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经典故事丛书(上下五千年2)
16207000000006

第6章 “国史”风波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拓跋部落的人都留着长辫子。其历史源于拔跋毛时期。东汉初年,拓跋推寅带领众人迁居到今内蒙的呼伦湖附近。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

淝水大战之后,庞大的前秦王朝土崩瓦解,中国北方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混战局面。鲜卑贵族拓跋硅趁机摆脱前秦统治,于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人士,担任各地郡守。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没有什么顾虑,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费用,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非常生气命令把写国史的人全都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非常着急,便把高允找到东宫(太子居住的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

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太武帝转过头对太子说:“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还严重,怎么能饶恕呢?”

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我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为了想救我的命。其实太子并没问过我,我也没跟他说起过这些话。”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来审问。崔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什么也答不上来。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太武帝派人一再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高允进宫对太武帝说:“我不知道崔浩还犯了什么罪。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国史,触犯朝廷,也不该判死罪。”

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后来太子再三好求,太武帝气消了,才把他放了。事后,太子埋怨高允说“一个人应该见机行事,我替你告饶,你怎么反而去触怒皇上。我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害怕。”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中,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心救我,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杀几千个人呢。公元425年,曾经统一北方的皇帝魏太武帝被宦官司宗爱杀死;过了一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这就是宋孝武帝。官?那好,我就点出几位大臣的名字……”

话音未落,几个赃官赶紧跪地求饶。冯太后见站立的群臣中,还有人表现得十分紧张,便厉声吼道:“还有!”虽然只两个字,却像一声霹雳,在赃官心头炸响,他们不由自主地腿一软,跪倒一片,心中无愧仍然站立不动的大臣,寥寥无几。

冯太后见状,从椅子上站起身,义正辞严地说:“仅朝廷中就有这么多的贪官,那么,全国务州县又有多少?江山社稷掌握在你们手里还能好吗?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不管老百姓是死是活,百姓岂能不造反?以前朝廷要实行‘班禄制’(俸禄制),你们都反对,因为实行班禄制以后,就不能对老百姓任意搜刮强征了。现在还反对班禄制吗?”

跪在地上的朝臣,齐声喊不敢。冯太后见是时候了,接着说:“既然大家赞成,明日请陛下降旨,文武百官都实行班禄制,不得私自向百姓巧取豪夺。否则,索赃绢一匹者处死,枉法者一律处死!”

后来,冯太后在中书令李冲的支持下,又实行了“冯田令”、“三长制”等改革措施,限制了贪官污吏,使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使魏朝出现国泰民安的局面。这位非凡的女性,对当时社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公元490年,49岁的冯太后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