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找准人生坐标——明确目标
16202100000024

第24章 毛泽东立志救国(1)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程颢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和主要领导人,担任过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务。他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又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是一位勇于实践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又是有伟大建树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还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才华卓著的诗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山村——韶山冲。他家世代务农。父亲毛顺生一生勤劳又会经营;母亲文氏心地善良,治家节俭。

全家的日子由穷转富,过得很兴旺。

毛泽东从小参加劳动,放牛、砍柴、舂米……七八岁的时候开始上学,放学后还要帮大人做事;农忙季节,就整天到地里干活。他长得英俊、健壮,又诚实、能干,所以很受大家的喜爱。附近的农家孩子都愿意和他在一起,他也常组织伙伴们做各种游戏。

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说明毛泽东的人品是很高尚的。一天,毛泽东和弟弟一起去田里摘豆。弟弟到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摘,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片。

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一株一株细细地摘。父亲来了,草草一看,就说:“看来,哥哥不如弟弟摘得多,还是弟弟能干啊!”

“是这样吗?你看看筐里的豆吧!”毛泽东站起来,把自己的筐拿给父亲看,又让他去看弟弟的筐。

父亲一看,哥哥筐里的豆子比弟弟的多很多,再看看他们脚下的地,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说什么了。

毛泽东非常喜欢读书,尤其爱读那些古代的小说,对英雄豪杰十分崇尚。

但是他对旧的礼教很不赞成。看到父亲在家里很专制,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看到教书先生在学堂里体罚学生,他不满意,经常起来抗争。

有一次,父亲因为他经常读书,责骂他是“好吃懒做”。他气极了,和父亲吵起来,说:“你这样说我,我就离开这个家,不回来了!”

说完,他跑了出去。父亲在后面一边追打一边还骂。毛泽东跑到水塘旁边,大声说:“再追我打我,我就跳进水塘里!”

父亲不再追打了,双方才讲了和。毛泽东体会到了,只有敢于斗争,才能不受欺负。

他对广大受苦受压迫的农民,满心同情。有一年闹饥荒,湖南省会长沙饿死了许多人,当官的却坐视不管。灾民们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攻打衙门,要求救济。当时的清朝政府逮捕了领头的灾民,把他们杀了。正在上学的毛泽东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激动,对官府恨得要命。从此,他心里就播下了反抗封建统治者的种子。

毛泽东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比起有钱人家子弟,他很穷,年纪也大些。但是他比他们成熟得多,特别是他的作文,每篇都写得好,在全校出了名。这期间,他读了更多的书。有一次,他读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对书里写到的华盛顿、拿破仑、林肯、彼得、卢梭等人物非常佩服,在书上打了许多记号,写了好多批语,还对同学们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才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呀!”

毛泽东从这时候起,就立志要做个救中国的人了。半年以后,他又到长沙进了中学。不久,反对清朝统治的武昌起义爆发,长沙的革命党人也举行起义,宣布脱离清朝政府。毛泽东十分兴奋,心想:革命终于起来了,我既然要救国,就不能袖手旁观,我要去当兵,上前线去。于是,他毅然退了学,参加了新军,整天和士兵们一起操练,准备到战场上保卫革命果实。

不料,清朝被推翻了,可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夺了。毛泽东大失所望,决定退伍,继续求学。1913年,他考入了长沙的一所师范学校,就是有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习了5年多,奠定了他的知识和学问的基础,也充分显示了他独特的性格。

当时在第一师范,提起毛泽东,没人不知道,他是个很特别又才华出众的学生。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读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主张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同学们经常看见他晚上在走廊的灯下看书,或是自备一盏灯,看个通宵。他写的文章常常被当作“范文”张贴出来,引起轰动;他也经常去找老师求教,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为了养成自学的习惯,他甚至故意到人来人往又嘈杂的城门口看书,锻炼脑力高度集中的本领。

提起毛泽东锻炼身体的事,更让人佩服了。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体育之研究》,主张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自己就有意强化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冷水浴”:用井水浇身;“日浴”:在阳光下晒身;“风浴”:站在开阔地界,让大风尽情地吹;“雨浴”:下雨天到外面行走,让雨淋个透。他还锻炼一天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至于到湘江中去游泳,更是常有的事。

长沙城郊的岳麓山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毛泽东经常和同学蔡和森等人去爬山、跑步,有时候还露宿在山里。有一次,他和蔡和森露宿郊外,一个在山上睡,一个在山下睡。事后,蔡和森的母亲问他们为什么不在一起,毛泽东笑笑说:“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胆量啊!”

毛泽东的成长说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应该脚踏实地多学多练,不怕吃苦,还要敢于“自找苦吃”,才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自己也受益一生。他当时在日记中写过一句很有气魄的话: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1918年夏天,毛泽东从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青年领袖了。在学校期间,他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做社会调查,研究中国和世界的现状,还组织学友会,办工人夜校。在军阀混战的时候,他出面组织了“学生志愿军”和溃军进行斗争。后来,一批先进青年又组织了著名的团体“新民学会”,毛泽东被推选为总干事。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进青年都希望寻求革命真理。不久,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毛泽东在湖南发动组织了很多青年去法国,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同学和朋友,而他自己却没有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留在中国。中国有许多事情我还不了解,要深入研究调查,我离不开这里。况且勤工俭学的事,在国内也要有人主持啊!”

后来,他来到北京,结识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是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图书馆馆长。毛泽东在图书馆里当职员,在李大钊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使他心情异常激动,决定回湖南去,在家乡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不久,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毛泽东在湖南十分活跃,为了宣传革命的思想,他主办了一个刊物——《湘江评论》。他写的“创刊宣言”表现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无比勇气:“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写文章,什么“西方大事评述”“东方大事评述”“世界杂评”等刊物上的许多文章都是他写的。其中有一篇轰动了全国的文章,题目叫《民众的大联合》,写得精彩极了:“天下者是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是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是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毛泽东的这些预言,被后来的中国革命现实所证明。《湘江评论》受到了湖南民众的热烈欢迎,在40多天里就出版了5期,每期销售5000份。毛泽东也成了闻名全国的人物。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8号的一座房子里,有十几个人在开会。他们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者的代表。开会的结果,诞生了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就是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湖南代表,还担任了会议的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根本的社会变革。毛泽东在会后回到湖南,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地方组织——湖南地委。在他的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许多工厂成立了工会,罢工的浪潮此伏彼起。

有一次,毛泽东亲自参加和领导长沙县泥木工人罢工,被选为首席代表。

1922年10月的一天,4000多名工人参加了游行和请愿。县政府拒不接见,还派兵包围了工人。双方相持到晚上,还没有结果。毛泽东在工人队伍里鼓励大家坚持下去,还拿出一个哨子,吹一声,工人跟着喊一句口号,情绪十分热烈。县政府的人又恨又怕,最后不得不和毛泽东等工人代表谈判。

不久,湖南全省工人统一的团体——工团联合会成立了,毛泽东当选为总干事。可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却说工人运动是非法的。毛泽东决定率领一些工人代表和当权者当面说理。

那一天,工人代表来到省政府。赵恒惕和几个官员出来接见。他一开口就诬蔑工人搞无政府主义,要“共产共妻”。毛泽东听了,假装不认识赵恒惕,说:“这位先生说的都不对,没一点儿道理。我们不听你的,要找赵省长说话。”

赵恒惕脸红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有人指着他告诉毛泽东说,他就是省长。

“是吗?他就是省长啊!”毛泽东故作惊讶地说,又郑重其事地讲起来,“我们工人不是搞无政府主义,我们要政府,但是要的是为民众谋利益的政府,说要‘共产共妻’,是瞎话!赵省长平日不也说要保护劳工吗?”

赵恒惕只好说了几句好听的,又对毛泽东说:“我看得出来,你是学生,不是工人。为什么要干涉工人的事?”

“省长!”毛泽东从容地说,“你可以问问这些工人,我是不是工人代表。如果他们说我不是,我马上就走。”

工人们紧紧站在毛泽东身边。赵恒惕见了,只好不再追问,也不说工人运动是非法的了。可他从此把毛泽东的名字记在了心里,后来竟然借口说他是“过激派”,下令通缉逮捕他。毛泽东周密部署了湖南的工作以后,就离开了湖南,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去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与国民党实行合作,要打倒封建军阀统治。革命,成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是最早认识到农民问题重要性的人之一,他认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如果没有发动起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特别重视农民运动,曾先后在广州和武汉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给农民骨干讲课,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毛泽东还写了一篇名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