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意志决定成败——磨炼意志
16202700000008

第8章 史学两司马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一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里,他讲了先秦时期几个人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而做出成就的典范。他们都是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到重大挫折,但不幸和厄运没有击倒他们,反而使他们发愤图强,洞彻人生,从绝望的境地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冲力。这一段话之所以一代又一代传诵不绝,不仅在于它精辟地道出了“挫折效应”的实质,而且在于它是出自于一个同样身遭不幸、历经磨难的人之口,使人们更能深刻理解这段话所包含的全部意义。

熟悉司马迁生平的人都知道,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从23岁起由朝廷“郎中”(宫廷侍卫)袭文职为史官。4年后开始撰写《史记》,历七年而仅成其半。时逢汉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时,寡不敌众,被俘投降。司马迁为其申辩,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毁身毁誉,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他当时的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沽衣也。”他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屈辱和痛苦,以历史上的贤圣为榜样,以惊人的毅力,发愤著书。积14年心血,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我国文学与史学宝库内闪光的瑰宝。

司马迁只因为李陵鸣不平,惨遭横祸。这人生道路上的巨大挫折和打击,并没有使他因此而潦倒,反而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先哲们的启发和鼓舞下,更加坚强,发愤而著书。

司马光以司马迁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之后,发愤著书,自己“发明”的“警枕”——一种用圆木做的枕头,睡着后只要稍微一动,圆木就会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可以很快起来继续著书立说了,他终于完成了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宏伟巨著《资治通鉴》,从而成为我国史学界中夺目的双星。

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撰《资治通鉴》都是处在穷愁潦倒、抑郁不得志的境况:司马迁受宫刑,忍受着人生最大的耻辱;司马光由于王安石上台,推行变法,政治上不得志,转而写史。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很少,处于平和安定境况下的人很多,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就事业!你认为那是为什么呢?少的或许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不懈意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