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54

第54章 贝母

又名:川贝、浙贝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心经。

治痰、止咳之佳品

贝母有很多种,如川贝母、浙贝母、皇冠贝母、平贝母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主要以浙贝母和川贝母为主。浙贝以产于浙江象山为优,故又称象贝;川贝以产于四川为佳,又分松贝、青贝、炉贝,以松贝为最优,其次是青贝与炉贝,在临床上统称川贝。浙贝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川贝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本草汇言》中记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

“贝母小档案”

贝母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浙贝母主产于浙江、宁波、杭州等地。川贝母的药用部位为干燥的鳞茎,一般在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浙贝母的药用部位为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一般在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干燥;或取鳞茎,除去芯芽,趁鲜切厚片,干燥。皇冠贝母也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粗壮,直立,高60~110厘米;花朵钟状下垂,通常开花3~6朵,着生于花枝上,花瓣6枚,基部黑色,花色为黄色、橙色及红色,花期在5~6月;叶披针形,浅绿色,互生;具鳞茎,由数枚鳞片组成,直径在15厘米左右。平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我国长白山地区,花朵呈钟形下垂,花色为暗紫色、内面有近方形黄色斑点。

“功效主治”

功效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主治1.用于咳嗽。川贝母善治阴虚燥热之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浙贝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的咳嗽。2.用于瘰疠、乳痈、肺痈等。

“真伪鉴别”

1.浙贝母又分为元贝母和珠贝母。元贝母为分离的肥厚鳞叶,半圆形,一面凸一面凹。外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披白色粉末。内表面黄棕色,质地坚实。断面淡黄白色,富粉性。珠贝母为未去芯芽的完整鳞茎,呈椭圆形,表面类白,外层有鳞叶两枚及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珠贝母以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白色者为佳。

2.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两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部闭合,钝圆或稍尖。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芯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微凹。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偶有残存的须根。一般可以直立放稳,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以粒小、均匀、完整、质坚实、色纯白、具有光泽者为佳。青贝呈扁球形或圆锥形。外表面白色或浅黄棕色。外层两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裂。内有细圆柱形残茎和小鳞叶2~3枚。底部略平。一般可放稳,鳞茎盘微凹,质地较松贝略疏松,断面白色。炉贝呈长圆锥形,形似马牙状。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顶端尖,多开口,露出内部细小鳞叶1~3枚及一枚残茎(芯芽)。底部偏斜,钝圆或钝尖。不能直立。根蒂向外突出,质地较脆。断面白色,略显粗糙。

3.贝母的常见伪品包括一轮贝母、光慈姑、草贝母等,除一轮贝母外,其他均不分瓣,临床使用时与正品贝母有明显区别。一轮贝母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一侧有一浅纹沟,顶端渐尖,底部鳞茎盘突出,旁边有鳞叶,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样。

“注意事项”

1.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都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恿。2.川贝母和浙贝母都不宜用于寒痰、湿痰的治疗。

“药膳养生”

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

贝母黑米粥:黑米100克,生姜5克,煮粥。熟后,加入过筛的川贝母粉5克,拌匀服用。

2.化痰,益气

贝母萝卜粥:粳米30克,用大火煮沸,再加入川贝母(研末)3克、鲜萝卜25克,改用小火煮粥,熟后加入盐适量,早、晚餐时服用。适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久咳痰少、气短乏力、小便不利、浮肿等。

3.治疗百日咳

贝母蒸鸡蛋:浙贝母2.5克,鸡蛋1个,蒸熟食用。每日1剂,服用2~9天。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4.治疗结节性、囊肿性痤疮

贝母核桃粥:荷叶半张,贝母、核桃仁、山楂各10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粳米60克。每日1剂,连续服用30天。

5.化痰止咳,润肺养阴

川贝母蒸梨: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将梨于柄部切开,挖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复有外感者不宜用。

6.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贝母粥:贝母粉1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开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小火稍煮片刻,粥稠即成。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气短乏力。复有外感者不宜用。

“古今验方”

1.治疗手、足及耳部冻疮

浙贝母、冰片各适量,研细末,按9:1比例混合,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消毒纱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一般2~4次可愈。

2.治疗口腔溃疡

浙贝母、白芨按2:1比例研末,用冷开水送服或含化咽服。每次4克,每日3~4次,1~3周治愈。

3.治疗慢性胃炎

淮山药100克,生鸡内金100克,醋制半夏60克,浙贝母40克,研细末。每次3克,用水吞服。每日3次。

4.消炎平喘

蜂蜜30克,贝母12克。将贝母加蜂蜜放适量水在沙锅中以小火炖熟。清晨温服,连服15~20天。有利于防治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

5.理气止痛

麦芽40克,贝母、杏仁各15克,加水煎至适量。适用于经前期乳头胀痛较甚者、胁肋闷胀、郁郁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