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知识全书:神秘海洋与生物
16173900000004

第4章 美丽的“龙宫”(1)

伟大的中华民族绵亘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滔滔不息的江河流域和流动不止的大海滋润和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辽阔的中国海域演绎出了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无数的沧桑变迁。时光的飞逝,科技的发展,人们海洋意识的增强,不断给海洋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现代中国海域的新构成是什么,中国海域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知识,我国海岛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有哪些?本章将给您作一介绍。

古代神话

古代,由于探测技术和导航技术的落后,人们无法真正了解海洋,于是就对海洋充满了神秘感,认为大海由神灵主宰。我国最有典型意义的传说当属“龙王之说”和“精卫填海”。

“龙王之说”在民间流传甚广。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榜》中都有关于“龙王”的故事,尤其是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借来定海神针作为横扫一切的“金箍棒”以及东海龙太子变成小白马供唐僧坐骑的情节给大家流下了深刻印象。古人认为龙王掌管着大海,龙王在海中的住处叫“龙宫”,海中的鱼鳖虾蟹等所有海中生物都是龙王的兵卒。龙王的儿子叫龙太子,电影《哪吒闹海》中也曾有东海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并剥皮抽筋的故事情节。我国水域共有四大龙王,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分别掌管着我国东、南、北部水域和西方降水。龙王能呼风唤雨,威力无比。如果哪个区域的百姓得罪了他们,龙王要么把水调过去,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使那个地区洪涝成灾;要么多日不下雨,使那个地区干旱。因此,当某个地方久旱不雨时,老百姓就会摆上供品,乞求海龙王降雨。

“精卫填海”一词来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相传精卫是上古时代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娃,在随炎帝出巡时不慎掉于东海溺水身亡。后来她的灵魂化作一只大鸟,叫精卫鸟,每天用嘴衔着西山的树枝、石子等去填海,立志把东海填平,让他人免除溺亡之苦。

实际上,中国古代对大海区域的划分跟现在基本相同,如东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东海,南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南海,北海龙宫指现在的黄海和渤海。

大海沧桑

据地质学家推算,大约在10万年前,气候从冰期进入了温暖时期,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大洋里的水量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最后海水从横亘于我国胶辽之间的峡谷涌入,向古渤海盆地及华北平原流淌。大水淹没了沧州,沧州周围水波荡漾,地质史上叫做沧州海侵。当时,胶辽之地被分割成几大块,因而形成了渤海中的海岛雏形;黄海随之诞生了。那时的黄海海域面积要比现代大得多。

大约7万年前,地球气候变冷,逐渐进入了冰期。海水蒸发后在空中形成的降水,大部分不能流回海洋,而是变成冰雪囤积在陆地,陆地上的冰川越聚越多,海洋中的海水则越来越少,大洋水位下降了100多米。渤海盆地的海水干涸,海中的海岛成为山丘,与陆地连为一体。黄海海水也退到东海东部和太平洋,汹涌澎湃的黄海又成为一马平川。据考证,当时浙江东海海面比现在低70多米。

大约4万5千年前,气候又开始转暖,海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海侵。海水向西一直抵达河北献县境内,历史上称做“献县海侵”。聚集在东海东部的海水,重新流入黄海平原,黄海又呈现出一派水波涛涛的景象。水漫黄海持续了l万多年。之后,又进入了第二个冰期,海平面又出现大幅度下降,下降值比现在海面约低150米。大约1万8千年前,黄海完全断水变成陆地,古黄河、古长江在平原上纵横奔泻,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东海海岸线向海部后退了几百米。沿海岛屿如台湾、海南岛等都与大陆相连,形成广阔的滨海平原。珠江等大河在下游也冲积出古三角洲。

大约1万年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冰川又开始融化,海平面第三次上升,海侵再次发生,称为“黄骅海侵”。干涸的渤海和黄海又变成了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象。此后,海面不断上升,约在8 500年前,达到了现在海平面以下14米处。大约到6 800年前,海平面才上升到现在海面的位置。之后,海面还继续增长,海水沿长江古河道逆流而上,进入了杭州湾、上海、南通一带地区。大约据今7000年左右,南海海面比现在高出10多米,从而使台湾岛、海南岛等与大陆分离,成为被海峡分开的大陆岛。

大约在5 500~3 300年前,地球出现了短暂的低温期,海平面开始下降,平均下降2~4米。在3 000~2 000年间,气温略增,海面也有所回升,长江三角洲缓慢东移。

最近2 000年来海平面也始终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段时期的气候寒冷之后又会出现气候变暖,然后再寒冷一再温暖的不断交替,同时也带来了海平面的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交错变化。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10多万年以来,中国海域饱经沧桑,经受了无数次的“洗礼”。

濒临的海域

中国海域是指濒临中国大陆东南边缘的水域。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东海区(指台湾以东海域)5部分组成。其范围为:北、西面濒临中国大陆和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最北端在辽东湾北部约北纬410处,最西端接马来半岛附近的马六甲海峡约东经99°10′处;东面连接朝鲜半岛、九州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最东端至九州岛南侧约东经130°40′处;南面以大巽他群岛为界,最南端抵达邦加岛和勿里洞岛附近约南纬2.5°处。横跨经度31.5°,纵跨纬度约44°,南北延伸约4 800多千米。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千米。

1、渤海(BoHai)

渤海是中国大陆东部惟一半封闭的内陆海,也是我国惟一的内海。古称沧海、北海。位于中国海区最北部,周围濒临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市海岸,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东北至西南纵长约480千米,东西向最宽约30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海区面积最小海区。它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构成。渤海沿岸有营口港、葫芦岛港、秦皇岛港、天津新港等重要港口。

渤海沿岸有黄河、海河、辽河等20多条河流注入,造成海域泥沙淤积,致使海底地势平坦。渤海水浅,平均水深18米,大部分海域水深不足30米,最大深度位于渤海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达86米。陆地海岸线总长2700多千米。共有岛屿400多个,著名的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风鸣岛、菊花岛、蛇岛等。其中,庙岛群岛纵向排列在渤海海峡中,由32个岛屿组成,是守卫渤海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蛇岛是我国最早的蛇类自然保护区。

渤海水域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1月份平均气温8.1℃~1.5℃,8月份为24℃~26℃。冬季表层最低水温—1℃~2℃,夏季最高26℃~28℃。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29‰~30‰。冬季部分海域出现结冰现象。

渤海内资源丰富,经勘探得知,含油气的盆地面积约占海域总面积的2/3。渤海沿岸年产盐量达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3,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海盐产区。鱼类众多,以盛产对虾、毛虾最为出名。

2.黄海(HuangHai,YellowSea)

黄海位于渤海海峡外侧,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濒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东海相接。南北长80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65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习惯上人们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与朝鲜龙渊半岛的长山串连线为界,将黄海划分为南、北黄海两部分,其中,南黄海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北黄海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海区内大的海湾不多,在我国一侧主要有胶州湾、海州湾,在朝鲜半岛西侧有西朝鲜湾、江华湾等。重要的港口有我国的大连、旅顺、烟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朝鲜的南浦,韩国的仁川、木浦等。

注入黄海的河流较多,主要有中国的淮河、大洋河、射阳河、灌河,朝鲜的大同江,韩国的汉江、锦江,以及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黄海平均水深44米,其中北黄海平均水深38米,南黄海46米,最深处100多米。在中国海域内的海岸线长约4000多千米。位于我国沿岸的岛屿约500个,较大的有长山群岛、刘公岛、莫邪岛、灵山岛、东西连岛等,朝鲜有身弥岛、椒岛等,韩国有大青群岛、江华岛、古群山群岛、黑山诸岛、济州岛等。

气候受大陆影响较大。冬季,北部平均气温约—2℃~2℃,南部2℃~7℃;夏季,北部平均气温23℃~24℃,南部为24℃~26℃。年平均表层水温12.36℃。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31.27‰。

黄海资源丰富。南黄海内储油气盆地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盛产对虾、黄鱼、带鱼等。沿岸盐田较多,最大的盐田是江苏淮北盐场,为我国四大盐场之一。

由于黄海周边涉及到中、朝、韩等3个国家,又是海上进入渤海的必经水域,因此,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曾在该海域多次发生过海战,较著名的有中日甲午海战,日俄海战等。

3.东海(DongHai,EastChinaSea)

东海是我国大陆东侧的太平洋边缘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故称为东海,也叫东中国海。它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黄海接壤,南以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至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东邻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隔,西依上海、浙江、福建海岸。东北至西南长约1 300千米,东西最宽约74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东海港湾众多。著名的海湾有我国的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都澳、兴化湾、湄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及日本的岛原湾、鹿儿岛湾等,其中,杭州湾为最大。重要港口有我国的上海、宁波、舟山、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基隆、高雄和日本的长崎、鹿儿岛、那霸等。

注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闽江、晋江、九龙江、淡水河、浊水溪、高屏溪等。东海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位于东海海槽内,深达2 719米。岸线总长约5700多千米。东海岛屿繁多,在我国境内约有4 600多个岛屿,多以群岛或列岛的形式出现,主要有舟山群岛、南日群岛、台湾岛、鱼山列岛、马祖列岛等。其中,舟山群岛为我国第一大群岛,台湾岛为我国第一大岛。另外,台湾海峡为我国第一大海峡。

东海水域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7~9月常遭热带气旋侵袭。冬季平均气温,北部为8℃~12℃,南部10℃~20℃;夏季平均气温,全区为26℃~29℃。表层年平均水温,冬季西部为7℃~14℃,东部19℃~23℃;夏季全区为27℃~29℃。表层年平均盐度为33.06‰。

东海海域资源丰富多样。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仅西部的“浙江长垣”构造带,面积约5 000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大的油气蕴藏带。潮汐能储存量大,闽、浙沿岸潮汐能约有8 800万千瓦,约占全国潮能总量的1/2。经济鱼类有近百种。舟山群岛周围海域是世界闻名的渔场。

东海是我国苏、沪、浙、闽的门户,是东北亚与东南亚海上联系的纽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在东海海域曾多次发生海战。较大的海战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英军自海上进犯闽浙沿海,攻占上海,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84~1885年,中法马尾海战;1932年,日军舰队侵犯上海;1945年3~6月,美航空母舰编队在该海域发起对日冲绳岛登陆战役。

4.南海(NanHai,SouthChinaSea)

南海是太平洋西部亚洲东南最大的边缘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海。因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而得名,也叫南中国海。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四周几乎被大陆、半岛和群岛所包围。其北面为中国大陆,东部濒邻菲律宾群岛,西面紧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部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群岛相连。南北长3000多千米,东西宽约1 700千米,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濒临南海的国家有9个,它们是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海内港湾众多,其中,北部湾和泰国湾为南海最大海湾。较大的港口有中国的广州、湛江、汕头、防城、北海、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越南的胡志明市、海防,柬埔寨的磅逊,泰国的曼谷,新加坡的新加坡港等。南海与其他海区有10多条海峡相通,其中较著名的有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含沙量少,因此南海水域碧波滚滚,水清色秀。南海水深,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为5559米。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5800千米。南海岛屿众多,位于我国沿岸和广阔水域上的岛屿约有1800多个,多数为珊瑚岛。其中重要的岛屿有南奥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南岛、涠洲岛和南海诸岛等,以海南岛为最大。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沿岸有拜子龙群岛、广东群岛等。海区南部有印尼的纳土纳群岛、亚南巴斯群岛等。

南海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一年气温大都在14℃~27℃之间。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3.3℃。表层盐度为33.7‰。

南海海洋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充足。我国已与其他国家在南海联合开采石油。矿产资源也很多,如含有锡、钛、铁、铜、金红石、海绿石等矿产。波能资源丰富,可发电3 830亿千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2 000多种鱼类,还有龙虾、梅花参等著名海产品。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连接亚洲、大洋洲的海上通道,素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军事地位特别重要。多少年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从南海海域进攻中国,先侵占香港,后攻入广州。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出动军舰攻打广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海成为重要的海战场,日军曾先后多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实施登陆作战,还攻占了菲律宾群岛。1964~1973年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在南海以航空母舰为海上基地对越南北方进行疯狂轰炸,并在越南港口布设水雷,实施海上封锁。20世纪70年代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划分与岛屿主权问题,相邻国家多次发生冲突。

5.台东海区(Taidong SeaArea)

台东海区也叫台湾东侧海区,位于台湾东侧海域。北连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相邻;南至巴士海峡,沟通南海;东与太平洋洋区相连。过去,台东海区屑于东海的范围。现在,不少学者建议将台湾东部海域单独列出,突出了台湾以东海域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我国东部海域的界线,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海域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