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求知文库-环境保护科学
16212300000002

第2章 人与自然环境(1)

地表自然界,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人类一经出现,就得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远古时代,人离不开自然环境,就是科学技术业已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社会。恩格斯说过:"事物是互相作用着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究竟起怎样的作用呢?有人认为,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人持相反的观点,即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起什么作用。

我们认为:评价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应当简单地、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前一种观点,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本身就是在和自然作斗争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后一种观点,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现代探测资料说明,在太阳系内的其他星球上是没有人类的,这是因为,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环境太恶劣了,不具备人类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自然环境差异也很大。

生物离不开自然环境,一定的生物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环境影响着生物,生物也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人类的出现,是生物演化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环境适宜与否,是人类祖先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古代早有"有巢氏架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考古资料也表明,人类起源地与森林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例如北京猿人所生活的环境相当于现在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森林环境中作为人类生存基本条件之一的自然食物是比较丰富的,森林也有利于自身栖息,有利于避开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存的自然灾害,如洪水的袭击,等等。但是人类不仅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而且一直发展到现在,并创造出许多超越自然环境的奇迹,这就说明了自然环境不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把一个地区的贫困与落后,完全归咎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那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事实上,在不少荒漠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已开发利用了许多人类迫切需要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一向被认为是农业"禁区"的青藏高原,现在已种上了小麦、油菜、向日葵等;在这"世界屋脊"上,工业、交通也已得到较大的发展。可见自然环境的好坏,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理环境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起决定因素的人类本身,是适应生产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然而,人类决不应该因此而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因为人类的实践最基本和最经常的是生产实践,劳动生产力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愈来愈密切,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深刻。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然而,只有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些为人类所需要的天然物质财富,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由开始处于被动状态到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这才是人作用于自然的最伟大的方面。在人和自然作斗争中,人类毕竟处于主导地位。

水旱灾害自古以来,不论中外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类在和水旱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经验。远在数千年前劳动人民修建的一些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为我们服务。公元前250年左右,我国就出现了具有综合利用性质的水利枢纽工程,这就是秦代建成的四川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这项工程的建立,不但大大减少了岷江两岸洪水灾害,并能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数百万亩肥田沃地,基本保证连年丰收,人们称之为"天府之国"。像这样的水利工程,就是用现代经济技术来衡量,也还是比较完美的。我国北方海河流域,解放前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着北京、天津的安全。解放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千百万劳动人民奋起与水旱灾害作斗争,在上游修建了官厅、密云等许多水库,又新开了独流减河等入海水道,至20世纪70年代初,先后挖成了19条大型人工河道,修建了总长达1400公里的堤防,使海河下游的排洪能力达到每秒13300立方米,配合上游山区兴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曾经凶猛一时的"苍龙"被制服了。海河平原的自然面貌大为改观。

如今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泥沙砾石淤塞,河道只能勉强通过小独木舟;森林、草本消失;地方气候变干,地面被骄阳烘焙成干硬的粘土;动物基本绝迹,连鸟类也远走高飞;90%的居民经检查患有皮肤癌或者是癌症前期的皮肤病。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导致这种生态上灾害的祸首,不是别的,正是人类本身。原来,德国移民来到巴西山区耕作已达百年之久,他们的后代,大约在30年前,迁移到大西洋热带林区定居。这些居民便砍烧了当地的森林,然后进行耕种。加之以后对森林的不合理利用,使这片热带林区在不长的20年之间,逐步变为荒芜之境。这就是人类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自然力对人类的惩罚。

自然界对人类的恶报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正在超过地球自然系统的承受力,使大气、水体受到了污染,气候发生异常,资源枯竭,不少物种濒临灭绝,许多地区食品和燃料生产下降,地球上生命保障系统正在继续遭到破坏。由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而形成的酸雨正在超越国境危害更多的国家;含氯氟烃等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有可能使大气臭氧层耗竭,最近许多科学家已在南北两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继续上升,温室效应可能使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异常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其危害日益严重和扩大。掠夺式的开发森林、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正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环境污染和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导致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急剧增加。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3.4亿儿童中(中国除外)每年发生腹泻达10亿人次,其中死亡460万儿童,死亡原因是饮用不清洁的水所致。物种灭绝已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据报道,1988年世界已有1200种动物濒临绝灭,平均每天消失2-3种植物。1988年11月19日英国沃尔德沃奇研究所公布:世界环境难民的人数有1300万人,接近由于政治动乱和战争造成的政治难民的人数。英国《每日电讯报》1988年11月15日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是人类面临的第四个严重挑战。森林资源继续减少,覆盖率不断下降。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粗略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每年大约为230亿吨,其中美国每年流失土壤15.3亿吨,前苏联约23亿吨,印度约47亿吨,而中国则约50亿吨。土壤过度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地的生产能力降低。侵蚀的表土被冲入河流、湖泊、水库,淤塞河道、港口,降低水库的蓄水能力,增加洪水的危害。

自然环境保护

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远在古代就存在,只不过那时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受人为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远不如现代这样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受到自然力的报复,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自然环境质量的恶化,必须引起重视。

当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不只是地学、生物学等方面所要考虑的事,还涉及工业布局,以及农、林、牧的合理安排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