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122

第122章 佛手

又名:佛手柑、佛手香橼、五指柑

性味归经: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肺经。

行气颇佳止痛较弱

佛手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等功效,但止痛作用较弱。《本草纲目》中记载,佛手“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滇南本草》记载,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和中行气。”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佛手还能够解痉、抑制中枢、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降血压、抗过敏、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佛手小档案”

佛手的生长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不算高,一般在南方地区种植都很适宜。佛手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属于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可以入药,一般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晾晒3~5天,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现代研究发现,佛手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三萜类、挥发油等物质。

“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

主治1.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2.用于咳嗽日久痰多兼胸闷作痛等。

“真伪鉴别”

佛手瓜为葫芦科植物,可作蔬菜食用,无正品佛手的药用功能。正品佛手片呈类椭圆或卵圆形,顶端稍宽,常见有3~5个手指状裂瓣,基部略窄,外皮有皱纹及油点,果肉浅黄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或点状维管束,气香,味微甜而后苦;佛手瓜呈长圆性或不规则薄片,上半部稍宽,有时顶端浅裂两半,不呈指状分支,外表面黄白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无凹点,果肉类白或黄白色,散有点状维管束,气微弱,味微甘。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气虚或无气滞者慎用。

“药膳养生”

1.疏气宽胸,和胃止呕

佛手萎汤:佛手10克,鲜姜10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白糖适量,代茶饮。适用于肝气不舒、长吁短叹、胸闷痞满、纳食不香的肝病患者。

2.理气化痰,润肺止咳

佛手蜜:佛手100克,蜂蜜250克,白酒10克,共浸7天即可,每次2汤匙,含服,或沸水冲服,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气管炎、咽喉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胃炎等。

3.活血理气,舒脾和肝,防病强身

佛手酒:佛手(切片)300克,白酒2000克,浸泡1个月后饮用。适用于冠心病、肝胃病、慢性咳喘。同时还可预防感冒。

4.行气止痛,温经通络

韭菜炒佛手:韭菜25克(切段),佛手20克(切片),同炒。适用于关节脱位复位中期,关节仍肿胀,活动不便者。

5.疏肝理气消食,益气渗湿健脾

山药佛手粥:山药、佛手、白扁豆各50克,大麦芽30克,煮粥,加入白糖适量。适用于肝病见纳呆、脘满、腹泻者。

“古今验方”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佛手30克,丹参15克,麻黄0.5克,杏仁15克,五味子3克,细辛3克,元神曲15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适用于各种急慢性气管炎、哮喘等。

2.缓解情绪

香橼皮9克,佛手9克,绿梅3克,水煎服。适用于情绪忧郁兼有胸胁胀痛者。

3.调经散血

佛手、川芎、香附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滞血淤型月经不调,有血块者。

4.治疗慢性盆腔炎

山楂30克,佛手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7~8天。适用于经行腹痛、经色紫红,有血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