还是多看看自己,这样才会拥有好心情。

有一个院子里住着两家人。这家老太太总是经常指责那家老太太不讲卫生,懒惰得很。

只要有人来,这家的老太太就会说:“你看,那个老太婆太懒了,衣服总是洗不干净!你看她晒在院子里的衣服全是斑点。我真不知道,她洗了几十年衣服,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有一天,这位老太太家来了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听了老太太的唠叨之后,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只见他拿起抹布,在这家老太太的玻璃窗上一擦,抹布就粘满了灰尘……

他对这家老太太说:“您来看看,那家老太太的衣服不是洗得很干净吗?是你自家的窗户玻璃脏了……”

这个故事给人一种很好的启示:有些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其实已经错了半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