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16202000000054

第54章 周恩来愿穿旧夹袄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说苑》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部队驻在陕北瓦窑堡。战士们不仅住进了明光敞亮的窑洞,而且个个领到了新棉衣、新棉鞋。只有周恩来同志还穿着那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羊毛夹衣,而夹衣如今又破了几个洞,漏出了白花花的羊毛。

提起这件羊毛夹衣,还有一段插曲,那是红军过草地前在毛儿盖做的。

一天晚上,天气寒冷,周恩来同志衣服单薄,一直工作到深夜,这怎么能御寒呢?警卫员魏国禄和范金标两人商量,做一件厚一点的衣服给周恩来同志穿。想来想去,还是魏国禄出的主意,他说:

“咱们把两件单衣拆开,中间放一些羊毛,四边再缝起来,不就是一件夹袄吗?”

他们两人,在松油灯下,趴在床上,絮起羊毛来。两人忙了半夜,好不容易絮完了羊毛。缝衣服时,魏国禄拿起针就不如范金标了,范金标拿针的姿势,很像女同志,一针一线地缝。两人轮着缝,有时范金标缝,魏国禄当下手,捏着衣边;有时魏国禄缝,范金标当下手,捏着袖口。这样,经过整整一夜,终于做成一件羊毛夹袄。

早晨,周恩来同志起床时,他们两人拿着自己的杰作,说:“首长,请您穿上羊毛夹袄。”

周恩来看着两个小鬼,再看看他们手中的夹袄,问:“哪来的?”

“您先穿上看看合适不合适!”

“先讲清楚我就穿,至于来路不明的衣服,我坚决不穿。”

“保证来路清楚。”魏国禄说。

“那,我就穿。”周恩来同志穿上夹袄,左看右瞧,挺合适,十分满意。从此,这件夹袄陪伴着周恩来同志过了草地。到了陕北,他还是不愿意换下来,说:“这件夹袄还挺不错嘛,何必要换新的?”

陕北的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树上的叶子几乎快要落光了,周恩来同志还是穿着那件羊毛夹袄。尽管魏国禄和范金标两位警卫员再三规劝,周恩来同志还是不愿意将它换下来。

魏国禄想,陕北高原的冬天是最寒冷的,穿上新棉袄也不感到暖和,何况已经破了的羊毛夹袄,它怎么能抵御严寒呢?他急匆匆地去找供给部的同志,说:“战士们都穿上新棉袄了,首长的棉袄也该照顾一下吧!”

供给部的同志很为难,说:“我们给周恩来同志送去几次了,他都不要。他说让把新棉袄给需要的同志穿!所有的办法都已经用尽了,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有什么办法?”魏国禄说,“我也劝他好几次了,他对我说的跟你说的一样,把新棉袄让给有困难的同志穿。”

魏国禄回到办公室,跟周恩来同志说:“北方的天气不比南方,寒冬腊月是很冷的。您那件夹袄太破了,怎么能过冬呢?大家都穿上新棉衣,您也要穿上新棉衣,这不是搞特殊化呀!”

周恩来笑笑说:“你来做我的思想工作了,换棉衣不是搞特殊化。你这个小鬼,动了不少脑筋啦!”

魏国禄听他说话的口气,以为有换新棉袄的意思,觉得自己说话语气重了些。

一天,魏国禄跟同志们商量,趁周恩来同志有事外出,来一个先斩后奏,把新棉衣从供给部领回来,放在周恩来同志的床上。

周恩来同志外出回来,看到床上有一件新棉衣,就知道是魏国禄干的。生气地对魏国禄说:

“你搞什么鬼,我已经说过了,棉衣先让最需要的战士穿。前线的战士,他们正在打仗,很需要衣服,我在后方,可以克服嘛!快,快把棉衣送回去。”

魏国禄有些不情愿,但是,这是命令,他不得不执行。

周总理穿旧夹袄的故事说明:面对利益不是主动伸手,而是让给他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