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勿以恶小而为之——打造自律
16204000000056

第56章 王知府巧设“百鸡宴”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林逋

宁波人有句俗语:“三日勿吃咸鸡汤,脚骨有点酸汪汪。”这里所讲的咸鸡,既非咸公鸡,又非咸母鸡,而是田里种的、缸里腌的“雪里红咸菜”。那么咸菜为什么被称作咸鸡呢?这里是有一段缘由的。

相传明末清初,宁波来了一位新上任的知府。知府姓王,两榜进士出身,年少英俊,为人正直,十分体谅黎民百姓的疾苦。他了解到前任知府所以被免职,弊端甚多。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在农村青黄不接之时,他却要大宴群绅,宴会上主要是吃鸡。鸡是挨家挨户向农户摊派来的,还美其名曰“百鸡宴”。农民缴不出鸡,只能借印子钱,到市上购买。青黄不接之时,借了土豪劣绅一只鸡的钱,利上滚利,待到收成时归还,卖掉一只猪还不够,农民叫苦连天。而对那些土豪劣绅来说,知府为他们创造了条件,既可白吃一顿,又可趁机放利,真可谓是官绅勾结。

王知府深知百姓疾苦,到了旧知府举行“百鸡宴”之日,他照常发放请柬例行,那帮士绅们接到请柬哈哈大笑,看来“千里做官只为财”,新旧知府换汤不换药,便欣然赴宴。谁知待到开席宾主坐定时,桌面上既不见水果糕点,也不见酒菜,只见一大盆生切的“雪里红咸菜”,闻不到一丝油香,大家都觉得好生奇怪。在宴会开始时,王知府说:“前任知府规定,每年需按时举行‘百鸡宴’,入乡随俗,在下不敢贸然弃之,无奈目前农村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农民不要说鸡,连鸡蛋也难觅。也是王某不力,只能以‘咸鸡’代替,还请各位多多包涵。请,请,请,各位不要客气。”说完自己先吃了一大口。在座士绅眼见水淋淋、生腥气的咸菜,实在难以下咽。但知府都带头吃了,又不敢有违知府情意,都摇头晃脑大叫“好吃!好吃!”将桌面上生切咸菜,吃得一干二净。待到吃罢,王知府又发话了:“蒙各位赏光,在下有一事相商,请各位在回府前,到钱师爷处缴10两银子,由府衙出具正式收据,不过你们放心,我宁波府决不会动用分毫,大家可待到年终时,凭收据领取肥鸡一只,以作抵偿。”士绅们心里都明白,再肥的鸡哪值10两纹银。但知府亲谕,谁敢不从!

第二天早晨,府衙门外贴出一张安民告示,告示上大意是:“时值春荒,乡民度荒,如有困难,可向府衙贷取农本,只需于收成后,以肥鸡抵债,不需抵押,不收利息。”乡民闻之大喜,纷纷前来借贷。众乡民就此度过了春荒,待到收成,不但五谷丰登,而且鸡鸭满院,副业也得到了大大发展。乡民归还农本之后,均大有积余,纷纷感谢王知府的大恩大德。在还债之余,也一定要挑一只特大肥鸡,请知府尝尝。王知府哪里肯收,来送鸡的乡民,在府衙外越聚越多,竟达一二百人,但王知府还是命衙役劝大家回去,不肯收鸡。不知是谁出了一个主意,说:“大人再不肯收鸡,我们就在府衙外跪请!”一个带了头,众乡民便纷纷头顶肥鸡,在府衙门口跪成一片。前来看热闹的人,更是人山人海。这可急坏了王知府,与钱师爷商量,不知如何是好。尽管钱师爷是老公事了,聚众闹事过去常见,这种场面却从来没有见过,也束手无策。这时,衙役来报:“外面下起倾盆大雨,众乡民淋在大雨之中,就是不肯散去。”这无异更是火上浇油。王知府下令:“快请乡民们进府衙来避雨!”谁知众乡民坚持要知府收下手中肥鸡,否则决不起身避雨,宁可淋在大雨之中。还是师爷机灵,经知府同意,将鸡一一收下,并每人发给收条一张,乡民这才满意而归。

三天后,府衙门前又贴出了告示:明日中午重开“百鸡宴”,凡日前送鸡者,一律凭收条前来赴宴。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知府大人与赤脚乡民共同赴宴,实在是前所未闻,乡民们都感激王知府的恩德,“雪里红咸菜”也从此身价百倍,以后杭宁一带均被称为“咸鸡”。

古人云:“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人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百鸡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官的人就应该时时刻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从政,尽职尽责,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