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中)
16213700000006

第6章 奇特的石造建筑

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作为津巴布韦文明标志的巨石建筑群,也有了较为清晰的线索。大家一致认为大津巴布韦大概经历了三个建造阶段。公元6世纪前后开始初建,最早出现的住址,也可能是在更早的木头、稻草和泥土建筑物的遗址上逐渐形成的,甚至远不止1000年前。被称为“卫城”的是建造在山丘顶上很坚固的防御性建筑。从卫城南墙低处可以看出早期的石头建筑比较粗陋,石块多是天然粗糙的原状,大概是从当地田野中采集而来的。

公元1100~1450年,该国的财富及国势日渐增强以后,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扩建。王邸的地点、敬拜穆瓦里的地点,以及举行木宏多罗仪式召请幽灵的地点,都建在正式的神庙中,这些神庙通常设于小山山顶,或其他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大津巴布韦山谷风景优美,树木苍郁,很可能因此而建造起这个神庙城镇。由此可推断大津巴布韦的主要石造建筑大多始于公元11世纪,使用的都是当地出产的花岗岩,“被精巧地砍成像砖一样平坦的石头”建造成的。学者们考证,所有的建筑都显示出一种独创性,同世界其他地区无关。因为“那些要塞的建筑形状,看起来是从便于防御的巨大圆石的概念上自然发展起来的;而那些至今还保留着地基的住宅,看起来正好像是从一种用石头来代替原来的泥和草建筑房屋的企图上自然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些貌似“地中海”、“欧洲”、“阿拉伯”式的石造建筑群,无疑是土生土长的。

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建筑阶段是在木托塔统治之后(自公元1440年)。这个最后阶段的建筑备受建筑师的赞赏,在艺术和技术方面成绩卓著,卫城的城墙就建造在天然岩石山嘴上,建造者们顺着岩石的自然起伏,以精巧的技术把花岗石块堆砌起来与岩石融合成一体。石墙是用花岗岩石块建成的,一律选用或修琢成大小相等的石块,砌合层次整齐规律,而且不施灰浆,严密无隙,坚固异常,令人惊叹不已。石墙都向内倾,即一层层逐渐缩小,上窄下宽,相差数米。从一层到另一层的石级,越高越倾向内弯,以往表现为单纯的石头堆积物,已经过推敲和设计建成圆形的大门,装上了木框;修有台阶的壁龛、关闭的走廊、耸立着细长石柱的坛,以及其他只属于津巴布韦特征的建筑。围墙也砌得越来越高大坚固,以至于目前还可以令人吃惊地看到:在整个长约300米,宽约220米的椭圆形建筑物的四周,竟有高30米,厚达20米的围墙。整座建筑都似乎具有同一种风格,好像全部工程都由一位建筑师率领一批熟练工人建筑而成。然而我们知道津巴布韦的建筑工作,在传统上都是由社区的全体成员负责,每人每月做一天工,或者每年做几个星期。面对这似乎一气呵成的伟大建筑,我们不禁为莫诺莫塔帕人的智慧和严密科学的组织工作而惊叹。

位于神庙外的一座圆锥塔,也属于最后阶段的作品,但有关资料所知甚少。英国考古学家本特当年曾试过在四周挖掘,只是确定了这座建筑物是实心的。而他的发掘,相反却毁灭了许多地层学的宝贵资料。大约40年后卡顿·汤普森在塔下挖了一条壕沟穿过塔底,以便进一步探察。还有其他一些人为了搜寻塔内的通道也颇费心机。事实上,这座塔的外形与当地某些贮粮仓相似,但内部并无空间。塔是实心实体,想从外面攀登也不容易。有的学者就想象,这座塔可能是男性生殖器象征,代表酋长的权力。然而,它究竟是一个了望台,是一个宗教崇拜的象征,还是一件装饰品?这座奇特的建筑物就像大津巴布韦的大多数建筑物一样,隐藏着本身的秘密。

毫无疑问,大津巴布韦石头城,是历史上已经湮没了的、一个帝国仅有的全部遗迹。虽然它仅仅是长期复杂的历史记录,却显示出由一个黑人民族于中世纪建立起来的光辉国度,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铁器时代文化发展到全盛时期的文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