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信
16203700000011

第11章 季札挂剑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名叫季札。据说这位季札公子天资聪颖,仁爱有德,吴国上自群臣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敬重他。

吴王寿梦临死的时候,很想把王位传给季札,大臣们也都同意。可是季札坚决不接受,他说:“我上面有三位哥哥,他们都是有才有德的人。怎么能够废弃年长而贤明的哥哥,立年幼而无才的弟弟做国君呢?”

寿梦无奈,只好留下遗嘱,把王位传给了季札的大哥。等到丧事办完,大哥带着大臣们来找季札,一定要把王位让给他。可是,他们扑了个空,原来季札听说大哥要来让位,已经预先躲到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种地去了。

这以后,王位从大哥传到二哥,又从二哥传到三哥。每一次,他们都想让位给季札,而季札总是推辞不受。实在推辞不掉,他就躲到别的国家去住一段时间,等哥哥当了国王,他才回来。季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来他是个诚实谦虚的人,总是看自己的缺点多,觉得哥哥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主;二来呢,季札对文艺更感兴趣,他从小多才多艺,精通文学、音乐和击剑,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愿意受政治的约束。所以,季札一生没有做官,总是云游四方,天下各国到处都有他的朋友。

季札虽然不愿继承王位,但是他并非不关心国家的事情。当他外出周游列国的时候,常常带着国家的使命,拜访各国的君王和大臣,商议有关的国家大事。哥哥们都知道季札在外面朋友多,威望高,也愿意把一些外交联络的使命托付给他去办。

有一回,季札出使经过邻近的徐国。徐国的国君早已仰慕季札的人品和才学,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季札发现徐君也爱好文艺,而且剑术高妙,为人又热情爽朗,觉得真是遇到了知己的朋友。徐君对季札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甚至比人们传说的还要高雅、热情有才气。两人一边饮着美酒,一边纵论天下大事,他们越谈越知心,越谈越舍不得分开。

一天,两人又在庭院中饮酒,季札对徐君说:“久闻陛下剑术为天下一绝,前两天只听您谈论剑道,还未曾亲眼见您的身手,今天能否让我一饱眼福?”

徐君也不推辞,站起身,就从肋下抽出宝剑。那时候,有身份的人都随身佩带宝剑,连国王也不例外。像徐君这样喜爱剑术的人,当然更是剑不离身了。只见徐君走到庭院当中,丢开一个架势,就舞起剑来。真是好剑术!一支剑舞起来,就如百条银蛇上下翻飞,只见寒光,不见人影。等到徐君忽然一个收式,立在原地时,那只剑已经在不知什么时候插回到他肋下的剑鞘里了。

季札拍手叫好,徐君连忙说:“献丑了!我早听说公子不仅剑术精妙,而且有一柄神剑,是贵国的传世之宝,今日能否也让我见识一下呢?”

季札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宝剑,递给徐君看,说:“就是此剑,请陛下过目。”

这柄剑长不满三尺,剑身很薄,虽然剑把上镶着名贵的宝石,但一般人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季札解释说:“此剑极为锋利坚韧,削铁如泥就不用说了。此外,它还有一样奇绝之处,就是能够把最柔软无力的东西一挥两段。”

说着,季札让随从爬到树上,从上面扔下一块丝绢,那丝绢飘飘忽忽地落了下来,大家一看,这么软绵绵的东西飘在空中,怎么能把它削断呢?再看季札,已经把剑插回到腰间,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饮了一口酒。等到那丝绢落到两人多高的时候,只听呼的一声,季札已经从座上跃起到空中,大家谁也没看清他的剑是怎么拔出来的,就见寒光三道,季札又落回到桌旁坐下。再看那块丝织绢已经变成四片,刚好也飘落到地上。

大家愣了一会,才都高声叫起好来。徐君又要过宝剑来欣赏,连声称赞道:“真是神剑,神剑啊!”

接下来的这一天,季札发现徐君无论谈论什么,都有点心不在焉,目光老是不由自主地落在自己腰间的那柄宝剑上。他当然知道,徐君爱剑如命,见到一柄好剑,自然是非常想得到。季札是个豪爽仗义的人,要是别的东西,他早就拿出来拱手相送了。但这柄剑可不是寻常之物,它不仅是自己最喜爱的宝贝,而且是传国之宝,是自己作为国家使节的一件信物。

现在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拿出来送人呢?他真有点为难了,因为他的确很想满足这位好友的心愿。

徐君心里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尽管他对这柄剑爱得不得了,可还是没好意思开口。为了不让季札为难,他干脆强迫自己不再看那柄剑了。

几天后,季札要上路了。分手的时候,徐君依依不舍,再三嘱咐季札一路上小心保重,还把自己许多珍藏的宝物送给季札。两人挥泪而别。季札的马车已经走出一里多地了,徐君仍然站在那里挥手。季札回首看着徐君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徐君,请放心。出使回来,我一定来看你,那时我会把宝剑双手奉送给你。”他抬头看了看蓝天,心里暗暗发誓,决不食言。

数月之后,季札出使归来,又经过徐国。没想到,徐君在不久前意外地去世了。季札赶到墓前,痛哭起来。他后悔上次没能同徐君多相处一段时间,怨恨老天竟然让这样一位英才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按照礼节,季札在墓前祭祀了三天三夜,每晚他都坐在墓碑下,默默地流泪。

第四天一早,季札要离开徐国回吴国了。他又在墓前祭祷了一番,临走时,他郑重地解下那柄宝剑,轻轻挂在墓前的松树上,嘱咐守墓的徐国官员看好宝剑。然后,说:“徐君,原谅我不能在此长守了,这柄剑是我答应送给你的。现在我把它留下,你见到它,也就如同见到我了……”

等季札登上马车后,一位随从对他说,“公子,这剑是稀世之宝,把它挂在墓前未免可惜了啊!再说,我们也从没听您许诺要把它送给徐君呀。”

季札头也不回地答道:“这剑早就该送给他的,当初虽然没有奉送,可我心里早已许下了诺言。如果因为朋友去世了,就违背诺言,那我季札还能算个诚实的人吗?”

把友谊建立在诚实互敬、信守诺言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可贵的友谊。那些平日信誓旦旦,大讲哥们义气的所谓“友谊”,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一旦有严重考验来临,他们就可能尔虞我诈,不讲信义,这样的“友谊”是应该坚决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