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16164800000010

第10章 司马相如和汉赋

赋,最初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含有铺叙的意义,古人解释《诗经》说,诗有六种表现手法,即风、赋、比、兴、雅、诵。直到西汉武帝刘彻的时候,赋才发展成为既像诗歌又像散文的一种独立的文体。

创作汉赋最有成就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原名长卿,出生在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从小就很认真刻苦地读书,特别喜欢读史书,他对赵国的蔺相如特别佩服,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相如。

司马相如年轻时候便在景帝的宫中当了个武骑常侍,但景帝不喜欢文学创作,也没发现司马相如这个人才。一次,梁孝王带着邹阳、枚乘等人来朝见景帝,枚乘早就以词赋创作而出了名,司马相如和他们很合得来,便辞去了景帝宫中的位置,到梁孝王府中去供职,梁孝王收留了司马相如,让司马相如和他的其他文士们在一起,这一段时间里,司马相如创作了不少作品,流传到今天的有一篇代表作叫《子虚赋》。

不久,梁孝王生病去世,依附在梁孝王府中的文士纷纷走散,司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因家里很穷,便来到临邛(地名,在今四川邛来县),过着流浪文人的生活。临邛的县令王吉对司马相如非常尊敬,听说司马相如来了,便每天去看望他,开始,司马相如还接见他,到后来,相如不耐烦了,便经常不见王吉,而王吉反而更加恭敬。王吉对司马相如的这种态度立刻惊动了地方上的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大家见地方长官都这么尊重司马相如,其他人哪个敢不尊敬他!

在临邛这个地方,有一个最富的人家,这就是卓王孙,他家里光仆人就有八百多,他很想见见司马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便选了个日子,在家里大宴宾客,将王吉和地方上百来个有头有脸的人全部请到。客人到齐了,就缺一个司马相如,一直等到下午,司马相如还没出现,王吉见司马相如没到,便亲自去把司马相如拖了来。

大家喝酒喝到最高兴的时候,王吉叫人取来一张琴,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司马相如也不客气,一连弹了好几支曲子,把许多宾客都听呆了,都说从来没听过这么好的音乐。

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又聪明又漂亮,精通音乐,刚结婚就死了丈夫,不得已住在家里,它听到这么美妙的琴音,也出来偷看,一下子就爱上了司马相如。后来两人通了几回信,更加增进了感情,卓文君便在一天夜里偷跑出来,和司马相如一道回到了成都老家。

回家以后,司马相如还是穷,卓文君父亲恨他丢了自己的老脸,不认这个女婿,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想了个办法,又回到临邛,在街上租了个小门面,开了个小酒菜馆,卓文君亲自卖酒,司马相如与仆人一起洗盘子刷碗,消息传到卓王孙的耳中,卓王孙气得没办法,只得把女儿原来的嫁妆全部给她送去,还拨出一百多个仆人,送去一百多万钱财,这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后,非常喜欢辞赋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一天,他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读了一遍又一遍,喜欢得不得了,还叹气说:“我怎么就没福气遇到这样的大臣!”狗监(宫庭里管猎犬的官)杨得意说:“这个人是我的同乡,现在还活着,你要见他,一点不难!”武帝一听,立即传诏,要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见到汉武帝后,对汉武帝说:“《子虚赋》只体现了诸侯王的规格,还不够皇帝家的气派,我还能写更好、气派更大的!”汉武帝很高兴,让他赶快做,不多久,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大赋叫《上林赋》,《上林赋》比《子虚赋》果然更有气派,但两篇赋的特点、内容大体上差不多,都是写皇家园林如何大,皇帝出游如何有声势,极其讲究文字的工整、节奏的和谐,并且用了许多典故词语,读起来很有气势(但今天读起来却非常难懂),赋的结尾,还很巧妙地说:气派当然要大,但皇帝如果长期陷进游乐之中,那会对国家不利的。还有一点劝告的意思。

汉代的大赋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赋逐渐被改革、简化了,到东汉时,小赋比较流行起来,小赋创作的代表人物是扬雄,创作小赋的作者非常众多,小赋也更加受到读者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