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我知道-Why人工智能
16215200000006

第6章 你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吗?

机器人是多学科技术综合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完善。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百万年,而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到现在40多年,从人们普遍认为的机器人元年到现在也才20多年。那么,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第一阶段是技术准备期。从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大卫发表了《适用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的论文开始,到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推出第一台机器人“尤尼麦特”为止。

第二阶段是产业孕育期。从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开始,到能进行小批量生产结束。美国从1962年开始到1974年,历经12年,已拥有1200台机器人,主要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日本在1967年从美国引进机器人,与美国缔结了国际性合作协议。1969年,日本试制出全部国产的第一台机器人“川崎尤尼麦特”。当时,由于日本缺乏上百万的技术工人,劳动力严重匮乏,这大大促进了机器人的发展。到1973年,日本的机器人产量已达2500台。前苏联1963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72年起将机器人研制纳入国家计划,其科学院及部属研究所负责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生产部门负责生产以及应用推广。到1976年,前苏联已拥有机器人510台,其产品多为圆柱坐标式,用液压和气动来驱动。前西德在20世纪60年代末引进机器人,1970年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在前西德诞生。到1976年时,前西德已拥有250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主要活跃在对人有危险或有害的岗位上。

第三阶段是产业形成期。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点是生产企业成熟,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初步形成市场。美国当时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产品。于是,工人工时成本上升,达到每小时14美元,而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仅每小时4~6美元,这显然刺激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美国当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也日趋成熟,在1974年到1980年的6年里,美国已拥有3500台机器人。同一时期,日本政府也大力支持机器人制造工业,制造厂家维持在120家左右。到1976年,机器人年产量已达到7200台。前苏联从1976年起,由于政府重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到1980年已拥有机器人6800台。前西德历经6年,也拥有了3500台机器人。

第四阶段为产业发展期。机器人生产企业及市场发展都比较成熟。美国一批大公司相继加入机器人制造行列,如通用汽车、通用电气、IBM、西屋电气等公司。日本机器人公司已有几百家之多,日本使用机器人数占到全世界的50%以上。全世界机器人总数已达到近80万台。

第五阶段为机器人智能化时期。使传统的机械机器人向多用途发展,实现新一代的机器人化。也就是赋予机器以一定的“感知、思维(问题的解答、决策和规划)以及动作”的能力,使现在的大规模生产线跳到具有同样效率,能生产出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敏捷”生产线,使产品的价格与批量无关。

21世纪高级机器人即遥控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发展,多种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的协调控制,以及通过网络建立的大范围机器人遥控系统,是机器人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遥控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还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服务机器人,它们将使人类真正脱离第一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