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业精于勤——拥有勤奋
16202600000043

第43章 一代廉吏于成龙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成龙,今山西商县人,自清朝顺治十八年起,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

总督等职。为官30多年,为政清廉,勤劳务实,生活俭朴,拒贿倡俭,被誉为“天下第一廉

吏”。

于成龙走上仕途之路的第一任职是罗城(今广西北部)知县。当时的罗城属柳州府,地处偏

僻,野草遍地。瘴烟疠雨,猛痹出没,民情慓悍,经济凋蔽。尽管条件如此恶劣,但他毫不

畏惧,说服了家人和亲朋好友,带上自己变卖家产的盘缠,毅然奔向罗城,决心改变那里的

面貌。

于成龙对罗城的恶劣环境和人民的困苦情况虽有思想准备,可是罗城的实际情况比传说和预

料的要严重得多。广西经过20多年的战乱后,经济萧条,民心不安,百姓贫困不堪,有的铤

而走险,沦为“盗贼”,地方大姓与地主成为世代冤家,相互仇杀,人口骤减。当时,罗城

县城只有六家居民,数间草屋,县衙门没有门垣,院中长满荒草,三间草屋破烂不堪。于成

龙暨土为案,铺草为床,置土灶一副,办公休息均在草屋之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不

辞辛劳,攀山越岭,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悉听百姓的呼声,制定改变罗城面貌的计划。他

在任罗城七年的县令中,奖励耕织,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罗城的面貌得到很

大改变,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当他离任时罗城百姓纷纷赶来,遮道呼号,追送百里。

康熙十八年,于成龙因功绩卓著,迁任福建按察使,主管司法事务。当时福建多事,朝廷严

禁百姓与台湾郑氏家庭往来,三令五申不得下海,违者正法。福建居民以海上贸易为生,哪能

不下海呢?前按察使以通敌罪逮捕了数千渔民,一时冤狱遍地。于成龙经过调查多属冤枉,

上报朝廷同意后,随即释放了大批冤枉的渔民。

于成龙为官30年,清操苦节,竭忠尽力,体国恤民,倡廉禁贪,自奉俭约,拒贿禁奢,不仅

深受百姓的拥戴,而且赢得朝野的敬仰。送礼受贿,生活奢侈,这在封建社会官场中,是一

种司空见惯的腐败现象,而于成龙对此深恶痛绝,在他任罗城知县时,曾有几个小伙子出于

对他的关心,持钱奉献,让他作生活费用,他拒绝接受。一次他的夫人来罗城探亲,百姓得

知后,纷纷前来送钱赠物,让夫人带回家,以表他们一片心意。于成龙感激之余,婉言谢绝

说:“这里远离我的家乡,夫人只身一人携带这么多财物,一来行走不便,二来容易为盗贼

所害,大家既是爱我,就请将钱物带回。”百姓跪倒在地,哭着不肯起来,坚持要他收下,

他再三劝说,始终未收分文。

于成龙任福建布政使时,主管钱赋,经他手的钱何止千万,他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为勉

励自己,告诫部下,他书写了一幅对联悬于堂上,上联是“累万盈本,尽是朝廷正赋;倘有

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下联是“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

福建的漳州、泉州当时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外国商人为了谋取贸易交往中的好处,经常

把一些贵重物品赠送给布政使,于成龙认为身为大清官吏,接受外商馈赠,不仅辱及人格,

而且有损国格。每当有人来赠送时,他一律斥之不受,外商感慨地说:“天朝洪福,有如此

清官,我等周游列国,从未见过,真是难得呀。”在封建社会里,各级官吏为得到庇护或升

迁,往往利用上司生日寿辰儿女婚嫁等机会大肆行贿送礼,为了摒弃这一陈规陋习,禁绝馈

赠受贿,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之初,就申明不受一切馈赠。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政绩传遍京师,康熙在京召见他,称他为“清官第一”。就在这年冬天

,他升任为江南、江西总督。总督,这是明清时代显要高级的地方官,权势极大,在清朝做

官能做到巡抚、总督这一级大都是久经宦海沉浮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明白,自己官已到头该

想想后路了,便从各方面做些安排。在处理政务方面,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

生活方面,极为贪图享乐,安逸舒服;在经济方面,大都拼命聚敛财富,广置田地家产。因

此,当时一些督抚大员多表面上道貌岸然,高高在上,实际都是一些饱食终日,不思进取的

既得利益者,很少有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者。于成龙与此迥然不同,他在两江总督任上,仍

保持着勤劳务实的作风,一改过去官场那种污浊风气。

总督属于封疆大吏,上任时要有全副仪仗,前有执事喝道,后有兵丁护卫,所经之处,官绅

躬候迎送。于成龙却与众不同,自直去江宁上任时,他与小儿子雇了一辆驴车,袖钱数十文

,沿途住宿不投公馆,边走边访贫问苦。两江总督府的官吏按惯例置仪仗,文官武将在城门

上恭迎,等候了大半天仍不见人到,众人正在焦急之时,忽报新任总督早已单车轻装入街。

大家忙赶去部署,准备设宴为于成龙接风洗尘。于成龙笑着对大家说:“以酒肴酬劳我,不

如酬谢我鱼壳。”原来,他在赴任的路上,打听到江洋大盗鱼壳掠人财物,坏事做尽,民愤

极大,他以重金招募武艺高强的人将鱼壳抓获,为百姓除了一害。

于成龙一生勤劳节俭,终年布衣素食,甚至不如老百姓,但他处理政务却尽心竭力,经常通

宵达旦。为官30年,从来没有携带家属到任所,直到年已高达65岁时,才不得不带小儿子在

身边照顾他。早在他任福建按察使,临走前,让人买了数百斤萝卜放在船上,人们不明白他

的意思,问买这么多有什么用?他回答说:“路上当菜,全靠它了!”他任两江总督之初,

适逢当年遭灾,于成龙十分惦念灾民,将自己的俸禄赈济老弱病残者,而自己却粗茶淡饭,

每当青黄不接时,还以糠菜当食充饥。

由于为官清廉,以身作则,江南的社会风气也改变了许多。当时江南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官

僚、贵族、富商大贾竞相追求奢侈豪华,市民们也崇尚华贵虚浮,于成龙到任不久,他们就

开始改穿布衣,门第高贵的人出门时也减少了随从和车辆,不敢再炫耀财势了,许多高门大

院住宅,悄悄改成了小门楼。

康熙三十八年,68岁的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因为他的家属不在身边,他的丧事最初

全由部属操办。将军督统进入他的居室,见这位总督大人遗物少得可怜,床头有旧藤箱一个

,内有替换的旧衣一套,旧靴子一双;罐中粗米几斛,食盐数斤,此外就是一些书籍。于成

龙逝去的消息传出,江宁城中市民停业,痛哭流涕,许多人家把于成龙的画像挂在家中祭祀

。出殡那天,各界数万人,步行20多里,哭声震天。

第二年十一月,康熙南巡,沿途考查官吏政绩。众多百姓一致称赞于成龙,康熙感慨地对随

行人员说:“朕博采舆论,都称于成龙为天下第一廉吏。他不愧为百姓的父母官,朕的股肱

之臣。”

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或者遇见怎样的困难,都坚持勤政为民,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