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经典故事丛书(上下五千年2)
16207000000016

第16章 贾思勰编写农书

北魏末年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也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齐民”是使人民丰衣足食,“要术”是重要的方法。“齐民要术”说的是谋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

贾思勰能写这样一部书跟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地互相学习。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的农业生产经验;汉族也学到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农业有了畜牧业的配合,从耕种到收获,有更多的畜力可以利用,肥料的来源也大大增加了;畜牧业有了农业的配合,牧畜的饲料增加了,牧畜的用途更广泛了。

贾思勰读过许多书,知识渊博。北魏的高阳郡在今天河北省高阳县东边,是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贾思勰在那儿做太守的时候,一方面努力读书,学习前人总结的生产经验;一方面不辞辛苦地深入民间,向农民、老牧民学习生产知识。有时候,他自己也种此地,养些鸡鸭牛羊。他还把民间关于气候、季节、耕种、畜牧的谚语歌谣收集起来,仔细地加以分析,把合理的内容记下来。贾思勰从书本中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好《齐民要术》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齐民要术》这部书,既记载了前人的生产知识,又总结了当时的生产经验,还讲了贾思勰自己的亲身体会。他对许多具体事例从理论上作了说明。

北魏时期,并州(今山西省北部至东南部)不产大蒜,农民想种大蒜,就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买来上等蒜种,可是种下去以后,收获的却是蒜瓣很小、味道也不辣的小蒜头。贾思勰认为,这是因为地势、土壤、气候不同的缘故。因此,种什么庄稼,必须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适应当地条件的作物,才能用力少、收成多。

贾思勰主张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注意实际的效果,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式。他以养鸡为例,养鸡的人总是喜欢生蛋多的鸡,那就要选秋天或冬天孵出的鸡种,不要选春天或夏天孵出的鸡种。秋冬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小,毛色浅,脚也细短,外表不好看,可是生蛋多,又会孵小鸡;春夏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大,脚长得粗壮有力,外表健美,却爱到处逛荡,不爱生蛋。要想多收鸡蛋,应当从实际效果来选择鸡种。

贾思勰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搞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细心观察,积累经验,不能光凭自己的好恶。他自己养了一群羊,为了让羊多吃草,多长膘,就往羊圈里放了许多草料,谁知道没多久,羊却一头一头地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出原因。后来他跑了100多里路,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老羊倌,才弄清羊死的原因。老羊倌告诉他,羊是最爱干净的,把大量草料放在羊圈里,许多羊都踩在上面吃。羊边吃边踩,还在草料上拉屎撒尿。这样脏的草料,爱干净的羊怎么肯吃呢!羊吃不饱,就慢慢地饿死了。贾思勰没有摸清羊爱干净的习性,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他把这样的经验也写进了《齐民要术》。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注意实事求是。他对古书记载的,或听人说的一些谷类和瓜果,凡是出产在外国,自己没有亲眼见到的,只在书上记个名字,不写种植方法。不知道的东西决不随便说。

《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11万多字。内容十分广泛,从农作物耕种讲起,一直讲到怎样做醋和酱。凡是有关增加生产和改善生活的事情,几乎都讲到了。这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科学著作,不仅是贾思勰个人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农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