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12

第12章 商鞅立杆讲守信

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清早,秦国京城的南门口,早已聚集着很多人了。

观看的人们,有老的,也有少的,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后来的人看不清前面墙上贴着的告示,死命地往前挤,口里说:“告示说什么,请前面的人念一念!”有一个汉子,竟大声念了起来:“百姓们,今有一根三丈(战国时一丈约合现在6尺)高的木杆,不论男女老少,谁能把它扛着送往北门口,赏白银十两,机会难逢,莫失良机,谨此。”

“赏白银十两,有这么便宜的事?”一个脚夫模样的人,不相信地说。

“老哥,布告写得清清楚楚,谁能将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口,就给他十两白银,你不试一试?你每天给人干活,能赚几个钱?这个机会实在千载难逢呀!”

提起木杆,这时大家的眼光才移到南门口左边的空地上,地上的确是竖立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杆,约摸100多斤重的木杆,凛然屹立在那里,好像说:“你们有这个胆量吗?谁敢来试一试?”脚夫围绕木杆转了几转,摸了又摸,自言自语说:“咱们秦国历来没有过重赏,现在搞这个新花样,是不是要看老百姓的笑话呢?”

第一天没有人扛。第二天上午,在告示前面又聚着很多人。不过,今天有一个当官模样的人,在告示旁边指手画脚地说:“百姓们,左庶长说,如果有人将木杆扛到北门,赏黄金五两。大家不要有顾虑,左庶长说话是算话的。”

“左庶长是卫国那个商鞅吗?”

“正是他。他从卫国到咱们秦国,得到秦公的赏识,秦公叫他改革朝政,走富国强兵之路。”

围观的人,静静地听着当官模样的人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围观的人虽然愈来愈多,但仍没有人去扛那根木杆。

第三天上午,围观的人更多了,而且,告示旁边又贴着一张黄榜,上面写着,谁能把木杆扛到北门口,左庶长办公的地方,赏黄金十两。马上有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就在这个时候,从人群里走出一个汉子,40多岁,粗眉大眼,膀大腰圆,说:“我来试一试!”说着,他站在木杆前面,把上衣一脱,露出黑油油的脊梁。围观的人沸腾了,三天来,没有人敢扛木杆,现在有人要扛木杆了,究竟是什么人呢?大家一看,原来是一个壮实如牛的脚夫。有人说:“他能行吗?”

“他准行,你看那满身肌肉,起码能扛200斤。”

“你们看,他站在木杆前面就要扛了!”

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脚夫身上,只见脚夫两脚一蹲,成骑马蹲裆式,左手抓住木杆上面,右手抓住木杆下部。一运气,一使力,木杆轻轻离开了地面。接着,脚夫把木杆顺势落在右肩上,测了测中点,迈开大步,直往北门口走去。看守木杆的卫兵,一面跟在汉子后面,一面维持秩序。

脚夫走到左庶长办公的地方,轻轻把木杆放了下来。还没有来得及擦擦脸上的汗水,一个当官的人便把十两黄金递到了他的手里。

跟在他后面的观众也在门口等待脚夫出来,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拿到那黄灿灿的金子。当脚夫走出来时,看到他手里的金子,大家都惊呆了,后悔地说:“早知道这事是真的,我也要试一试。”

第四天不等天亮,南门口早已挤满了人,希望再扛木杆。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从车上下来一个年轻的官员,他就是左庶长商鞅。他对大家说:“我受国君的委托,在全国实行变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做得好的,有赏,就像昨天扛木杆一样,得黄金的奖励。当然,凡是不执行新法的,那就要罚,严重的要处死!”

旁边有一个人说:“左庶长立杆,为的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风气呀!”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