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47

第47章 枇杷叶

又名:杷叶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肺、胃经。

清热、化痰、止咳之常用药

枇杷叶是传统止咳平喘的常用药物,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新修本草》中记载,枇杷叶“主咳逆,不下食”。《本草纲目》中记载,“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的一种维生素缺乏病,并非西医中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

“枇杷叶小档案”

枇杷属蔷薇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用部位为枇杷的叶,全年均可采收。将枇杷叶晒至七八分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除去杂质,刷去叶背的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即为生枇杷叶;或用炼蜜拌枇杷丝,炒至不粘手,即为蜜炙枇杷叶。化痰止咳宜用蜜炙枇杷叶,和胃降逆宜用生枇杷叶。现代研究发现,枇杷叶中含有皂苷、苦杏仁苷、橙花叔醇、金合欢醇、酒石酸、乌索酸、柠檬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等。

“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治1.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咯痰黄稠、口苦咽干等。2.用于胃热引起的呕吐。

“真伪鉴别”

枇杷叶易与大花五桠果叶混淆。枇杷叶呈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布黄色绒毛,主脉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大花五桠果叶,呈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偶有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小齿,上表面棕褐色,仅叶脉长着稀疏的短毛,下表面棕色,也长着浅棕红色短粗毛,主脉明显突起,侧脉羽状,叶柄长2~4厘米。

“注意事项”

1.枇杷叶苦降,因此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者不宜用。2.大量服用新鲜枇杷叶可引起中毒导致共济失调(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

“药膳养生”

1.防治青春痘

枇杷菊花粥:枇杷叶9克,菊花6克,生石膏15克,用纱布包好,水煎,留汁,加入粳米60克,煮粥。每日1剂,分为数次服用。有一定食疗作用。

2.治疗肺热型痤疮

枇杷绿豆粥:枇杷叶15克,玫瑰花10克,用纱布包好,与绿豆30克、海带30克同煮15分钟,加入红糖适量,稍煮即可。喝汤吃海带和绿豆。

“古今验方”

1.治疗慢性咽炎

黄芪50克,白术、防风、玄参、麦冬、山豆根、枇杷叶、丹参各20克,桔梗、当归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5克,随症加减,水煎,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2.改善肌肤粗糙,消除皮肤炎症

生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浴缸,先放冷水,再逐渐调热,因干燥的枇杷叶在冷水中更能发挥作用。或先将枇杷叶50克水煎,熬浓汁,再倒入洗浴水中。洗浴后能够令肌肤细滑。需要注意,枇杷叶上的绒毛一定要除净。

3.清肺胃之热

枇杷叶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于肺胃热的痤疮患者。

4.治疗小儿蛲虫

新鲜枇杷叶适量,刷去绒毛,洗净,水煎1小时,等药液浓缩过滤,每200毫升药液中含生药100克,患儿于睡前及晨起空腹各服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