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我知道-Why人工智能
16215200000014

第14章 机器人怎样走动?

如果不想机器人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操作,而是可以做更多的事,就必须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机器人要更多地接触周围的环境,也必须要走动。人靠两条腿,那么,机器人靠什么走动呢?机器人的腿、脚,也就是机器人的下肢,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移动身体。人有两条腿和两只脚,但直到目前双足直立机器人还没有条件大规模实际应用。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就能随意地保持走路时的身体平衡,但是,这对机器人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人类研制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代替人做事,不一定要求外形一模一样。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时只要求在功能上,能达到像人一样自由行走的目的,就可以了。于是,人类目前研制出来的有四腿、六腿的机器人,甚至以轮代腿,是轮式的机器人。轮式机器人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灵活性较差。目前机器人学界的目标,是不断减少机器人的腿脚数。现在,已研制出功能简单的双足机器人。

对于机器人来说,腿和脚都由若干个关节组成。它的移动原理,和手臂的移动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电驱动关节的移动,当然腿也可以做屈伸运动。现在,机器人可以自由地在平地、斜面上移动,甚至能上台阶、爬楼梯。

机器人最早的走动应该说是从“坐轮椅”开始的。研究人员把机器人的手臂放在一个三轮或四轮的车上,车开起来,机器人的手也就跟着“走”动了。最典型的就是最初在生产线上使用的自动小车。现在有些自动餐厅的“服务小姐”以及在火星登陆的“漫游者”等,都是轮式行走机器人。

轮式行走机器人受到地形的限制,比如上楼梯就很困难。仿生学给了科学家启示,仿照马制造了四足机器人的腿,仿照昆虫做了六足机器人的腿。这样,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稳定性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但是由于多足机器人腿太多,在行进中的控制协调仍是一个难点,并且由于其机构太复杂,因此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应用。从多足机器人的形式,引出了手脚并用的爬壁机器人和建筑机器人。它们利用手脚上的吸盘,吸住玻璃幕墙,一步一步向上爬,或者利用它们手脚上的抓手,抓住脚手架登高。

在仿生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注意到,蛇的爬行是靠自身的收缩、变形来前进的,便据此研制了一种蛇形机器人。它主要用来检测和清理管道,如在煤气管道中自由地通过和检测,再进行处理。

然而像人一样行走是最灵活、最高级的行走方式,科学家始终没有放弃这一方面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首开先河,取得了机器人双足行走的丰硕成果。各国科学家近来都投入不少精力和财力,来研究机器人行走中的稳定平衡问题。机器人行走遇到了人类幼儿学步时寻求平衡支点的同样的难题。

机器人的腿和人腿相似,有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当它抬起左脚时,重心相对向右脚偏移,才能保持稳定。日本的一位机器人学教授做了一套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双足步行机器人的肩上,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滑块,当重心要向右移动时,这个滑块就由电机带动向右移;当重心要向左移时,这个滑块就在控制作用下由电机带动向左移。保持了重心的平衡,机器人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了。

目前机器人的行走已达到了正常人的步行速度,其中大多数是靠关节的运动和步伐的调整来解决平衡问题的。由于机器人需要外部供电,再加上需要带上很多控制装置,机器人仍然显得比较笨重,还不可能像人那样轻松地走路或者跑步。但是随着新型的轻质材料的采用,控制用的各种装置的轻型化、小型化,以及随着能源供给问题的解决,自由行动机器人的出现将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