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创新引领世界——时刻创新
16203300000005

第5章 魏国人马钧的发明

天上若无难路走,世间哪个不成仙?

——袁枚

马钧,字德衡,是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是我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马钧幼年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少时生活比较贫困,长期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式织绫机的诞生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生产效率还很低,所以我国劳动人民才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明了简单的织绫机。这种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三国时,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绫机六十蹑,非常笨拙。

马钧看到工人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马钧统统将其改成十二蹑。这样一改进后,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新织绫机的诞生,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我国古代丝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为我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骨水车的创造

在没有实现电力提水浇灌农田以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广泛使用着一种龙骨水车,也叫翻车。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方便。

我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制造了翻车,但那种翻车还比较粗糙,应该说是我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直到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才使得翻车广泛推广应用。

马钧当时在魏国做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但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很是可惜。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多年的愿望。

马钧创造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时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我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指南车的再现

指南车是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指南车。据我国古史上传说,4000多年前,黄帝和蚩尤作战,蚩尤为使自己的军队能战胜敌人,便作雾气,使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后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辨别了方向,终于打败了蚩尤。又传说3000年前,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就制造指南车相赠,以作为指向工具。这些故事,虽是传说,特别是蚩尤作雾,更是一种神话,但是我国指南车的发明,实在是极为久远的事情。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利用纯机械的结构,创造了指南车,可惜张衡造指南车的方法失传了。

到三国时期,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什么样子。当时,在魏国做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一天,在魏明帝面前,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激烈的争论。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也是不大相信的,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马钧说:“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秦朗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还能作模型吗?”马钧道:“空口争论,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自有分晓。”随后,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明帝就命马钧制造指南车。

马钧在既无资料,又无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向南方,引起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水转百戏”研制成功

马钧在传动机械方面的研究,造诣是很深的,成绩也是极其卓著的。“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次,有人进献给魏明帝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动作,明帝觉得很遗憾。明帝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吗?”马钧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马钧加以改造。没过多久,马钧就成功创造了“水转百戏”。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作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箫,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官行署,真是变化无穷。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动作极其复杂,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水转百戏”的研制成功,在我国古代木偶艺术中,应该说是非常卓越的创造。它虽然是供封建统治者玩乐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看,马钧已能熟练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机械方面传动的原理。

任何的发明和创造,都是经过艰辛的努力研究、反复实验,最后财取得成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