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10种优质性格
16169500000095

第95章 力戒因情面误事

实在人最爱讲情面,但情面只是一块糖,只可做调剂,不可做主食。就最深刻的道理而言,情面都是私下交易。不审势,宽严皆误。

作为下属,对待上司的决定和倾向,切不可记在心中,这样的话,下属多半做不好,时间一长,自然也不会得到提升。实际上,下属有责任和义务劝上司,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受到上司反责,这不是个人脸面的事情,而是一种工作的关系,跟私人情感没有任何关系。

曹操一向赏罚分明,从不任人唯亲。他在拟派前去三地管理军民的“诸儿”中,表达了他的这一作风。他明确说明,不仅对部下不讲私情,连自己的儿子也同样看待。并决定派不违背他命令的儿子前去三个地方管理,亲自把重任交给他们,体现了曹操“长大能善必用之”的思想,这对儿子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生子当如孙仲谋”,品味曹操这句由衷夸奖孙权的话,不能不使人想到:孙权到底在哪些方面比曹操的儿子强呢?

孙权在哥哥孙策率领的队伍中当兵时,只有十四五岁。因过不惯军中的苦日子,免不了要搞点“特殊”。孙策帐下主管财政的官员叫吕范,吕范这个人“性好威仪、勤事奉法”,当家理财,一是一,二是二,无论对谁,不徇私情。孙权要弄钱财私用,不能不走吕范的“后门儿”,可是吕范坚决不开,每次都请示孙策后再答复。这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孙权当了阳羡这个地方的长官,在财物上还是不够清廉,孙策就加强了对弟弟的控制,不时亲自查弟弟的账目。孙权身边有个叫周谷的人,专为孙权在借贷往还的单据上做手脚,使孙策查不到问题,孙权自然喜欢。孙策死了,孙权掌了大权。当家才知柴米贵,于是,孙权想起年少时办的那些事,更想起“卡”自己的吕范和讨好自己的周谷。照一般人看来,这回孙权可该重用周谷,给吕范穿一下“小鞋”了。可是孙权偏偏不这样,他认为,周谷篡改账目,欺骗孙策,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不能用;而吕范一心为公,忠诚可靠,才值得重用。孙权以公取贤,使吕范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裨将军一直升到大司马,为孙权破曹操于赤壁、杀关羽于麦城、治都于建业,直接或间接地立下了很多大功。吕范死后,孙权每路过其坟墓,都呼着吕范的名字,“言及流涕”。

曹操待子女也不徇私情,这在曹丕当太子时的一些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曹丕当太子时,也想多搞点“外快”私用,但慑于曹操的严法,在宫中还不敢胡来,于是就想出一个向家叔曹洪借贷的主意。曹洪是曹操的从弟,自曹操举兵讨董卓,曹洪就将全部家兵千余人归了曹操,并一心一意地跟着干。有一次,曹操被董卓的兵打败,连战马也失掉了,“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行到汴水”,保护着曹操杀出了重围。曹洪为打曹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眼里的一等大贤,并替曹操管理家务。曹洪不肯给曹丕面子,曹丕便恨上了他。后来,曹丕当皇帝,还恨着这件事,总想报复一下。机会总是有的,一次,曹洪的舍客犯了法,曹丕立即株连上了曹洪,把曹洪关进监狱,准备杀头。满朝文武出来求情,曹丕也没松口。没有办法,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出了面,她对曹丕之妻郭后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这就是威胁曹丕说:你今日将曹洪杀了,我明天便废掉你的媳妇。想必是郭后吹了“枕头风”,又加上曹洪本人“泣涕屡请”,一个劲儿地给皇侄儿说好话,曹丕才给了曹洪一个“免官削爵”的处分。史书讲曹洪吝啬不借给曹丕钱财,恐怕与事实不符,试想一个连命都不怕丢的人,还在乎那点家财吗?曹洪常在曹操左右,又为曹操管理家务,是深知曹操约束子女的。怕随便借给太子东西,曹操知道了不依,所以不给曹丕面子,似更有些道理。

情面误事,历史上例子不少。大家知道,在用人唯贤这一点上,曹操和孙权都胜过刘备,刘备太注重兄弟情分,为了一个关羽,把蜀国拖向了衰亡的道路。实在人办事尤其要突破“情面”这一关,否则就不能用准人、谋成事,最后让自己吃尽情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