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人类的触角
16215300000015

第15章 波波夫与马可尼(4)

“铁达尼”号这座“水上之城”在一分钟、一分钟地向下沉。全船共有2200多人,救生艇却只能容纳1200人,只好让妇女儿童先上。在这场悲剧中,船长史密斯十分镇定,船员们也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了稳定人心,船上的乐队一直在甲板上演奏,最后全部殉难,演出了悲壮的一幕。只有公司董事长,他溜上了妇女儿童乘的救生艇,苟全了性命。

在不停下沉的船上,报务员菲利浦一直坚守在收发报机旁边,和赶来援救的船进行联络,不过,信号已经变得很弱。在最后的时刻,史密斯船长走进电报机房,通知菲利浦说:“应该做的事,你都做了。现在可以离开你的岗位了!”

菲利普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他大约又继续工作了15分钟。最后收到他电报的是“奥林匹克”号。电文是:“尽力赶来——立刻来——机房就要淹没了。”发报时间是4月15日凌晨两点。20分钟以后,“铁达尼”号完全沉没了。根据一个得救的人说,在“铁达尼”号沉进大西洋的时候,菲利浦还是站在甲板上。船长史密斯和设计师安德鲁也和“铁达尼”号同归于尽。

“卡帕夏”号天亮赶到现场,只救起705个人。另外的1500多人全部遇难。

“铁达尼”号失事的惨剧震惊了全世界。整个事件表明,无线电在航海事业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及时发出呼救信号,使700多人从死亡线上被救了起来;相反,也由于“加利福尼亚人”号没有收到“铁达尼”号的呼救信号,竟使1500多人葬身海底!全船人的安危都维系在无线电上。英国《泰晤士报》事后发表评论:“我们感谢马可尼发明的装置,它使‘铁达尼’号能够最快地发出出事的消息和呼救信号。在这以前,有很多豪华的船只,没有发出什么遇难的信号就沉没了。为了避免这次“冰海沉船”悲剧的重演,1913年,在伦敦召开了海上生命安全国际会议。会议规定5000吨以上的轮船必须安装无线电收发报机,24小时都必须有人值班。另外,会议还规定成立冰山监视国际巡逻船队。

在“铁达尼”号失事的调查中,马可尼被请到法庭上去作证。他回答了一些技术问题,并且首次提出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的建议。根据马可尼的设想,可以在轮船上安装一种自动呼救装置和自动报警接收机。当轮船遇难的时候,只要打开自动呼救装置,就可以自动发出信号和报告船的方位。接收机一收到其他船只的特殊呼救信号,就自动响铃报警,通知船长。为了能够启动电铃,马可尼提出需要在呼救信号开始以前,先发出15秒或者30秒的持续脉冲。由于这个建议牵涉到当时国际公约的规定,没有被采用。马可尼的设想,直到几十年以后才实现。

马可尼成功的背后

无线电在航海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使马可尼得到了很大的欢乐和鼓舞。

他对朋友说过好多次:“我的发明能够营救海上众多的生命,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

马可尼喜欢大海。他像开尔文一样,后半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海上进行的。马可尼常常对人讲起少年时代的趣事。他8岁那年,经常和哥哥一起划着小船到海上去玩,有几次险些掉进海里淹死。正因为这样,当他看到自己的发明给航海人员带来福音的时候,心里格外高兴。

马可尼由于在无线电事业上的巨大成功,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他除了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外,还得到过美国的富兰克林奖章、俄国和西班牙的勋章以及其他一些奖章。同时,还有议员、元老、院长、侯爵、会长这样一些头衔。但是,马可尼不爱出风头,他为人谦虚、稳重。人人都知道他是无线电发明家,他却只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马可尼不喜欢长篇演说,也不健谈,就是在公司的年会上,他也很少主持会议。但是,他在熟悉的朋友中,却常常表现出孩子般的快乐。他工作井井有条,准确无误,具有法拉第式的风格。他有三个特点,一是敢想,二是想到了就做,三是善于听取别人成功的经验。这些,就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秘诀。他在功成名就以后,照样重视学习别人的长处。他每天早晨都要阅读电子技术刊物,每逢发现别人有什么新的见解或者设想,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马可尼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没有超人的聪明,可是他善于吸取很多人的长处;他没有单独创造什么,却能够把很多天才的创造结合起来,变成无价之宝。他不是无线电的第一个拓荒人,但是他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他是集大成者,在很多研究无线电的人中第一个登上高峰,成了杰出的无线电发明家。

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可尼为无线电通信事业继续作出了新的贡献。1918年9月,他采用等幅波发射,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传递了第一份无线电报。

从1916年到1922年,他还开拓了短波通信的研究。1920年,马可尼买了一艘“伊莱特娜”号游艇。这艘1904年制造的游艇,用蒸汽机做动力,性能很好,英国海军大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过它。马可尼把它改装成一座别致的浮动实验室,游艇里除了有书房、卧室、洗澡间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无线电舱,舱里有试验仪器和各种长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专供通信试验用。马可尼在这艘游艇上进行了很多重要的通信试验,包括证实短波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的试验。他曾经对朋友说:“我生来就是当水手的。我热爱大海,不但因为它把我从陆地上的烦恼中带走,而且我在海上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思索、研究和试验。”

马可尼乘着“伊莱特娜”号游艇在大西洋中转播伦敦的节目,并且同世界各地的陆上电台联系。到船上来参观的官员和友人可以直接同岸上的官邸和亲人通话。有几次,他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暂时离开了“伊莱特娜”

号,却总是念念不忘地要回到船上去。他说:“我是多么希望再回到‘伊莱特娜’号上去啊!我航海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是一离开我的游艇就不愉快。

也许别人有更伟大的理想,我却十分满意这个浮动的家,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大海的魅力和海上的自由。”

1930年3月26日,马可尼在“伊莱特娜”号游艇上作了一次精彩的表演。那天正是澳洲电气和无线电展览会开幕。马可尼在15万公里外的地中海,从游艇上用无线电话机先同展览会通了话,然后按下电键发出电磁波信号,经过一个中途站接收,再转发到澳大利亚,最后点燃了大厅的3000多盏电灯。这件事使展览会大为生色,一时传为佳话。

1934年4月25日是马可尼60岁生日,从世界各地拍来的贺电,像雪片一样飞进他的办公室。这些贺电,大多是用他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无线电报拍发的。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国际海上无线电协会代表50个国家,一致通过把4月25日命名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日”。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病逝。全世界都哀悼这位无线电巨人离开了人间。举行葬礼的时候,罗马有上万人参加送葬行列。英国本土所有邮局的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都沉默两分钟,大不列颠广播协会所属的广播电台也沉默两分钟,表示对马可尼的悼念。

马可尼一生的历史,也就是无线电发展的历史。马可尼21岁到英国的时候,当时无线电事业还处在摇篮时代;当他满载荣誉离开人间的时候,无线电已经成了遍布全球的一项伟大事业。正像一家著名杂志在他逝世的时候评论的那样:“多少人只是满足于证明无线电实用的可能,他却让无线电真正用于实际了。这确实是伟大的!”

马可尼生前对中国怀有友好的感情。1933年12月,他到我国来访问过。

他从日本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到上海。到上海那天是12月7日,受到上海各大学联合会、中国无线电研究社等14个团体的热烈欢迎。12月8日,马可尼参观上海交通大学。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光临,在交通大学工程馆前面立了一根纪念铜柱,取名叫“马可尼铜柱”。马可尼和夫人亲自参加了植柱仪式。这次访问中国给马可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对人说,在津浦线的列车上经历了这样长的旅途,再翻开地图把中国同意大利相比,不禁深深地感到中国的辽阔广大。

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马可尼和波波夫,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有什么样的个人命运,他们发明无线电的丰功伟业是造福子孙万代的,是值得永远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