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城市呓语
16208400000034

第34章 而今无事不糊涂

我的母亲,曾对我有八字考语: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我很愕然。我从二十几岁起就人称“潘公”,以“洒脱”在我那个小地方闻名。所谓“潘公洒脱”,也有些“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意思在内。我姐姐此次来省城开妇代会,为之注解说:人生之大,莫大于婚姻,你不惜与家庭断绝关系而嫁给一个工人,不断地为他的求学、调动焦头烂额,婚姻糊涂;“六·四”跟着学生上街,政治糊涂;从淮北调合肥,弃熟而打生,丈夫工作,女儿读书,房子煤气,诸多难题,安身糊涂。我听了,默然。

我的调来文联,不少人认为选择错误。我们学校的人说,作家已经一钱不值了小潘要走就走海南!但也有人对我爱人称赞说,你们潘小平生性开朗,最适合于妇女工作!他回家来对我摊开手,说你看你看还是高校,都不知文联是干什么的。这也难怪,不久前我在火车上,遇见一个江浙大款,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在省文联。他“噢噢”了很久,仍茫然。我无奈,做了一个写字的动作,他才恍然大悟,说噢——可怜!接着就给我吃苹果。早几年,我的一个朋友写侦探小说发了财,请我吃饭。席间不断用筷子点着鱼,说吃吧吃吧,教师的生活是很清苦的。那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也能挣出个作家的名头,过上这样的好生活。谁知好不容易混进了文联,却不仅依然“食无鱼”,而且还加上“食无果”!我母亲一生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如今我到外面,怕人笑话,都不敢说自己教过大学。我的学生晓明人后称我潘老师,人前却叫我潘老板,我很高兴,每次都迫不急待地响应。

可话虽如此,却还是得让女儿好好读书。我女儿问,妈妈,是不是不读书就没有饭吃?我想说那倒不一定,说不定不识字才吃得更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如今生活中的悖论太多,你想不糊涂还真不行。比如说知识分子常常愤怒“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你真要让他去卖茶叶蛋吧,他又绝不会去。前两天因为要办身份证去照一寸小照,一问,5元钱。我说不是快照吧?这么贵!那小姐说快什么照?快照50元!我一听扭头就走,心想便是遗像,也值不了这许多!身后却不平,说不涨价你让我们喝西北风呀!我一听有理,又回去。这就如同市民埋怨粮价太高,农民吆喝粮价太低,公有公的说讲,婆有婆的道理。前几年旧歌新唱,有一句叫作“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怕谁”,我以为对社会情绪很具概括力。过去说空手的不知挑担的苦,骑驴的不知步撵的急,现如今却是骑驴的腚疼步撵的腿疼,当官的嫌劳心当兵的嫌劳力,各有各的牢骚,各有各的不平。刚有传言,说要实行公务员制加工资了,大院里的人们还没来得及窃喜呢,煤价却一夜之间高到百斤15元。我很焦急,说你看这工资没长而物价飞涨,怎么办呢?我的同学臭我:大家都不急,你急啥呢?!你又不是国务院总理!我听了心中一宽。回家时路过菜场,摸摸口袋,早晨带出来的一张百元大票,还剩下不到一斤肉钱。抬头看看,天已黑透了,时近深冬,无论是华丽的住宅楼,还是低矮的民居,家家都亮起温黄的灯火。于是恍然大明白:为官为民,都得吃饭;有钱没钱,也是活着!管他三七二十一,先买了肉去再说!肉案子前人群涌动,骂娘之声不绝于耳。这让我想起改革开放以来流传的一句新民谣: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不禁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