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无声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16203900000014

第14章 文天祥名垂千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人。

文天祥生活在蒙古统治者大举南侵、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时代。1271年,蒙古统治者建立了元朝。之后,便派兵大举进攻南宋。那时候,南宋政治腐败,奸臣把持朝政,国力衰弱。1274年,南宋的襄、樊两城失陷,元将伯颜带领大军,沿江东下。南宋军队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和元军打了一仗,结果全军覆没。不久,元军攻下鄂州,眼看京城危在旦夕,南宋朝廷急忙诏告天下,号召抗元。当时正在赣州做地方官的文天祥立刻把家产卖掉作军费,招兵买马,随即率领招募来的军队急赴临安。当时有人认为他是驱羊群斗猛虎,文天祥说:“我知道力量悬殊,但是国家有难,为臣的就当以身赴难,正义在我,人多势众,社稷可以保全。”

1276年元月,元将伯颜率军到了离临安仅15公里的皋亭山,要南宋朝廷派人前去谈判,企图迫使南宋投降。

大敌当前,当朝宰相陈宜中逃之夭夭。元军要与南宋谈判,宋朝没有丞相,于是群臣一致推举文天祥前往元军大营谈判。

文天祥进了元营,大义凛然,他先痛斥了元统治者的野心,后义正词严地提出:“和谈可以,但元军必须退到平江、嘉兴一线。”伯颜非常恼火,企图用死威胁他投降。文天祥毫不畏惧,明确表示:“国存,我存;国亡,我亡。”伯颜怕放虎归山,于是把文天祥扣留下来,押往北方。一路上,看到山河破碎,文天祥心如刀绞,特别是当他听到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的小皇帝宣告投降时,他更是悲痛万分,泪流成河,他多么想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啊!

在押往北方的途中,文天祥趁元军不备,在镇江逃了出来。他历尽艰辛,九死一生,终于到了福州。他再度重举反侵略大旗,投入抗元斗争。

元军统领张弘范率兵攻打潮州,文天祥兵少势孤,在海丰附近的五坡岭战斗中兵败被俘。

被俘后的文天祥,为不能再次报效祖国而悲愤不已,他抱定以死报国的信念。他感慨身世的坎坷,愤恨人民苦于战乱、流离失所,侵略者疯狂杀掠、山河破碎。正在文天祥沉思之际,房门打开了,元军副帅李恒走了进来,见文天祥转过身去不理睬,李恒说:“文丞相,我们一向敬重你的为人。只要你肯回心转意,什么事都好商量。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丞相三思。”

对于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他严词拒绝。

李恒接着说:“赵氏朝廷,气数已尽,我们元军所到之处,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即使你们南宋的张世杰将军又怎么样呢?你大可不必为南宋卖命。文丞相,听说张世杰一向敬佩你,望你能给他写封信,只要他不抵抗元军……”

“胡说!”文天祥大喝一声,拍案而起,“我们生为大宋之臣,死为大宋之鬼。为国捐躯,虽死何憾!至于要我写信,纯属妄想,我身不能救父母,已属大憾,难道还要别人背叛父母吗?”

李恒听文天祥这么一说,脸气得青一阵、白一阵。他“噌”的一声将腰中宝剑拔出一半,露出闪闪的寒光,冷冷地说:“文丞相,请自重。元帅言出,军令如山,谁敢抗拒!”说罢,他一挥手说:“来人,纸笔伺候!”

士兵们得到命令,很快拿来了纸笔,并把它摆到文天祥面前。敌人老鹰般的眼睛盯着文天祥,文天祥一想,应当用这纸笔抒发一下自己的胸怀。他记起了被捕后道经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七律,于是坚定地说:“好吧!我写。”

文天祥挥笔而就,写罢,李恒抢过一看,见上面写着: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传给了张弘范。他看过以后,感叹连声:“好,好!”

文天祥忧国忧民,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在诗中直抒胸臆,肝胆照人,难怪连张弘范也不得不佩服他这种精神。

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被文天祥严词拒绝;敌人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决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也被回绝;最后以死相逼,文天祥毫无惧色,挥笔写了《过零丁洋》,表示了宁死不降的决心。敌人见文天祥如此威武不屈,放弃了利用文天祥向张世杰招降的计划,开始大规模向崖山进攻。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张弘范攻破了崖山,宋朝灭亡。文天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朝着崖山大声嚎哭。十月,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来到大都,在一个阴暗潮湿、污秽不堪、令人窒息的牢房里度过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文天祥以笔墨为武器,写下了一些光辉的诗篇。其中著名的是他的《正气歌》。诗中寄寓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现了文天祥在监狱中满怀对正义的向往和追求,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贞,坦然经受严酷的考验,迎接最后就义时刻的崇高气节。

元朝虽统一了中国,但人民的抗元斗争仍然此伏彼起,他们把文天祥作为一面抗元的旗帜。这使得元朝统治者倍感恐慌。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并以宰相的爵位相许,文天祥回答说:“国亡了,只求一死。”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九日,元朝大都柴市万人相聚。文天祥就义之前,面色从容,问百姓哪边是南,随即向南而拜,大呼:“我事已毕,心无怍矣!”慷慨就义。

这位民族英雄就义时年仅47岁。迄今千载之久,文天祥的形象凛凛如生,一腔浩然正气,仍然感奋人心。

文天祥为国赴难的使命和责任感流传至今。究其原因,就是在亡国灭种的灾难面前他毫不屈服,坚决反抗,即使失去生命也不背叛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其精神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此,我们为人处世也应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