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16204400000045

第45章 胜利的背后

东姑阿都拉曼在李家固定的晚饭时间,独自驾车来到了式庐,他几乎与李孝式的车同时到达式庐大门口。来不及让疲惫的李孝式喘口气,东姑阿都拉曼就焦急地说开了……

“既然“恫言”已被公众及对手所知,当然不能退缩。”李孝式说。他没有埋怨东姑阿都拉曼的轻率,而是认真地帮他分析情势,很快就找到殖民地当局在立法议会成员的委任权力上面的突破口:联邦立法议会成员被委任的人数是12名,而当局规定由钦差大臣个人全权委派的就占了7名,按照民主议会制的目标和形式,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席位安排。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权衡利弊之后,李孝式认为集体辞职可以实行,但增加选举席位可以不是唯一的或者必须要达到的目的。他说对于当局已经形成书面报告的协议,他们可以适当的予以尊重,尊重是为了表达诚意。所以,他们可以将既成事实的选举席位安排放在一边,去争取改变由钦差大臣委派的议员数目,并对具体要求做了建议。为了促成建议变成现实,李孝式认为集体辞职是极好的手段。既可以给当局施加压力,又可以让公众看到联盟的态度,给予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事情是这样的——

联盟选连胜之后,一个包含各政党的委员会很快就成立起来,共同研究进行联邦大选的条件问题。但是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拿督翁惹化退出巫统后在吉隆坡成立的马来亚独立党,虽然进行的是非种族性运动,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这个政党在行动上表现出明显的亲英倾向。拿督翁惹化明确表态:“不要求独立,不要求英国人离开”,他强调他们的目的主要是维护马来民族的利益,“需要英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过于突然的独立,将意味着马来人在政治与经济上都受到华人的控制。”

各政党委员会的成员,很多是从独立党的支持者中选出来的,在委员会冗长的辩论之后,独立党与联盟之间发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

独立党代表主张设立一个92人的联邦会议,其中少数部分的44人通过选举产生,其余委任;联盟则建议设立一个100人的议会,其中多数部分的60人由选举产生,其余委任。一个少数与多数的区别,彰显出了完全不同的政治理念。最后的结果谁都没有胜出。

1954年4月27日,当联盟代表还在忙着会见威斯敏斯特的国会议员的时候,殖民部却发表了一份有关邓普勒与马来苏丹之间就选举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白皮书:马来统治者已经一致赞同英国政府所提议的一个98人组成的立法议会,其中52人由选举产生,剩余的46人由当局委任。

李孝式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件事显露出来的英国政府的政治手段。他必须想办法阻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可是,陪同东姑阿都拉曼前往伦敦洽谈大选事宜的是马华领导人陈祯禄。

要削减殖民地当局的控制力,陈祯禄似乎显得过于温和了。为了应对英国政府的幕后操纵,东姑阿都拉曼恫言要让联盟党员从所有联邦及州机构包括各州委员会集体辞职,直到英国政府答应,将建议中联邦议会的选举席位增至3/5多数。他最初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并没有征求自己一向倚重的李孝式的意见,直到被形势所逼,真的要将恫言付诸行动的时候才因为底气不足找李孝式商量。

这个时候,李孝式正在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进行竞选演说。

这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时候。他的式庐再次成为门庭若市的焦点,式庐的饭厅成了他的竞选筹划办公室和会议室,古色古香的餐桌也成了召开“圆桌会议”的会议桌。为了写好大选的竞选演说稿《独立之路》,他参照美国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以及其他已获独立的国家的相关文件,结合马来亚的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在家里的“圆桌会议”上,从政策大纲、国家防卫、内部保安、经济事务到宪法法律,以及对当时最为敏感的如何结束“紧急状态”的问题的处理,和对民众不容置疑的许诺等等内容,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整整一个星期闭门不出,才得以完稿。然后又进行周密翔实的讨论和修改,洋洋数万言,到脱稿的时候已前后花去近1个月的时间。

无数次的会议研讨之后,李孝式被大家一致推选为联盟圆桌会议的主席,和联盟竞选委员会的副主席,巡回全国竞选演说300多次。每到一处,演说现场都是人山人海,他用华语演讲,也用英语演讲,有时候甚至用马来语和印度语演讲……他终于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象,让公众记住了一个政治家式的李孝式。民众不再记得他是“女王的Uncle”,也不再记得他是英王乔治六世的同学,不再记得他是锡矿家或者华人富翁……大家只记得他为未来的马来亚勾画的美好图景;只记得他的《独立之路》;只记得他许诺的联盟执政后将通过大赦结束紧急状态的承诺;只记得他的4年内达致自治和独立的无比肯定而且明确的目标;只记得他的与“独立”和“马来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李孝式。

李孝式就给了东姑一个既尊重当局又给当局压力,同时又能增强公众对联盟的信心的建议。东姑对他这个一箭三雕的建议佩服得五体投地,离开的时候,握着李孝式的手一个劲地称他是“智囊先生”,只差把他当成万能的真主阿拉来感激了。

1954年6月1日,邓普勒卸任,他的副手唐纳麦吉利夫雷爵士升任钦差大臣。麦吉利夫雷掌权之后的第三周,联盟果然将东姑阿都拉曼的恫言付诸行动,实行抵制所有政府机关活动。

7月2日傍晚,麦吉利夫雷将东姑阿都拉曼和其他两名联盟领导人一起,请上他停靠在新加坡三巴旺海军基地的皇家驱逐舰,在船长室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商谈。之后,双方达致妥协方案:原本由钦差大臣个人全权委派的7名联邦立法议会成员,现在虽然仍由钦差大臣委任,不过其中5人的委任状必须与多数党的代表商议之后才能发出;另两个代表经济事务和国防的委任权则保持不变,仍属钦差大臣专有的特权。五天之后,联盟取消了抵制活动。

8月,立法议会修订了联合协议,允许大选。

1955年3月,大选日期正式公布:投票将在1955年7月27日举行。

在这场难得强硬的抗议中,联盟再次取得胜利。而作为整个事件主导者的李孝式,自始至终从未露面。

4月,亚非会议召开,从外界推动了马来亚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发展。而早在1955年1月,英国政府曾将一大笔款项划拨到国家辖下的乡村发展局的账户,宣称是为了扩建乡村计划。但是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包括马来亚共产党,都明白这是殖民当局有意要扶持拿督翁。

然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阻止的!

7月27日,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会大选如期举行。参加竞选的政党有:华巫印联盟、马来亚国民党、泛马回教党、进步党、泛马劳工党、霹雳公民公会、霹雳马来人同盟以及独立人士。

竞选的结果,华巫印联盟在民选的52个议席中赢得51席。剩下1席由回教党取得,英国人看好并公开支持的拿督翁的国家党一败涂地,而且完全无望东山再起。

联盟压倒性的胜利,完全震惊了英国人,甚至出乎李孝式的意料之外。

大选圆满结束后,华巫印联盟成为执政党。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出任联合邦政府首席部长兼内阁首席部长,即内政部长,由联盟中的要人分任各部部长,其中出任部长的华人代表有:李孝式继续任交通部长,梁宇皋出任卫生部及社会福利部长,翁毓麟为邮电部长,朱运兴为教育部副部长。

同年8月,东姑阿都拉曼正式代表马来亚民选政府,向英国殖民部递交备忘录,要求联合邦在今后4年内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取消英高级专员的否决权,将财政和防务大权交给民选的联合邦政府,并在备忘录里确定了马来亚代表团赴伦敦谈判的具体时间。

独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书房是老板公最常到的地方,他常常在这里工作到三更半夜,深夜三时多,屋内的灯都熄了,就只有书房的灯还亮着。在独立前,这间书房的灯一直到深夜都亮着。”

李家的老佣人林爱,在记者面前回忆李孝式在争取独立时的忙碌时这样说。

林爱是在二战结束后下南洋的,一直在李家担任佣人,前后60多年。她到李家工作时,李家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最小的孩子李裕隆都已有五六岁,她是负责照顾李家的两位千金:雪兰和雪莪,一直到她们年长,到国外念书后,才开始负责照料李孝式的起居饮食,直到李孝式逝世后都继续留在李家,陪伴李孝式的夫人关小舫,在女主人去世后就一个人看守式庐。她终身未嫁,李家的点点滴滴,李孝式的生活习惯等等,她都如数家珍。遗憾的是,笔者前往式庐采访时,式庐已经出租给了渣打银行的总经理,当年的林爱已经前往香港颐养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