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16204500000133

第133章 青春的定义

◆文/佚名

许多商界要人,都喜爱一篇短短的散文,散文的题目叫《青春》,作者是塞缪尔·厄尔曼。

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儿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之后定居伯明翰,经营五金杂货,年逾70开始写作。

《青春》一文,仅寥寥400字: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怕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志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衷。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一旦心海枯竭,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虚怀若谷,让喜悦、达观、仁爱充盈其间,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此文一出,不胫而走,以至代代相传。二战期间,麦克阿瑟与日军角逐于太平洋时,将此文镶于镜框,摆在写字台上,以资自勉。

日本战败,此文由东京美军总部传出,有人将它灌成录音带,广为销售,甚至有人把它揣在衣兜里,随时研读。

多年后,厄尔曼之孙、美国电影发行协会主席乔纳斯·罗森菲尔德访问日本,席间谈及《青春》一文,一位与宴者随手掏出《青春》,恭敬地说:“乃翁文章,鄙人总不离身。”主客皆万分感动。

1988年,数百名流聚会东京、大阪,纪念厄尔曼的这篇文章。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感慨地说:“20年来,《青春》与我朝夕相伴,它是我的座右铭。”欧洲一位政界名宿也极力推荐:“无论男女老幼,要想活得风光,就得拜读《青春》。”

在光阴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