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勿以恶小而为之——打造自律
16204000000006

第6章 管鲍之交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周襄王的异母弟弟起兵作乱。他仗着母亲惠后的势力,串通伊川、洛水一带的戎、狄,围攻洛阳,想要争夺王位。管仲奉齐桓公的命令带兵去支援周襄王,回来不久,便病倒了。齐桓公很着急,经常去看他。

有一天,齐桓公去探望管仲的病情,见管仲双目无神,病情危重,十分着急,握着管仲的手说:“你的病怎么还不见好转呢?万一你一病不起,我还能依靠谁呢?”当时,齐国有名的大臣宾须、宁戚己经先后去世。管仲叹了口气说:“唉!可惜宁戚死得早啊!”齐桓公问:“除了宁戚之外,就没有别人了吗?鲍叔牙这个人,你看怎么样?”齐桓公心想,鲍叔牙是元老重臣,功勋卓著,和管仲私交又好,且有恩于他,他肯定会同意。不料管仲却说:“鲍叔牙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让他做相,管理国政。因为他老是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里。‘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齐桓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问:“隰朋怎样?”管仲说:“隰朋为人很谦虚,遇事不耻下问,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说完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只是隰朋年纪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齐桓公又问:“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十分严肃地对桓公说:“您就是不问,我也要讲的。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您千万不可信任亲近他们。”

易牙、竖刁、开方是什么样的人呢?管仲为什么劝齐桓公不要信任他们呢?易牙本来是齐桓公的一个普通的臣子,但此人心狠手辣,并且野心很大。他知道要爬上高位,国君的信任是不可缺少的,便想尽办法接近桓公。他利用自己有一手好的烹调技术,先是做了许多美味的菜肴,送给齐桓公的妃子卫姬吃,向卫姬讨好,求得进身之阶;后来。他竟杀了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做成人肉佳肴献给桓公吃。使桓公对他信任有加。

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的一个小童,总想出人头地,接近齐王。但是他想进入后宫并非易事,为能进入后宫,便阉割了自己。从此齐桓公非常宠爱他,随时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在后宫出入。

齐桓公听管仲说不能亲近易牙,很奇怪;便间:“易牙为了让我品尝人肉的滋味,杀了自己的儿子,这说明他爱我超过了爱他的儿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怀疑的?”管仲回答说:“对于自己的儿女,人们没有不倍加爱护的。易牙能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杀了,对您又会怎么样呢?”齐桓公又问:“那么竖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阉割了。他对我的忠心,不是超过了爱惜他自己的身体吗?”管仲说:“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还能对您尽忠吗?”停了一会儿,齐桓公又问:“那么开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国去奔丧,他爱我超过了孝顺他的父母呢!”管仲语重心长地说:“开方放弃了为君的地位来侍候您,可见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竖刁。这个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祸乱。”齐桓公听管仲说得有道理,便问:“为什么从前没听你说过呢?这三个人在我身边己经很久了。”管仲说:“河岸的大堤挡着,洪水就不会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时候好比大堤,总能控制着他们,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现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滥起来,您一定要当心啊!”齐桓公应许着点了点头。

管仲的话传到易牙的耳朵里。易牙气急败坏地马上跑去找鲍叔牙。他说:“老将军,谁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荐的啊!可是管仲这个人却恩将仇报!国君让您做相,他却说了您一大堆坏话,推荐了隰朋,我真替您抱不平!”易牙满以为鲍叔牙听了这番话,会恨死管仲。谁知鲍叔牙反倒哈哈大笑,赞许地说:“管仲公而忘私,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管仲的缘故啊!隰朋真是比我强多了。”易牙碰了一鼻子的灰,满面羞愧地溜走了。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了。管仲的建议被齐桓公采纳,任用隰朋作相。不料,没过一个月,隰朋也死了。齐桓公请鲍叔牙作相,鲍叔牙认为自己不合适,坚决不同意。齐桓公说:“现在朝廷里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不同意,那么让谁来做相呢?”鲍叔牙这才说:“我的缺点您是知道的,那得把易牙、竖刁、开方赶走,我才接受任命。”齐桓公说:“这事管仲早已说过,我一定照办。”当天齐桓公就赶走了这三个人,并且不许他们再入朝。

鲍叔牙作了齐国的相以后,管仲定下的政策还能继续施行,所以齐国霸主的地位还能保持。从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可以看出,鲍叔牙有知人之明,他向齐桓公推举任用了管仲,使齐国富强起来。后来,管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推荐鲍叔牙接替自己作相,而是推荐了比鲍叔牙更适合的人。鲍叔牙认为管仲做得对,没有因此责怪管仲。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同时又都以国事为重,绝不结党营私。后人也把“管鲍之交”推崇为真正的友谊,品性高尚、道德纯洁的人就如同黑夜里的繁星,点亮自己,照耀他人。自律,必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也就成就了你坚强、充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