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16204400000037

第37章 马华公会的创立

在1998年11月3日的《南洋商报》“大家族系列”的连载中,有一篇标题为《甘心当马华老二——敦李破‘样样第一’记录》的文章,开篇就这样记述李孝式与马华公会的关系:“敦李孝式是马华公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活跃于政坛,也是当时立法议员与部长,是马来亚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当时,敦李的权势,无人能望其项背。敦李一生中,有许多第一,无论是社团及组织活动中,他永远都是老大的身份。但唯有马华公会总会长这个身份,破了他多年来‘样样第一’的记录,甘心居第二人,为马华公会的第二号人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马华公会,这个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依然是第二大政党的执政党,在1947年的马来亚纷纭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到底是怎么创立的呢?

据李孝式的长子李剑桥回忆,父亲生前接受一家报纸的专访时曾经表示,马华创立之初,父亲曾是拟定的总会长,不能当马华公会的“第一人”,一直是父亲深感遗憾的事情。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1947年,在李孝式的倡议下,马来亚华人商联会决定召开全马商界代表大会,讨论马来亚华侨的前途问题。

会议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开,到会者有陈祯禄、李孝式、李光前、黄树芬、伍瑞琴、刘伯群等侨界领袖。商联会在李孝式的建议下邀请了英驻马、新最高行政专员麦唐纳出席,会议由陈祯禄主持,麦唐纳在会上发表了他对时局的意见,公开表示,华社对时局有任何意见,都可以派出代表跟政府接洽。

会议结束后,主席团立即综合各代表意见,推派由李孝式领导的一个代表团前往会见麦唐纳。麦唐纳对李孝式表示,英政府不会忘记华侨对马来亚的贡献及功劳,政府会充分尊重华侨的意见。但是,麦唐纳同时认为,商联会仅能代表华侨中的一部分商人,不足以代表马来亚整个华族社会。代表团归来后,立即商讨对策,大家都觉得应该效法马来人成立巫统以及印度人成立国大党的举措,及早发动成立可以代表一切华侨华人权益的马来亚华人公会组织。至此,“马来亚华人公会”这一名称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华社的会议备忘录里。

李孝式与陈祯禄商量,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更适合华侨情感及精神习惯的方式,来达到拯救整个马来亚华族的目的,一举促成马来亚华人公会的成立。商量的结果是,从上至下的说服动员,从华侨精英和高层人士开始,以血淋淋的事实和巫统与印度国大党的做法及成效为依据,向他们说明成立统一的华族政治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让他们去分头影响其他的华侨。两人初步选定的动员对象是立法议会中代表行业被委任的非官方议员胡家濂、梁长龄、伍瑞琴、杨旭龄、邱德懿、廖光汉、李焕文、温林鸣凤等华侨精英。

那段时间,他的家——坐落在吉隆坡安邦朗加高尔夫球路,门牌22号的式庐,几乎成了他的另一个办公室。每天傍晚,陈祯禄、杨旭龄、邱德懿等华社领袖都会应邀前来,共进晚餐之后就在饭厅里围着圆形餐桌商讨成立马华公会的种种事项,拟定党章、制定党规,讨论各州演说的要点。式庐饭厅的灯光,常常亮到午夜甚至凌晨两三点,然后大家就在楼下大厅里的沙发上囫囵睡一觉,次日清晨各奔东西,分工落实晚上讨论的事情,到了傍晚又再次聚在一起……

式庐占地1英亩,是由李孝式的岳父关远在1938年兴建的两层式建筑。楼上有1间主人房,两间小房和中厅,楼下是大厅、饭厅和书房,天井、厨房及工人房都在后院。外观气势恢宏稳重,里面装潢朴素而高贵。关远是马来亚著名的建筑家兼设计师,其建筑技术高明,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真材实料。式庐在二战时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日军炮弹的震荡,在做日军司令部时还被直接破坏,依然坚固如新,一丝裂痕都没有。

1949年2月19日,李孝式与陈祯禄,以及杨旭龄、邱德懿等侨领达成共识之后,以中华总商会的名义,发函给各州华社商团,倡议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召开华团联席大会,正式的、公开的讨论,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议决成立马来亚华人公会。

由于前期的准备发动工作做得好,联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人员一致赞成组织成立马华公会!会议主席团立即决定,继续开会讨论李孝式一早就准备好了的马华公会的章程草案!与会人员当场对草案提出修改建议,纷纷建议即时成立马华公会筹委会。会议结束之前对相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出席会议的团体代表逐个报告统计,已经征求超过3000名华侨同意加入马华公会。此外,尚有许多华团正在进行征求华侨加入马华的工作。由此看来,马华从成立日开始,就有成千上万的华侨华人踊跃加入。

马华公会很快便发展成为实力雄厚、会员众多的华人组织。

其实,只有李孝式知道马华公会的成功创立,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英国殖民当局,特别是英国钦差大臣葛尼爵士在视察马来亚之后,鉴于政府要争取民心以获得人民广泛的合作,亦希望有一个有力量的华人权威组织来领导华社这一因素使然。

那是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后的饭局上,葛尼爵士曾亲口对他说:“亨利,你们华人也成立一个政治组织吧?华人的势力太大了又太分散,你们应该想办法像那些马来人一样,将力量组织起来……”

也就是在那次饭局之后,李孝式立马在自己的地盘上发起成立了雪兰莪华人公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雪兰莪华人公会就是马华公会的雏形,因为它是最先成立的华人公会。

马华公会筹委会拟定了一应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在陈祯禄的提议下,李孝式众望所归的被拟任为马华公会总会会长。

然而,名单还在讨论中,关于李孝式的非议却纷至沓来……

有人说李孝式曾经是乔治六世的同学,跟英国人和英国政府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如果由他担任总会长,马华公会迟早会成为英国政府的傀儡……这是内部某些人的看法。

还有来自华族外部的议论,说他曾是中国国民党的高官,是那位蒋总统的朋友,马华公会若是由他领导,保不准有一天步马共的后尘,将马来亚变成另一个中国或者中国在海外的一个省……

这个时候,李孝式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身份”是如此的特殊,特殊到令意愿完全不同的各方都对他充满疑虑。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处境更无辜又无奈的呢?

议论归议论,事情还得继续干下去。筹备会议召开后不久,马华公会筹委会在立法议会的华侨议员李孝式、余有锦、邱德懿、杜荣和、李焕文、梁长龄、邱观发、温林鸣凤、廖光汉、陈修信、胡家濂、梁宇皋、林开成、李长景、杨旭龄、伍瑞琴等16人,及陈祯禄的联合倡议下,全马的华社代表于1949年2月27日,集合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由余有锦主持会议,全体一致通过成立马来亚华人公会。

陈祯禄在李孝式的坚决推让下,以65岁高龄当选为总会长。马六甲与其他9州和槟城分会主席为公会当然副主席,李孝式则当选为政治青年组妇女小组委员会主任兼公会副主席,他同时仍然是率先成立的雪兰莪马华公会会长。

李孝式公开表示自己无法胜任总会长一职,他说,马华公会在如此复杂的情势下成立,首届领导人需要有相当的威望与号召力,陈祯禄才是当仁不让的人选。当然,还有一层外人不明白的原因,就是当局和内部某些人的那些“担忧”。他除了听到各种与自己有关的非议之外,从马来人对华侨华人的种种防范,以及英殖民当局对巫统的扶持也可以看出来。所以他必须避嫌。加上他私下里的分析:陈祯禄虽然在华社中拥有崇高的威望,但他不懂说华语,这点在英国方面会更让人放心,这样会避免当局很多不必要的顾虑和怀疑,让初生的马华更安全更平稳地融入到政治中去。

从涉足马来亚政坛伊始,李孝式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的。他的确是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正如陈祯禄对他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由李孝式起草的马华公会章程和宗旨是:培植和保障马来亚华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福利,促进各民族的亲善。其近期任务也很明确:(1)劝导华人效忠政府;(2)减轻华人被迫迁入新村所受的痛苦。为此,马华公会首先所做的就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侨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筹集数百万马元(相当于等于现时的1亿林吉特),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比如为他们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等。

马华公会的成立并不仅仅只帮助处在困难中的马来亚华人,而且还要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华人的政治经济利益,那就是要推动马来亚华人的参政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转变。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初,马来亚大多数华人对当地政治仍具有一种冷漠感,他们心中所认同的国家仍然是中国。为此,陈祯禄领导马华公会一面不断对华人宣传引导,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华人争取更多的权益,首先就是要争取华人的公民权。此外,马华公会还积极与马来人政党合作,联合参加议会选举。

而马华公会对华人社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推动了华人对马来亚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的转变。这些都是在后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