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青春纯真的最后一站
16174700000004

第4章

烟花绚烂的2011年,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上绽放的各种烟花的时候。我一直觉得那种幸福感会永远持续下去,就像以前朋友们说的关于未来的那些美好誓言。直到后来被漆黑夜色里飘散的烟灰迷了眼,流了一整晚的眼泪,终于懂得绚烂的背后也有无尽的黑暗。

时间日复一日地流转,等到莺歌燕舞,下一个春天终于到来的时候,那些原本藏在心底的小情绪也随着这春日悄然而至。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们开始从外边的书店里买各种各样的青春小说,渴望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少年,或者长发披肩、一袭白裙的少女。

除了T这个勇敢去爱的女孩,我们都把这些年少时的小小心事偷偷埋在了心里。我一直很欣赏小T,除去勇敢,还有她身上那份热情和真诚。正值放肆的年华,我们不怕被拒绝,也输得起。

X心中那个少年,是隔壁中学的一个男孩。某次心血来潮的时候还风风火火地拉着他在隔壁学校门口等过,想看看到底是一什么样的王子吸引了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只不过,等到校门口已经没人的时候,还是没有看见他的影子。

不过LL的王子就在我们隔壁,经常一出门就能看到他的影子。从我对LL的了解来说,以为想她这种文静早熟的女孩会喜欢那种文质彬彬的学霸类型,但现实很无情地揭露了我的智商。

因为那个男生和学霸根本不沾边儿,也算不上文质彬彬。

我想LL喜欢上的,大概是他干净的笑脸的,那种没有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的眼神却是会吸引像她那种很高深的女孩。

我一直相信眼神是可以出卖内心的,尤其是在你喜欢的人面前。因为偶尔他课本丢了来找她借的时候,她看着他的眼神放着光。

看《匆匆那年》的时候,许多人说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很伤感。我笑,然后沉默。我并不觉得方茴和陈寻是一段多凄惨的爱情故事。

陈寻最美好的岁月和他所爱的女孩一起度过,然后彼此相伴成长,最后分开。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从来都没有在一起过。只有相遇和偶尔的交集。而对方却不知道他在你心底隐藏着多少关于他的秘密和情愫。

小白和我说,如果你曾经喜欢过一个人,那对方一定会有感觉,因为喜欢是相互的。我笑着释然,曾经遗失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有谁会知道呢?过去的已经过去,还不如把那份珍贵的记忆永远留在心底,又何必非得去求证结局。

运动会算得上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大事儿了,停课三天对整天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的高中生来说真的是难得的福利。那几天,班上有同学比赛的时候会早早搬着凳子去操场,男同学抱着好几箱矿泉水、红茶,摆在自己班里的休息区。学校为了鼓励班上的运动员,把校园广播站播音员直接搬到了操场主席台上。几个播音员顶着炎炎烈日一字一句念各个班递上来的小纸条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

运动会召开的某天下午,坐在休息区的我觉得无聊就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小说读起来,以至于英语老师走到我们休息区问我事儿的时候我一句都没有听到。身边的人推我,抬头才看见桌子前面站着的老师,然后下意识地把手里的课外书扔到了课桌的抽屉里。

英语老师被我这一连串下意识的动作给逗乐了,问我看什么书那么入迷。我尴尬地朝她吐吐舌头,心想要让她知道我在看《天使。COM》她会灭了我的。

如今的我站在大学的校园,想从前一样日复一日地重复,却再也没有那些滴滴点点的小欢乐。偶尔真的很想问问自己,对生活的热情都哪儿去了。

那之后不久就是学校的大补考,考试没及格的同学欲哭无泪,但我们宿舍的个个欢天喜地。因为对不需要补考的人来说,补考等于另一种形式的休息。虽然没法儿回家,却是很少有的体验。

那会儿四处正流窜着《一起来看流星雨》即将要有续集的谣言,网上到处都流窜着各个版本。十个深度中毒症患者前一天晚上聊一部非正规的《一起再看流星雨》聊到楚雨荨和慕容云海结婚怀孕生孩子,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睡着的。

虽然《一起又看流星雨》不想期待中那么完美,但事实还是证明一切谣言都是骗我们这些傻孩子的,因为第二部里楚雨荨和慕容云海依旧整天吵吵吵,云朵和叶烁已经大路朝天。而那时候的我们,早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宿舍,过着各自的生活。

第二天我和T、X根本没有起床,卧床整整一天。早饭和午饭都是LL辛辛苦苦端了三人份,她买饭上来的时候,嘴里还骂我们猪。其余的时间,好像除了窝在床上看小说,看完后和其他人换书,就是睡觉。

一天的自由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那时候,我们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但是很奇怪那种快乐却一直在记忆深处留存,从未忘却。如今的我同样住在学生宿舍,拿着手机,盯着电脑,再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感觉。

窗外的阳光愈加刺眼,抬头就能看到的柳枝早已叶满枝桠。小花园的草地重新铺满整个地面的时候,我们开始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抉择。有人说,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心中会充满困惑。等我真正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时,刚才终于明白他们口中所说的疑惑。

那天下午,校门口停了一辆挂着省会车牌照的车,之后学校就通知各班在操场集合。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个女老师长得很漂亮,穿着时髦的裙子,一双黑色高跟鞋。校长坐在她旁边,两个人好像在聊些什么。

大会开始后,我才知道她是某个培训机构的老师,专程从省会赶来鼓励同学们报考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那个美女老师说了这两个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专业。老师讲的很热情,从农村孩子不好上大学的背景,讲到学艺术之后上大学非常容易的现实。

台下的嗤之以鼻,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一件事儿不论背景如何都会有一番作为。但我很心动,因为很喜欢看电影。

搬着凳子回教室的路上,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报名。我发现周围永远都有好多种不同的声音,想报的同学会对你说,这个专业有多么多么好,很简单易懂,一学就会啊。而其他看热闹的人则置身事外,说不管什么全靠自己。偶尔晚自习的时候,教室还会有师姐飘过,说千万别在这个培训机构学,很砸钱,就是嘴上说的好听。

总之各种不同声音都有,好像他们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对面,而我们,正站在中间纠结着到底该走哪个方向,犹犹豫豫,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