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释然
1627100000083

第83章 年终馅饼

望豪门而咽唾,或多或少,为一个悬念,我们奋斗了一年。这是一块众所期待的年终馅饼,都希望能准确地砸到自己脑壳上。不要不痛不痒,最好能将自己砸晕。柴米油盐,一年的收入行将殆尽。年终奖,成了工资中的“年夜饭”。值得大小单位员工猜测和期待。岁末年初,单位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把“年终奖”当成谜语来猜。老张和老李,端着茶杯,晃晃悠悠地过来,咦!今年年终奖听说要翻一番!快乐的小石子,激起浪花一片。而开会时,领导说,年终奖的距离要拉开,员工与员工之间要比贡献。于是,老张老李不再端着茶杯四处晃悠,连报纸也沾染了灰,没人再翻。大家做出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的模样,时不时还牺牲休息时间,加点小班。好让领导看在眼里,区别在心里。“年终奖”像一只晴雨表,标明一个单位的效益。效益好了,大盆溢了,小钵满;效益不好,人人都如霜打的茄子,人瘪口袋也瘪。

同时,年终奖还是单位与单位之间比较的“试金石”,单位与单位之间孰优孰劣,“年终奖”数额的多少最具说服力。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年终奖最怕比较。过年了,亲戚朋友见互相询问:“年终奖拿了多少?”拿得多的为照顾拿得少的情绪,谦逊地伸出几个手指,也就这一个数。拿得少的,仿佛做了亏心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数额多少与面子有关,而中国人又最好面子。像我这样一个诚实的人,也被“年终奖”逼得一次次撒谎。一些单位,年终奖被封在红包里,多与少,只有受者心中有数,彼此之间,永远是个谜,此法据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因为有失公平,实际上只能引发猜疑和嫉恨。而另一些单位,名曰公平竞争,落实下来,不过排了个与领导亲疏的座次。曾经,我去一个单位,该单位员工抓阄抓得热火朝天,一问,是抓年终奖。貌似搞笑,实则不无道理。据报道,年关将近,美国华尔街传出新闻,各金融机构形势一片大好,2006年摩根士丹利公司CEO“年终奖”是4000万美元。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年终奖”。望豪门而咽唾,或多或少,为一个悬念,我们奋斗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