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的来历
拉诺拉拉库是复活节岛上最大的采石场,这里的石像多达300尊,有的已接近完成,有的才初具规模。
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东南部,东距南美洲智利共和国大陆约3700千米处,矗立着一座小岛,它最长不过顶着红石顶髻的巨人石像11千米,最宽不过10千米,总面积194平方千米。岛屿的轮廓,略呈等腰三角形,拉诺高、蒙格特利卡和卡蒂姬三座死火山,分布于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西北、东北和西南。海岸陡峭,附近海域礁石密布,一些小火山锥,星罗棋布。岛上没有江河湖泊,没有高大的树木,也没有凶猛的野兽。天然的野生动物只有老鼠,土壤较贫瘠光秃。当地土著居民玻利尼西亚人,把这个小岛称为“太·皮托·奥·大·希努阿”,意即“地球的肚脐”、“地球的中心”。
1722年4月5日,即基督教“复活节”那天,荷兰航海家雅各布·洛基文率领一艘三桅船在太平洋的智利海域航行,偶然发现在前方海平线上,出现一颗似是小岛的绿点,经过仔细观察,断定那不是海浪,也不是幻影,而确定是过去大陆人们完全不知道的一座孤岛。于是,他率领一小队人登上此岛,大家都不知道此岛叫什么名字。因为他第一次登上该岛那一天,正值“复活节”,所以,他就自作主张把该岛称为“复活节岛”。从此以后,一直到今天,欧洲人都是沿用这个名称。另有一些国家所绘的地图,有时把该岛称为“伊斯特岛”。英国探险家爱德华·戴维斯曾登上这个小岛,看到岛上许多奇形怪状的巨石人像和一片荒凉的情景,于是他给这个小岛取名为“特里斯特伊埃及斯特拉尼亚”,意思是“悲惨与奇怪的土地”。有些人还把这个小岛称为“奥霍斯克米兰阿尔谢洛”,意思是“望着天空的眼睛”。
200多年来,岛上的许多奇迹,一直使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至今仍无法彻底揭开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
巨石人像
在小岛的四周,竖立着670多尊造型奇特的高大石雕像,一般高4米~8米,最大的一尊高10米。这些石像都是从头部到臀部上方为止的半截身段,没有腿,身躯笔直。一般都是头部巨大,狭窄的前额,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窝,闭得紧紧的高翘嘴巴,几乎垂肩的长长双耳,两侧自然垂放的手臂,安详地摆放在微微突起的小肚子上。这些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淋、日晒夜露的巨型石像,至今脸孔几乎完全一样,犹如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虽然十分相像,却又各有特征,无一雷同。其中仅有两尊石像与众不一:一尊没有直立的躯干,也没有长垂的手臂,而是一副屈膝坐跪的样子;另一尊却有四只手按在腹部。
这些巨型石像轻重不一,最重者达80吨,最轻者也有5吨,眼睛都是另用贝壳、发亮的黑曜石或珊瑚镶嵌成的,深邃的双眼,朝着波涛滚滚的海洋昂首遥望,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它们又像海岸的哨兵,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许多石像的头上戴着一顶用红色凝灰岩雕制成的几米高的圆柱形帽子(最大的帽子重10吨),这些红色的石帽子,可以戴上去,也可以卸下来。有些石像东倒西歪地倾倒后,帽子也就躺在石像的近侧。在海滨竖立石像的石台约100座,大的石台高约4米半,长达90米。一座石台一般安放4~6尊石像,个别长大的石台安放15尊石像。
在小岛东南部的山坡荒草丛中,还横七竖八地躺着300多个尚未完工的石像,其中最大的一个高达22米,重达400吨,一顶尚未完工的石帽子是17立方米,重约30吨。有些未完工的石像,只作了一些凿刻的记号,有的已雕刻了一部分,有的接近于即将完成。从火山口向下的一路上,还零零散散地乱放着几十个已完工的石像,不知什么原因,这些成品还没有运到目的地,就被抛弃在途中。把岛上已完成与尚未完成的石像加起来,总计共约1000多座。
怎样搬运和安放
雕刻人像的石料是从该岛东北隅的腊诺拉腊库火山和东南部的凝灰岩石山坡上挖掘来的,采石场距离海岸近者十几千米,远的达数十千米。当时的工具较原始,既无运输机械,更无装吊设备,古人怎样把几十吨的巨石人像搬运到海边呢?又怎样把这些庞然大物安放在4米多高的石台上面呢?怎样把重达10吨的红色石帽子戴到巨像头上去的呢?即使在今天使用最先进的运输机械和装吊设备,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在没有铁器的当时进行这样艰巨的工程是可能的吗?这一直是考古学家争论得最剧烈的问题。
西方有些人认为,在运输技术落后的远古时代,人们不可能把几十吨重的巨石人像从几十千米外的采石场运到海边竖立起来;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把巨石人像安放在4米多高的石台上,不可能把重达10吨的石帽子抬到空中戴到10米高的人像头上。他们认为,这些石像都是“天外来客”——“外星它们缄口不语是为谁保守秘密?
人”雕刻、搬运和安放的。据该岛上的土著居民传说,在远古时代曾经有一些来历不明的“飞人”飞来岛上,岛上的巨石人像就是那些神秘的“飞人”制造成的。目前西方有些人根据此一民间传说而加以推测,在远古时,“外星人”的飞碟因失事被迫在岛上降落,为了使救援飞碟能找到他们,他们就按自己的面貌雕刻了这些巨石像,后来由于救援飞碟来了,他们就立即丢下没雕完的石像,跟着救援飞碟飞走了。以上说法,只能是主观猜测,并没有确实的佐证。
有些学者认为,不可能用长大的木棍来做运输工具,因为该岛上除了一种其有用部分不到两米的名叫“罗米罗”的小树外,如今找不到更长大的树木,该岛的土壤根本就长不出可以做运输工具用的高大乔木。有些学者不同意此说,他们通过对岛上花粉细粒的研究,证实过去该岛曾经生长过大批树木,古人可能是用滚木把巨石人像拖到海旁石台上竖立起来,然后把泥沙堆得和石像一样高,再把红色石帽子放在一排滚木上拉上斜坡并戴到石像头上。赞成此一说法的学者威廉·莫洛伊,在该岛上调查过多年,他曾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两根从法国运去的长大坚实树干做了一个滚木,试图用它搬运一尊高只有2.65米、重不过6吨的小石像,结果,石像没有被搬动,相反,滚木却被石像碾得粉碎。这次试验证明了:用滚木拖运的办法不可能搬运更大、更重的石像。
法国马里埃·施瓦茨博士提出了另一种设想,他认为:石像有上下两个平衡位置,脖子上的平衡是不固定的,中下部的平衡点是固定的。当石像的倾斜重心移动时,在中下部这个固定的平衡位置上,只要加一个很小的外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使石像转动1/4圈。如果石像基部的直径为2米的话,那个石像每移动“一步”,就可前进1.5米。而且,采用这个办法,不一定非要完全平坦的道路不可,因为石像倾斜时,其基部离地面最高处有60厘米,足可以越过一般凸出地面的岩石和灌木丛。因此,他推测:古人首先把石像竖立起来,用绳子拴住石像的脖颈和身体的中下部,依靠人们的拉力使其不断改变重心的位置,使它一左一右地、半个圈子半个圈子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据他计算,如果以每人50千克的有效拉力计算,只要160人就可以移动80吨重的石像。即用16根绳子,每根绳子用10个人拉,就可以把一尊重达80吨的石像移到海岸边。有些学者对马里埃·施瓦茨博士的上述设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们怀疑绳子的拉力是否能拉动几十吨重的巨大石像?从采石场到海边的几十千米崎岖不平道路上,有许多巨大障碍物,如何通过?要使笨重的石像越过地势陡峻、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的几十千米的长途,谈何容易?采用马里埃·施瓦茨博士所说的办法去搬运巨石人像,能行得通吗?难以令人信服。
会说话的木板
该岛上还有一种引起全世界学者们极大兴趣的神秘东西,当地土著居民称它为“天书”或“会说话的木板”。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木板真的像人一样会发出语音,而是因为木板上刻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符号(或文字)。这些符号(或文字)是用锐利的黑曜石刀或鳖鱼齿刻写的,并且很有规律地排列着:一行由左到右,一行由右到左,即上下两行首尾相连,略呈“S”形。这些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形态不一,千姿百态,有的像人、像鸟、像鱼、像祭物等,有的像花草树木、生产工具或作战的武器、权力的象征。200多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些离奇古怪的象形文字曾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可是,直至今天还没有人能够辨认它,因而被全世界古文学家们称为“难解之谜”。
据说这种“会说话的木板”,在岛上原来有很多,藏在被土著居民奉为神圣的小屋里,被视为该岛祖传的珍宝,木板上所记述的神秘内容决不可向外人泄露,如果泄露了,会受到天神的严厉惩罚。因此,该岛土著居民把这些木板看作是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圣物,如果让外人看到或接触到这些圣物,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亵渎行为。可是19世纪中叶,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来到该复活节岛西南端海面的岩石小岛,莫托努伊是举行“鸟人”仪式的地方。勇敢者渡过大海谁先把莫托努伊岛上的鸟蛋带回来,谁就成为“鸟人”。
岛从事宗教活动,强迫该岛土著居民改基督教,把这些“会说话的木板”当作异教徒的邪物,收集起来放火烧毁,烧了几间专门存放“会说话的木板”的小木屋,非常珍贵的文物,经此浩劫,损失十分惨重。幸好岛上有一位勇敢的渔民,趁法国传教士看守不严的时机,从烈火中抢救出了极少部分,钉成一只小船,悄悄逃离了该岛,这样才保存了共25块,现分散在世界的一些博物馆里。又据说,有一部分“会说话的木板”被岛上一些居民暗藏在一个秘密洞穴里,没有被法国传教士发现,从而保留了下来,但这个秘密洞穴究竟在那里?至今仍无人知道,也成了现今西方人力图寻找的一个谜。
1870年,智利的三桅军舰“奥赫恩金斯”号船长霍塞·阿纳克托在复活节岛上找到了三块“会说话的木板”,后来他把这三块木板转送给圣地亚哥博物馆。
1871年,俄国科学考察船“勇士”号船长H.H.米克罗霍——麦克拉依在塔希提岛上遇见从复活节岛上逃跑出来的渔民,从他们那里得到两块“会说话的木板”。这两块木板现在珍藏在列宁格勒的人类学及人种学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