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代官制
16199900000036

第36章 师

先秦时期的师傅、重臣、武官以及乐工。师的职责是“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故师、保往往并称。《诗·葛蕈》中有女师,应为专掌贵族妇女教育之官。又,在宫廷教育中,师、官也不分,朝廷宰辅重臣常对国君兼有教职,《孟子·公孙丑下》日:“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于是商、周君主的重臣也常名之为师,如商人称甘盘为师盘,周人称吕望为师尚父。西周时师又分太师和少师,《诗·大雅·节南山》说:“尹氏太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表明太师的地位甚为重要。与太师相比,少师不过是“与太子燕者”。《左传》记宋国六卿曾以右师、左师居首,这是春秋时以师为尊官的例子。战国时君主礼贤下士之风很盛,如魏尊田子方、段干木为师,齐以孙膑为师。

按《周礼》所记,师的职掌是管教育和备宿卫。如《地官》的师氏,要“告王以善道”,“以三德教国子”。又说师氏“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故《尚书》的《牧誓》、《顾命》中的师氏都具有武职性质,铜器铭文中的师氏亦属此类。由于师地位较高,故渐渐又成为长的同义词,《周礼·夫官·甸师》序官郑玄注:“师犹长也。”《周礼》中的县师、乡师、士师、卒师、医师等皆其例也。其他文献中所见农师、工师、渔师、贾师也都是一官之长。《仪礼》中又有司马正、司马师和小臣正、小臣师,郑玄注:“司马师,正之佐也。”则有的师为较长略低的佐官。

师也可指乐工,《左传》杜预注:“师,乐师也。”《仪礼》、《论语》等书中的太师、少师皆乐师之长,与居师保之任的太师、少师名同而实异,《左传》中的师缙、师悝,《国语》中的师旷,都是地位不高的盲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