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6197900000066

第66章 川芎

又名:西川芎、大川芎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血中气药气血病之圣药

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为血中气药,气血病之圣药。川芎升散,善疏通,能上行头目,外达皮肤,又可祛风止痛,故为治疗头痛、风湿痹痛之要药。《本草汇言》中记载,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川芎“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阏(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利尿等作用。

“川芎小档案”

川芎又叫西川芎、大川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甘肃等地,其花期在7~8月,果期在8~9月。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药用部位为根茎,多在5月采挖,晒后烘干,切片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焦,放凉,即为炒川芎;或用料酒拌川芎片,闷透,小火炒干,即为酒川芎。现代研究发现,川芎中含有藁本内酯、川芎内酯、川芎嗪、阿魏酸及维生素等。

“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1.用于血淤气滞引起的各种疼痛。

2.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滞腹痛等。3.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淤等引起的头痛。4.用于风湿痹痛。

“真伪鉴别”

川芎与茶芎常易发生混淆。川芎,呈卵圆形结节状团块,表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轮节,分散排列,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嚼之稍有麻舌感,微回甜;茶芎(抚芎)为伞形科植物,药用部分为茶芎的干燥根茎,呈扁圆形结节状团块,表面棕褐色,有乳头状突起的轮节,略排成一行,顶端有微突起的茎痕及数层同心性轮环,嚼之有麻舌感。

“注意事项”

1.川芎性味偏于温窜,故阴虚火旺、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孕妇须谨慎服用。2.川芎不可单用,必须与补气、补血药配伍使用。川芎也不可长期服用。3.有毒性,实验显示,川芎甲醇提取物每日给大鼠灌胃,连续21天,可见竖毛、流涎等表现。

“药膳养生”

1.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川芎茯苓当归粥:川芎9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薏米60克,粳米适量,用小火煮粥,粥熟后,加入蜂蜜适量。适用于脑癌患者。

2.活血行气

川芎鸡蛋饮:川芎9克,去皮熟鸡蛋2个,水适量,同煮,去渣加适量红糖调味即成,分早晚2次服用,吃蛋喝汤。适用于女性闭经。川芎白芷炖鱼头:川芎15克(切片),白芷15克(切片),鱼头1个,姜、葱、盐、料酒各适量,炖熟。适用于颈椎病患者。橘核川芎酒:橘核36克,川芎30克,当归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30克,地黄24克,牛膝30克,茯苓24克,防风24克,细辛6克,白芍24克,甘草20克,浸入1000毫升白酒中,60天后饮用。适用于腰酸背痛、老年慢性骨关节炎、关节肥大、关节变形等症。

“古今验方”

1.活血祛淤,祛风止痛

川芎6克,红花3克,茶叶适量,水煎取汁,代茶饮;或天麻6克,川芎5克,酸枣仁10克,研细末,沸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均适用于头痛,前者善于祛淤,后者善于祛风。

2.通窍

川芎15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苍耳子9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蜂蜜,拌匀,分为早晚2次服用。适用于鼻咽癌患者。

3.消炎止泻

川芎6克,人参6克,白茯苓6克,当归6克,白术6克,白芍6克,桂枝6克,粟米60克,水煎服,代茶饮。适用于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