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业精于勤——拥有勤奋
16202600000003

第3章 悬梁刺股苦求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苏秦在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他曾在很有名望的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家的言论。当时,苏秦的家境不好,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没有钱买书读了。为了读书,他时常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卖掉,或者给别人打短工、卖力气,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由于苏秦勤奋好学,在开始的一段时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然而,就在苏秦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骄傲自大起来,老师的话渐渐听不进去了,自以为已经学到了“纵横术”的所有知识,能够“运筹帷幄”了。于是,他收拾好行李,告别了老师和朋友,一个人外出游说他的“合纵连横”理论去了。

苏秦先是主张“合纵”的,于是他去求见周天王,劝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阻止强国的兼并。由于没人给他引见,被冷落了一年多。一气之下,他又到了秦国,向秦惠王宣传“连横”的意见,劝他用此办法来兼并各诸侯国,以统一天下。他先后写了十多封意见书给秦惠王,但都没有引起秦惠王的重视,秦惠王只是草草地看一下,就随便放到一边,不予理睬了。

苏秦在秦国住了一年多的时间,所带银两已用得一干二净,衣服既破又旧换不了季。他已无法再住下去了,看到秦惠王一点也没有重用他的意思,就只好缠了裹腿、穿了草鞋、背上书包,离开了秦国,返回家里。由于路途比较远,缺吃少喝,加之心情不好,奔波了好多天才回到家中。这时他已瘦得不成样子,皮肤被晒得黑乎乎的。回到家里怪难为情的,都不愿抬头见家人。妻子看见他这副样子,叹了一口气,低下头去织布了,嫂子看见他这副样子,也不想马上给他去做饭,父母见他这副样子,也不想与他说话。

苏秦的心里难受极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道:“唉,妻子不认我这个丈夫,嫂子不认我这个小叔子,父母也不认我这个儿子,这全是由于自己不争气造成的啊!”

于是,他又重新开始埋头读书。当天夜里,他把自己几十箱藏书找了出来,从此不分昼夜,刻苦攻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在案头上睡着了。每次醒来,看到时间过去了很多,都十分懊悔,痛骂自己无用,可是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来制止自己打瞌睡。

有一次,他读着读着又开始打瞌睡了,身子一下扑在了案桌上,放在案上的一把锥子刺痛了他的手臂,使他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看着锥子,眨了眨眼,忽然想出了一个制止自己打瞌睡的好办法: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此后,每当困意袭来的时候,他就拿起锥子,朝自己的大腿狠扎几下。由于扎得狠,往往是鲜血淋漓。他的家人看了,于心不忍,就规劝他说:“你不必这样折磨自己了,只要你痛改前非,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就这样,苏秦勤学苦读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觉得比以前学得深了,能够说服当代的君主了。

经过这一番准备,苏秦于公元前334年开始游说六国,终于得到了六国君王的重用,并担任了六国的宰相,提出了有名的六国合纵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就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16章。

在我国历史上,像苏秦这样刻苦求学的人很多,晋朝的孙敬就是其中的一位。孙敬酷爱学习,每日攻读到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他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所以很少外出。当他偶尔到集市上去的时候,有的人就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就是‘闭户先生’呀!”为了避免在深夜学习时产生疲倦,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头发结在绳子的一头,将另一头挂在屋梁上,每当打瞌睡时,就会因为扯痛头发而惊醒过来。苏秦和孙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需别人督促,都知道努力勤学,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秦、张仪在战国时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弄六国君主于股掌之间,纵横于天下,游刃有余。他们的能耐,做法最多只能用“术”来形容,而不是天下一统的王道。在圣人孔子面前他们是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但是苏秦为了学习精通“纵横”之术而锥刺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坚强的意志、为学的决心,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