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意志决定成败——磨炼意志
16202700000019

第19章 一生勤勉的齐白石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但是,他从没有进过正式学堂,更不用说什么美院,他成为大画家完全是靠勤奋练习而得来的。

齐白石从小家里穷,只在外祖父的蒙馆里读过半年书,算是扫了盲。他9岁开始当牧童,在放牧砍柴之余,齐白石就静坐在池塘边,细心地揣摩小鱼虾的习性;或在小溪边,观看螃蟹爬行的姿态。家里没有钱买纸,他就找来祖父的记事账簿,把他仔细观察来的事物一一画在上面。

后来,父母送齐白石去学木匠,到一家木匠铺当学徒,齐白石心灵手巧,成了远近闻名的雕花木匠。

繁重的劳动并没有使齐白石放弃自己对绘画的追求。他白天外出做工,晚上回到家里就练习作画,每天都坚持画一会儿。

一天,齐白石跟着师傅出去做活,到了一个主顾家。这一家是书香门第,藏书很多。齐白石一边干活,一边用眼睛扫着主人书橱里的书。忽然,他眼睛一亮,见书橱的上层摆放着一套清朝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早就听人说起过这部书,但一直没有找到,却无意间在这里发现。他又惊又喜,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拿起画谱看了起来。师傅看他如痴如醉的样子,也不去打扰他,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干活。

齐白石拿着这一套画谱,仔仔细细地从第一册看到第三册,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

“嗯,这里画得还不像!”

“这原来要这样。”

他对照画谱,发现自己以前画的画,有些毛病,越看越舍不得放下手。他是多么想借这本书呀,可是他知道主人肯定不愿意借给他。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描。

第二天,齐白石果然带了些纸和笔来。他跟师傅忙完了一天的活计,让师傅一个人先走,自己留下来从画谱上描画。

描啊描啊,天黑了,主人催他赶快回家休息,齐白石恳求主人让他描两幅再走。直到主人再三催促,齐白石才恋恋不舍地合上画册,往家里走去。

这家主人被齐白石的刻苦精神感动了,答应把画谱借给他一年。齐白石小心翼翼地把它揣在怀里。

回到家里,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资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笔和颜料。每天收工回来就在松油灯下,铺着画纸,一笔一画地认真临摹。

半年后,整套的《芥子园画谱》三大本,都被他临摹了下来。这本画册从此就成了齐白石的美术教科书,他白天出去做工,揣在怀里,一有空闲,就掏出来细细揣摩。晚上回家,他再反反复复地画。几年时间,他把这套画谱反反复复地勾了几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白石边当木匠,边学绘画,坚持十几年,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当他成名以后,仍然勤奋不懈地努力。齐白石90多岁以后还同过去一样,每天挥笔作画,而且给自己立下规定,一天至少画五幅。他说:“不教一日闲过。”并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借以自勉。

齐白石能有最后的成就与他坚强的意志是密不可分的。意志在他身上体现为七八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绘画艺术,并不教一日闲过。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使人不够聪明,条件不够好,有坚强的意志,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终会有所收获。白石老人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守”出来的,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