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聆听孝道之爱
16286600000029

第29章 吉翂冒死申父奇冤

梁朝时,冯翊郡莲勺县有一个叫吉翂的少年,11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非常伤心,悲恸得连水都喝不下去,差点昏死过去。吉翂对母亲的孝顺使亲属和邻居们都很吃惊,纷纷夸奖他说:“吉翂这孩子真懂事!”

吉翂的父亲是个清廉的县官,但因为坏人诬陷,竟被判了死刑。年仅15岁的吉翂深知父亲受冤枉,于是跑到官道上拦轿为父亲申冤。在通往官衙门的官道上,过往的大官的轿子很多。一有轿子过来,吉翂就扑倒在轿子前:“大人,行行好,替我父亲申冤吧!他是个好官儿啊!”

说完了,吉翂大哭。那哭声让过往的行人听了,心里都很难过。有一个大官儿终于受理了吉翂父亲的案子,却命令他父亲手下原来的一个小官吏审问他。吉翂父亲虽然是清白的,但是觉得让这些坏蛋审问自己,是极大的耻辱。为了不跟这些小吏纠缠,他含冤承认了被诬告的那些“罪行”。于是按照当时的法律他是定死无疑了。

吉翂没有办法,他千里迢迢赶到京都(建康),敲响了朝堂门前的鸣冤鼓,表示愿意替父亲去死。梁武帝心想,一个少年如此胆大而有主意,肯定有人在背后唆使,是在公开反对朝廷的判决,于是命法官将吉翂严加审讯,要求务必查出他的幕后指使者。

这一天,法官开堂审理,堂下摆满了各种刑具,两旁站着手持棍棒的差役。法官声色俱厉地喝问:“你请求代父去死,皇上已经批准了,难道你真不怕死吗?你还是个小孩子,一定是有人唆使,如果你说实话,皇上准你改过。”

吉翂毫无惧色,沉静地回答说:“我虽然年幼无知,也知道死很可怕。但我不忍心看见父亲遭受冤枉,所以请求替代父亲去死。这么大的事情,我怎能受人唆使!既然皇上已批准我代父去死,使我有个尽孝的机会,我又有什么可后悔的!”法官看硬的不行,又来软的,装出一副和气样子,欺骗吉翂说:“皇上是个菩萨心肠的人,他知道你父亲无罪,马上要释放他。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只要说出受谁指使,你们父子俩就能立即释放。”

吉翂识破骗局,大义凛然地说:“我父亲被判处死刑,已写在朝廷的文件上了,要改变恐怕是很难的,我已抱定一死,其他什么都不想了!”

法官软硬兼施,都不奏效,最后只得动用各种刑具,百般拷打。吉翂忍着剧痛仍不开口。法官被吉翂的孝顺、勇敢行为感动了。他认真地审查了案情,发现吉翂的父亲果然是冤枉的。法官把自己了解的案情和吉翂在大堂上的表现如实报告了梁武帝。

梁武帝大为惊奇,认为吉翂是个孝顺父母的奇少年,立即颁布圣旨,放出了吉翂父子。地方官向乡邻调查了他的品行,想推举他为大孝子,吉翂听到后坚决谢绝了。他说:“父亲受冤屈,作为儿子就应该去申冤。假如我这样做是为了捞取‘孝子’的名称,那同样是对父亲的侮辱。我绝不是这种沽名钓誉的下贱人!”

地方官见此,也只好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