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星宿传奇
1624500000136

第136章

第三十二节

“哎呦,赶死啦。一路游山玩水有多好,为何为得催命一般。”王戎长吁短叹。

“是啊,不就是为本书嘛。没必要那么急吧。”阮籍也埋怨道。

面对这么多牢骚和埋怨,小艺有苦难言,总不能现在将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们吧。她只得继续编瞎话:“那个文山每日上山的人特别多,去晚了,人家就不接待了。别着急,前面就到了。”

“是啊,是啊,你们想想,那么多的珍稀孤本,多么宝贝啊。而且还要闯关,听说自文山开山以来,登上过此峰的才五个人。你们难道不想当第六个吗?”铃铛在旁边帮腔。

小艺和铃铛的胡吹海侃,让七个人不禁信以为真。文人本来就有股子孤傲的尽头,一听闯过文山的才五个人,他们个个都一副不服输的样子。

小艺见到几人摩拳擦掌的样子,禁不住有些担心,她在铃铛耳边说:“传说中的文山马上就到了,到那里露馅了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到那里再说嘛。”看着铃铛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小艺都像扇她一巴掌。

作为修真者,小艺和铃铛的体力自然不在话下,可苦了一众书生,经过十来天的颠簸,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文山。太行山脉的一隅,众位书生看着云雾缭绕的山峰,以及漫山的红叶,禁不住诗兴大发,阮籍一屁股坐在地上,正欲吟诗作赋,却被小艺一把拽了起来:“别坐着了,咱们赶紧上山。”

“如此美景,为何不好好欣赏一番。”阮籍问。

“是啊,良辰美景,若不欣赏一番,岂不辜负了大好河山。”刘伶也在一旁帮腔。这两位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也纷纷支援相应。小艺一个头两个大,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阻止这些懒人的行动。

嵇康这个时候悄悄将小艺拽到一旁:“小艺,你可不许瞒我,这山上果真有藏书库?为何如此著名,我们却从未听说过。”

“这个,这个。嗯,没听说过得事情很多嘛。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没听说过也很正常啦。谁说才子就一定样样事儿都精通啦。”小艺狡辩道。

“说得倒也是,可为什么,我总觉得有些奇怪呢。”嵇康道。

“哎呀,你就别想那么多了。赶紧上山吧,爬上去,你不就知道啦。”小艺说完讪讪的一笑。这个笑容,让嵇康愈发觉得奇怪。

待几个书生,休息够了,抒发完感情,也朗诵完诗句后,已是中午时分。小艺和铃铛早等的不耐烦了,“这下该走了吧,你们诗也念了,歌也唱了。红叶也看了,还要怎样啊。急死我了。”

“好吧,好吧,这就走。都快被你催死了。午饭都没吃呢。”阮咸道。

“郁闷,山上有饭吃,他们管饭。快走。”小艺催促道。

几个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磨磨蹭蹭的开始登山。

这山用险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几个人,很快就变成了气喘吁吁。除了嵇康身体比较强壮外,其余几个白面书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主儿。

“小艺姑娘,为何爬了这许久也没见到什么闯关之类的关卡。我们所来的地方可对?”山涛问。

“小艺姑娘,你曾经来过这地方吗?”刘玲问。

“嘻嘻,不好意思,我也没来过。这次来这个地方,也是其他朋友告诉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路啦。咱们慢慢找,应该没错的。”小艺道。

“不会吧,小艺姑娘,你从没来过。那你如何印证这上面是有关卡,有书库的?”又是山涛。

“我朋友不会骗人啦。你们就别问这么多了,赶紧上吧。一会儿天就黑了,山上要是有狼,我可不救你们。”小艺吓唬道。

直到这个时候,这几人才觉得有些不对头,一种上当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艺姑娘,你让我们来这个地方到底要做什么。你一定得告诉我们真相,否则我们谁也不走了。”又是山涛。

“是的,谁也不走了。你说的那个关卡在哪里?不说出来,我们就折返下山。”阮籍也道。

小艺急的满头大汗,却又不知道如何解释。天终于黑了,月亮像镰刀一般挂上天空。

“你们看,那就是关卡。”铃铛突然一指前方。

众人朝上看去,果然不知何时山峰之上挂上了大红的灯笼,从这里看去火红活动,霎时好看。众人一下子看呆了。

小艺也呆住了,她拽着铃铛问:“那是什么?”

铃铛小声答:“我也是偶然间看到的。不知道那是什么。不过,有件事情需要告诉你。文山确实有一条关卡路,这是修真界中的大儒都知道的。只是这条关卡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没有规律。方才来的时候,我不确定能否遇到。所以就没和你说这件事情。”

“是吗?那太好了,或许那就是关卡。就是那条通天路。”小艺兴奋起来,“快走啊,那里就是,咱们快上去。”

一听小艺这么说,这些书生也就有了动力,一个个像上紧了的发条一般,努力向上爬去。爬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终于走到了那一片红灯笼里,那些挂在树上的红灯笼美轮美奂,嵇康从红灯笼处向山下望去,山脚下灯火点点,好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各位兄长,好像这灯笼上有字。”刘伶突然说。

“我看看。”小艺一听说有字,连忙好奇的看去。

“果然有字,可是我不认得。”小艺接着说。

嵇康等人也跟着看去,“入山非买山,红叶处处开,若想通天路,需解重重谜。”

“很浅显,意思是告诉我们若想通天,需得解题。这个好办,这么多人,饶是他题目出得再难,我们也应该能过去。”铃铛道。

嵇康看着铃铛,摇摇头,“恐怕没那么容易,你不是说,从开山到现在,总共只有五人通过全关吗?”

铃铛道:“是啊,那五个人可都不简单。其中有姜子牙、庄子、屈原、孔子还有周文王。据说连孟子都不曾通过。”

竹林七贤听铃铛这么一说,不禁露出敬畏的颜色来,一个个也变得慎重起来。

“好了,咱们往前走吧,这里已经提示我们前面会有题目,我们不妨向前看看,真正的关卡在什么地方。”小艺可不理会他们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催促。

几个人只好继续向前走去,不一会儿,一个大门出现在面前,门上悬挂着一块绢布,绢布上的字迹清楚“答出此题,继续前行。”

嵇康将绢布掀起,果然布的下面有一块羊皮卷,嵇康将羊皮卷拿下来。却不料,羊皮卷刚刚取下,大门处就响起了一阵嘈杂声,不知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不紧不慢的说:“半个时辰答出此题者,敲击右面锣鼓。门自会打开,答不出者,请自行折返。计时开始。”

小艺听着这浑厚的声音,非常奇怪,好像这树木中装有音响版吗,这低沉的声音如钟鼓般震撼清晰,是从哪里传来的?小艺好奇的窜到树上,试图寻找些蛛丝马迹。铃铛则一个飞身跃到空中,看看能否飞跃这个大门。却不料,两个人如同被吸铁石吸住一般,不约而同的坠到地上。坐了一个屁股蹲儿的小艺看着铃铛,一脸的无奈。“看来在这里,所有的修真都不管用。只能老老实实的答题了。”

“嵇康,上面写的什么?”阮籍问。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分别多少”嵇康念道。

“什么?既不考诗词,也不问歌赋,这算什么题目?”山涛道。

“好刁钻的题目啊。”刘伶陷入了沉思。

“鸡和兔子怎么可能关在一起,不合常理,出这个题目的人,脑袋一定进水了。”铃铛嘟囔着。

“哈哈,这题也有难住才子的时候。你们是不是都不会了?”小艺看到题目兴高采烈起来。

“让我来想想。”向秀拿着一个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小艺看着他们,得意的笑笑:“这种题目,在我们那里都是小孩子做的。很简单的。呵呵,我倒要看看你们谁能做出来。”

“看来你胸有成竹哦。”嵇康看着小艺说。

“那是,只不过是个方程题罢了。根本就是小学数奥。”小艺得意洋洋。

“哦?方程是什么?”刘伶感到好奇。

“这个和你解释不清啦,总是是一种运算手法。”小艺继续吹嘘。

“我说,小艺姐,你别吹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赶紧将答案告诉我们。你可别忘记,这可是有时间规定的哦。如果过了时间,就算是做出来了,也不算数的。”铃铛提醒道。

“好的,那我就解给你们看。”小艺说。

这时候,一直蹲在一旁的向秀突然自言自语:“鸡应该有28只,兔是18只。应该是这样。”

“哇,这么短的时间,你居然做出来了。不会吧。”小艺大惊。

“对不对啊,我验证一下,鸡28只,兔18只,一共就是46个头。每个鸡有两个脚,28只就是56个脚,18只兔子,每个兔子4个脚丫,一共就是72个脚。56个加上72个脚,一共是128个脚。好厉害啊,果然是对的。我快去敲鼓,你们等着。”铃铛说完就兴冲冲的敲鼓去了,留下小艺 目瞪口呆。

“好啦,小艺,我相信你是可以做出来的。”嵇康笑眯眯的劝慰小艺。

“我本来就可以做出来,只是他怎么会这么快?”小艺依旧很吃惊。

“其实也不难,先假设他们全是兔子,于是根据鸡和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的情况下有多少只脚。把这样得出来的脚的数量和题目中给出来的足的数量相比较,看看差多少。然后每差两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去掉一半儿,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只鸡。其实就是用的一种假设的方法而已。”向秀谦虚的说。

“好聪明啊,果然是天才,小艺佩服,虽然听得不太明白。”小艺的话让现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而那边,铃铛已经敲响了锣鼓,两扇大门应声而开。几个人开心的一同朝大门迈进去,第一道关卡算是通过了。

“看起来也不难嘛。”小艺嘟囔着。

“此次亏了向秀兄弟,不知道下一关是什么题目。”嵇康道。

“不管是什么题目,此次能来到这里,看来是不枉此行啊。”阮籍道。

“看吧,我就说肯定有意思,没有骗你们吧。告诉你们要是到了山峰上更加有趣。”小艺时刻不忘添油加醋。

顺着台阶逐级而上,不知不觉中,两边的大红灯笼已经变成了金黄色的烛台。烛光摇动,煞是好看。

几个人默不作声,默默观察着路边的景象,唯恐错失一点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