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班固一家两代人都是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班固的父亲班彪很会写作,早年间,皇帝刘玄败北时,他投靠隗嚣,后跟随了窦融,因文采出众被光武帝封为徐县县令。
班彪很想写一部延续前汉司马迁《史记》的作品,计划写65篇前汉时代的历史著作,但没写完就于建武三十年去世了。班固打算完成父亲的夙愿,于是开始漫长的创作过程。
班固写了很多的史作,不料却在明帝永平五年,也即班彪去世后的第11年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被关入洛阳监狱,其手稿也被查抄。查抄的手稿呈交后,明帝亲自阅读,很快他就给班固的文章吸引住,觉得写得很好,观点正确,并没有私改国史,许多地方是在唱汉朝的颂歌,使他颇为赞叹。正在这时,班固的弟弟班超托人奏疏,替兄申冤,表明班固只是编写史书,并无异心。明帝只觉班家的人都很有意思,就召见了班超,与他谈论,班超举止大方,措词得当,讲话有条有理,令明帝很欣赏。
事后不久,明帝又召见了班固,他发现这个人气度不凡,很有才能,看待问题的见解很独特,善于思考,便赦他无罪,还让他当了兰台令史。后来又提升为典校秘书郎。从此,班固就在后汉宫廷藏书处潜心研究,阅查大量的图书资料,准备写作史著。
当时一件事情在朝中争论得很激烈,有些老臣要求迁都长安,而许多官员不同意,形成两派,相互攻击。班固反对迁都,以避免费资及动乱。为此他写了《两都赋》这篇文章,显示立场,明帝看后,坚定决心,没有迁都。
《两都赋》写得的确不同凡响,使班固名声大振,明帝对他愈加亲信。班固经常到后宫去陪明帝读书,明帝出去巡狩,也让他跟随,凡有重大问题,班固可参加与公卿的辩论,同年,班固升为玄武司马。
明帝驾崩,章帝继位,章帝在白虎观举行讲论经义的大会,此会规模极大,学术研讨达两月之久,会后,班固根据会议精神整理出来《白虎通义》这本书,可他还没来得及休息,班超便单骑找到他,说母亲去世了,班固按汉朝惯例,辞官归乡服丧,基本上他再没有什么负担,就一心一意写《汉书》。
这一写就是20余年,班固以他卓越的文学才华,精心创作,完成了《汉书》的大部分稿件和章节提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供100篇,80万言,主要记叙了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间史实。全书分十二《纪》、十一《表》、十《志》、七十《传》。《汉书》还没写完,当时就有很多人传抄,颇受欢迎。
窦宪也非常欣赏班固,相当器重他。和帝登基不久,汉朝与北匈奴发生战事,窦宪因刘畅之案,弄得十分被动,但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抓住时机,要求出征。走时,他召班固到军营中,班固还穿着丧服。窦宪封他做中扩军,即参谋之职,参与讨论作战。班固答应了。
窦宪获胜,班固在燕然山为他刻石碑记录功绩,碑文写道:“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又写道:“骁骑三万,元戎轻武。”充分赞扬汉军的英勇无畏及窦宪的战斗作风。
窦宪率兵出镇凉州时,北匈奴单于派储王等要求拜见窦宪,窦宪就派班固和司马梁枫去迎接,没有接到,这件事充分证明班固的地位。
可班固倒霉就倒霉在窦宪身上。窦宪被逼死后,班固也被免官,这时是永平四年(公元92年),和帝刚刚消灭窦家的势力。班固意识到大祸临头,果然,一伙差人闯进班家,将班固五花大绑抓入洛阳监狱。
洛阳令叫种竞,他跟班家的过节相当深,窦宪掌握重权时,他不敢惹班固,窦宪这棵大树一倒,他立刻把班固逮捕,关进监狱。几次审问,班固沉默无语,种竞下令拷打。
班固被打得血肉模糊,伤势很重,仍不讲话。他受刑后,总坐在墙角里顺铁窗仰望星空,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两条腿上的鲜血已干滞结成糊片。
班家人想方设法救班固出狱,没能成功,班固也没有写完《汉书》。永平四年,一代历史学家于洛阳狱中去世了,成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牺牲品,终年61岁。
班固死后,他所撰写的《汉书》的《11表》和《天文志》遗稿散乱,还没有最后完成。汉和帝又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共同续写这两部分内容,这才最后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