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时尚生活经典:新编糖尿病配餐宜忌
16200200000062

第62章 糖尿病病人的压力调适

压力的应对策略,主要可分为问题取向的调适与情绪取向的调适两大方向,分别叙述并建议如下:

(一)问题取向的应对方式

是指以主动的态度来界定问题、评估、权衡各种应变的方案,并执行所选择方案。对糖尿病病人而言,应该要努力以下四点:

(1)应该要尽可能多了解糖尿病:有的人觉得把健康问题交给医师就好了。但是“不了解”其实是许多心理压力的根源。许多病人会担心疾病本身的预后,担心对生活的影响、担心各种并发症、担心治疗的副作用等。其中有些我们一旦了解才知道那些担忧都是多余,所谓的“智者不惑”就是这个道理。而错误的健康信念(falsebelieving)可能会让我们的病情延误,或是受到不正当医疗行为的欺骗而伤身伤财。糖尿病的病人可以从各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医师、卫生教师等专业人员或是病人团体,自行读书或是由互联网搜寻等,从个人方便的渠道来获得正确的糖尿病知识。

(2)为糖尿病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生命因为糖尿病的加入而有了变化。比如说:要服用或注射药物、饮食要定时定量、许多过去爱吃的美食要忌口、要戒烟戒酒、要强迫自己运动等。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我没有空”、“太麻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托词就成为借口。但是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当做是一场长期抗战,没有人是希望打败仗的。可是一旦臣服在自己的惰性之下,也就是未战先降了。事实上医学的进步已经为我们配备了精良武器,只看病人要自己掌握攻势还是把主动权交到敌方(糖尿病)手中而已。

(3)让亲人和朋友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病人不需要隐讳自己的疾病,更不必把自己孤立于群体生活之外。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羞耻或见不得人的病。让亲人和朋友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让他们能体会并且支持自己为什么在饮食、烟酒等诸多生活习惯必须节制,而不能“合群”,也让他们在自己发生低血糖等各种糖尿病相关急性病变时,能及时察觉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与自己有血缘的亲人(血亲)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鼓励他们一起来进行饮食控制、减重、运动、戒除烟酒等措施,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见第二章:糖尿病的预防)。如果亲友不了解或对糖尿病有负面的看法,我们要还要尝试来教育、改变他们的观点。

(4)参加糖尿病病人团体:病人可以视自己的生活空间和时间来参加糖尿病病人团体。病人团体是由糖尿病病人、亲友、高危人群及义工和专业医疗团队成员等共同组成。可以学习新知识与分享经验、相互关怀与支持,使成员能有更好的护理能力。同时通过心理上的相互支持与集体认同,可以舒缓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压力。病人的力量也可以通过病人团体团结起来,向社会发出声音以及争取相关的社会福利待遇。

(二)情绪取向的调适方式

是指当问题实际上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个人使用的心理防卫方式。包括潜抑(repression)、抑制(suppression)、合理化、反向作用、投射、理性作用、否定与替代等。情绪取向的防卫机制可以是意识层面的,也可以是潜意识的。而采取什么样的调适方式,和个性格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资源等有关。然而这些防卫机制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有害。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会倾向采取逃避或沉溺等方式以避免负面情绪,但在糖尿病病人而言这反而会造成病情的延误。

举个故事为例:两位糖尿病的病人在初步治疗后复诊,医师告知血糖控制理想,继续治疗即可。甲病人觉得很高兴,因为通过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他的血糖值比刚诊断时好很多,身体的不适也改善了;乙病人觉得很沮丧,因为觉得他的糖尿病没有办法根治,这种每天服药、饮食和生活习惯都要受限的苦日子必须持续一辈子。这两位故事中的主角所面临的是相同的临床情况,为什么一个高兴一个沮丧呢?我们知道对事物的看法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会影响结果。可以想见的,甲病人会继续努力控制糖尿病,让糖尿病成为他的朋友,把对他生命时间以及质量的影响减到最低;乙病人则可能之后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使得各种难以挽回的并发症提早发生。

积极开朗的心境并非“自我欺骗”,因为它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糖尿病病人应该避免陷入绝望、忧郁或逃避。要鼓舞自己用正向的态度来面对与糖尿病相伴随的一切。生命的价值来自于积极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即使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形,也能够以开朗豁达的心情来接受。病人要学习与人分享、运用放松技巧、做好时间管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最后的目标是,即使在糖尿病、某些并发症和相关治疗的存在下,我们仍要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在而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