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16213700000014

第14章 神农架野人之谜(4)

从目击“野人”的情况看,有54次是2人以上同时看到的,其中,5人以上同时看到的17次,30人以上同时看到的也有2次。同时看到两个以上“野人”的有18次。所见到的这138个“野人”个体中,遍体红色的有49个,棕红色的有49个,褐色、麻色、棕色的20多个,金黄、灰色、白色的9个。

1993年9月3日,10名铁道部干部在神农架公路上遭遇3个“野人”的事件,使一度趋于平静的“野人”考察活动再起波澜。1976年5月14日6名神农架林区领导干部与“野人”遭遇事件与这次事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导致了1977年由中科院组织的那场规模空前的神农架百人大考察,后者,则成了1995年“奇考会”组织的中国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赴神农架考察的直接契机。

9月3日那一天,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谷城桥梁厂的副厂长王发先陪同来该厂工作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3位高级工程师钟美秦(女)、关礼杰、王俊发到神农架参观游览。随行的还有该厂办公室主任周林(女)、厂计量室主任赵玉兰(女)、厂安全质量科科长方鸣皋,谷城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汪光钧,以及黄先亮、欧镜生两位司机。他们9月2日傍晚到达神农架松柏镇,下榻在神农架宾馆。9月3日一大早,就乘坐该厂一辆白色三菱面包车前往神农架各处参观游览。

下午3点,他们从风景垭往回赶。车行驶到燕子垭时,已是下午6点左右,他们下车稍事停留,观看高山秋色。这时,不知谁提出了一个问题:“神农架究竟有没有‘野人’?”有人说,世界上有“野人”,神农架不一定有;有人则说,神农架“野人”传闻已久,国家组织过考察,不能说没有。司机黄先亮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根本就不相信神农架会有‘野人’!”谁也没想到,几分钟后发生的事件却使他彻底改变了看法。

6点15分,大家上车赶路。这时太阳已快落山了,从燕子垭西行是一长段下坡。黄先亮将车启动后,挂空挡,靠汽车的惯性下滑。车里安静极了,只听见车轮滚动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6点20分,汽车转过一个急弯,司机黄先亮猛然发现车前方20米处的公路上有3个人影,低头弯腰,并排迎面走来。汽车缓缓前行。突然,走在中间的矮胖子抬起头来,盯了汽车一眼。正在聚精会神握着方向盘的黄先亮一下子惊呆了!这根本不是人!“有野人!”黄师傅脱口惊叫一声,并紧急刹车。听说有“野人”,车上的人都摒住呼吸,注视前方。

只见那矮胖的“野人”尖叫一声,慌忙用前肢把走在靠右边的瘦高个子一推,3个“野人”朝这个白色的庞然大物望了一眼,就冲下公路边坡,钻进路边的树林。汽车滑行到距原先3个“野人”站立的地方约5米处停了下来。大家争先恐后地钻到车外,最先下车的人可以依稀看到3个奇异动物用双手拨开树枝、藤蔓,大步往前冲。钟美秦高工还听到“野人”发出的尖叫声。后下车的人只能听到密林中噼噼啪啪的树枝折断声。

从发现“野人”到它们冲进森林,前后仅1分多钟,谁都想不到也无法拍照或摄像,尽管他们都带有照相机、摄像机。

太阳快要落山,他们不敢贸然闯进地形复杂、密不透风的树林,只有怀着万分遗憾的心情,在公路边寻找标志。在不远处发现一个已废弃的路桩,上面写有“190”字样。

上车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着、谈论着这一瞬间的、也是终生难忘的与“野人”奇遇的情景,久久不能平静。当天晚上,大家就向陪同吃饭的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张元启通报了与“野人”巧遇的经过。

9月6日,神农架林区党委派新闻科科长王遇麟和文化局干部、中国野考会会员尹笋君两人前往谷城桥梁厂调查,并召开了座谈会。除钟美秦、关礼杰、王俊发3人已返回北京,谷城广播电视局汪光钧出差未归外,其余6人都参加了座谈。在调查人员询问下,他们又详尽地谈到当时看到“野人”的一些情况:

“三菱面包车本身的声音不大,当时又是空挡滑行,可以说,我们是悄悄撞上‘野人’的。”

“3个‘野人’全部直立行走,佝偻着腰,即使是奔跑时,也是直立着身子,似人奔跑状。逃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说行走如飞。”

“3个‘野人’全身披黑红色毛发,头发很长,都是披覆着,直披到肩头。坐在司机旁边的钟美秦事后也证实这一点,并说其中一个‘野人’后臂部有一块白毛,特别显眼。”

“3个‘野人’体形各异,其中一个高瘦的,约1.7米,两个矮壮的也有1.5米左右。当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能见度极佳。黄先亮还清楚地看到那高瘦的‘野人’手里拿着青果子,而且它在奔行至密林中时,是用两只手臂推挡障碍物的。”

“‘野人’的头部像人,脸有毛,额头高而宽,脸形上宽下窄,眼比人眼稍大,是双眼圈,嘴巴有些突出。”

大家一致认为:“不是熊,也不是猩猩,熊和猩猩我们在动物园里见得多了。”这时,尹笋君将70年代复原的一幅神农架“野人”全身画像图,展示给他们看,他们都叫起来:“就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林区宣传部部长戴铭带领王遇麟、尹笋君和司机刘凯9月12日来到现场实地考察。依据目击者提供的地段和“190”号路桩,找到了他们与“野人”相遇的地点,并顺“野人”逃跑的方向进入树林,沿途发现100多个“野人”留下的脚印。许多树枝被折断,断口尚新鲜,这与目击者所听到“噼噼啪啪”树枝断裂声相符。地上还发现一堆零乱的青色五味子,而四周没有五味子树,这就证实了黄先亮说的其中一个拿着青果子的说法。

此次遭遇“野人”的燕子垭恰好是与17年前6位林区领导干部看见怀孕母“野人”的椿树垭同为一山脉的两端,直线距离不到20千米。时隔17年,说不定这3个“野人”,就是那个母“野人”及其孩子哩。

而在这次遇到“野人”的半年前,即1993年2月,林区气象局副局长王维成也在燕子垭看到“3个像人的家伙”。那是春节后的一个晚上,王维成开着双排座小型货车到木鱼坪接他爱人与孩子回松柏镇。由于启程已晚,半夜12点后车才过燕子垭。当时天下着雨,寒风凛冽,车行到这次发现“野人”的公路现场上面一个弯道时,透过车灯光柱,他猛地发现路旁树丛里躺着3个像人的家伙。车灯一照,它们就把头向上伸,身子坐立起来。王维成吓了一跳,以为遇上了劫路的歹徒,吓得加快油门跑了。1993年9月3日遭遇“野人”事件发生后,王维成似乎恍然大悟。他回忆起那天晚上,深更半夜,天那么冷,燕子垭上还有较厚的积雪,又下着雨,人绝对不会躺在野地树丛里。何况人们都知道,再向上走3千米就可以到燕子垭道班,人完全可以到道班借宿。可惜当时太紧张,也没有看得仔细,错失了良机。现在看来,当时看到的,很可能就是1993年9月3日遭遇的那3个“野人”。

1993年9月3日遭遇“野人”事件经媒体公开后,在国内外新闻界、科学界都产生极大的反响。因为此次发现“野人”的均不是神农架本地人,又是10人同时在白天亲眼目睹,其中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是高级科技人员,而且所遇“野人”并非单个活体,而是多达3个,证明在神农架仍然生存着若干个“野人”家族。这一事件,使那些关心“野人”之谜的科学界及各界人士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希望之光。

一年后,即1994年9月2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刘华清、李铁映、宋健等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时,对湖北馆陈列的神农架野人模拟塑像十分感兴趣。湖北省副省长李大强介绍情况后,李鹏和刘华清亲切询问照下照片没有,并强调对“野人”问题可以很好地探索。李铁映也关心地说:能不能用直升机搞航拍航测,用红外线扫描摄像?找到了,是个重大科学发现。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以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科学家的推动下,1995年春天,建立了由16人组成的“中国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于5月中旬开进了神农架。临出发前,贾兰坡为考察队题词:“野人是否有,无人当知晓,若有新发现,定能惊世人。”

这次科学考察的组委会总顾问是贾兰坡,执委会主任是袁振新研究员,前线正副总指挥分别为奇考会秘书长王方辰和《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考察队分为追踪组、静守组、探险组、植物组,对盛传有奇异动物活动的地区进行采访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考察队员没有人亲眼目睹传说中的“野人”,但队员张金星、于工等人还是发现了不少疑为“野人”的大脚印、睡窝和粪便等。时至今日,考察队队员张金星、于工等人仍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寻找传说中的“野人”,不达目的誓不回还。而于工却在考察期间光荣牺牲,为“野人”考察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考察队员正在神农架考察期间,又传来了遇到“野人”的消息。1995年5月,已经对神农架“野人”自费考察长达10年的四川汽车司机郑大中,他在木鱼坪和红花乡交界处的一处森林里,把吊床设在两棵大树之间,坚持晚间观察,因为他认为“野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夜里活动的。一天深夜,他听到吊床附近传来一阵“咕咕”的声音,就用手电筒循声照去,发现一个身高1.7米左右、身披黑色长毛的两足行走动物。它的脑袋像“马脑壳”,眼睛深陷,嘴巴突出。在手电筒光柱中,这个动物也不惊慌,只是用上肢遮挡光线,然后就走开了。当时,他与这个奇异动物相距仅5米,如果有照相机或红外摄像机的话,他一定能够拍下现场画面来。

事后,郑大中把他的发现写成材料报告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等部门,遗憾的是没有人搭理他。后来他又把这次目击过程报告了“奇考会”秘书长王方辰。

1996年7月16日夜里11点多钟,神农架林区经贸委副主任刘大林、林区家具厂副厂长陈日明等一行乘吉普车,从大九湖乡返回松柏镇。汽车行至板壁岩东面200米大转弯处,在强烈车灯照耀下,发现距车40米的地方有一个高1.8米左右的奇异动物正在“散步”。坐在前排的刘大林与司机金三国都清楚地看到,那动物佝偻着腰,黑红色毛发,像人一样站立着身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它惊恐万分,只两步就跨过了约6米宽的公路,一下子蹿入路边的箭竹林,消失在漆黑的密林中。由于夜已深,他们没敢下车去追。

第二天,一直坚守在神农架的考察队队员张金星与他们一起到现场查看,找到了几个较为模糊的大脚印,和一些被那个动物忙乱中踏断的箭竹。

诚然寻觅“野人”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千古之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揭开,但只要“野人”之谜一天没有解开,孜孜以求的考察队员和志愿者们对这种奇异动物的科学考察活动就永远不会停止,“野人,你在哪里”的寻呼声就永远会在神农架的崇山密林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