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46

第46章 黛玉知礼仪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

众人读《红楼梦》以为林黛玉为多愁善感、言语尖刻之人。其实,为情所动、为爱所迷者的言语行状多与常人不同,不被人们理解,古今中外皆是一理,无可惊异。梁山伯之爱祝英台,罗密欧之恋朱丽叶,莫不如此。细考之下,黛玉其实是位知书达“礼”,又处处注意入“乡”随俗的姑娘。

黛玉出身“书香之族”、“钟鼎之家”,其父林如海为苏州巡盐御史,其母贾敏出自京都望族——贾府,父母膝下仅黛玉一人,就被当作男孩子教养,自小研习诗文,知书达理。

贾雨村任黛玉的私塾先生时,经常发现她读书时,凡遇到“敏”字都会念作“密”,写字时,凡遇到“敏”字都减少一二笔。他十分奇怪,后来才了解到“敏”是黛玉母亲的讳字,而当时的黛玉年仅四五岁。

不幸,她六岁时,母亲“一疾而终”,患病期间,黛玉侍汤奉药,细心照顾,宛若成人。

京中的外祖母贾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教育,派人来接,黛玉遂被护送进京。

来至贾府,黛玉见前来迎接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即打定主意: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

来至正房,拜见贾母众姐妹,众人皆悲喜交加,贾母等问寒问暖,黛玉始终从容回答,落落大方。贾母介绍王熙凤说这是“凤辣子”,南京有名的“泼皮破落户”,众人皆笑,黛玉未敢贸然称呼,经姐妹们介绍,方赔笑见礼,以“二嫂”称之。

贾母命人带黛玉见两位母舅。贾赦告知:连日身体不好,见面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不要伤心想家,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黛玉一一答应,要辞别舅母,舅母留饭,黛玉婉拒:“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二人惜别。

黛玉来见二舅贾政,王夫人告知:今日斋戒,以后再见不迟。今后多与众姐妹来往,勿惹宝玉。黛玉连连答应。

这时,贾母传饭,王夫人携黛玉来到,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两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坐到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十分推让。贾母告知:你舅母和嫂子不在此吃饭,你是客人,应坐在此。黛玉才勉强坐下。饭毕,丫环送上茶来,黛玉虽受过家教“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会再吃茶,方不伤脾胃”,此时也不免入乡随俗,立即用茶漱口。

饭茶已毕,贾母问黛玉曾读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遂问姐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黛玉即知外祖母不喜爱女孩子们读书。偏偏此时宝玉赶到,询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见众人都在,就顺势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识几个字。”

至此,黛玉正式入居贾府。

在这一个简要的入住过程中,黛玉在深谙礼仪、克尽孝道、善辨称谓、谨言慎行、入乡随俗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传统礼教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为维系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轻易遗弃。我们介绍林黛玉入贾府知礼仪,目的也在于此。当然这不是要当代青少年去机械地学习照搬林黛玉的礼仪,礼仪的具体形式是经过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林黛玉那时的礼仪形式许多现在已不适用了。我们希望大家学习的,是林黛玉的深谙礼仪和处处讲礼仪的那种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