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企红尘大写真
16286800000022

第22章 无奈“单身族”

在电梯门即将关上的一瞬间,邱军看到了她急奔过来的身影。邱军的心一阵狂跳,他急忙按下电梯的“open”键。电梯门重新打开,她闪身进来。她微笑着冲他点点头,说了声“谢谢”。邱军惯常绷紧的脸因为欣喜而舒展了,他露出多于她一倍热情的微笑。电梯里只有他和她,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良机。他把手伸进口袋,摸出名片,正想向她递过去。却见小姐一脸的微笑瞬间已经换成了冷若冰霜的矜持。邱军的心一凛。他悄悄地把名片重新放回口袋。他脸上的肌肉重新绷紧,呈现出对一切事一切人视而不见的冷漠和高傲。

他把目光投向电梯上方的楼层显示灯。当红灯在“8”字上闪动的时候,他的心突然被一阵绝望攫紧。他又一次把渴望的目光投向她。但小姐却给了他一个美丽的后背。随即,电梯门开了,矜持的小姐走了。

邱军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他喜欢这位小姐已经很久了。几乎在他刚进韩国W公司的第一天在电梯口偶然遇到这个小姐,他就喜欢上了她。和同商社的哥们混熟后,他向他们打听她。奇怪的是所有的哥们都知道他所描绘的她,但所有的哥们都不认识她——不知道她的姓名,不知道她在哪个公司上班,更不知道她是否结婚或有男朋友。无疑公司所有的男雇员都很喜欢她。但仅此而已。尽管公司的八个雇员里,单身族占去了三分之二,尽管私下聊起来,邱军发现他们是如此地渴望得到一份感情。

邱军也渴望得到一份感情。他今年27岁了,交过几个女朋友,但至今孑然一身。父母朋友说他挑,他总是露出永远坦然地微笑说:“为什么不挑?要挑就要挑最好的!”凭他自身才貌双全的条件,他自信他能得到最好的。

可不,第一天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他就遇上了让他怦然心动的她——一个长相和气质都非常出众的女孩。中午进了饭厅,更是惊讶原来这幢写字楼里竟藏有这么多的俊男靓女,一时间让他眼花缭乱。眼花缭乱中,他对自己的爱情前景充满信心。

但还没容他把这种信心付诸实践,他就被铺天盖地的工作裹挟得几乎要窒息了。

一进办公室,他就变成了一台“工作机器”。接不完的电话,写不完的传真,应付不完的客户,周旋不完的宴会,加不完的班,还有出不完的差。一个月常常有半个月在外地。有时刚从广州回来,老板就把去哈尔滨的飞机票塞到了他的手里。刚从哈尔滨回来,西安的客户又一个长途电话来召唤了。

饭厅里的俊男靓女难得有机会照面。照面了,却发现大家都是行色匆匆。

而异性之间的相识相处相知是需要机会和时间的。行色匆匆的典型外企人的生活方式,使青年男女们天天照面却不相识,相识却难相知,难相知又怎么可能成眷属?

邱军后来才发现,别说让他怦然心跳的姑娘,他们很难有机会认识,甚至连隔壁公司的两个小姐,也是在进W公司后差不多快半年才认识的。他更没想到这两个小姐对他的唐突造访不仅不生气,简直有些喜出望外。

她们告诉他,她们很寂寞。在外国商社繁忙的工作中,旧日的朋友疏远了,新朋友却难交上一个。表面看上去外企小姐一个个打扮得风姿卓越,成天宾馆、饭店、宴会、卡拉OK,仿佛风光得很。“但那些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想要一份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一份真感情。但没有!”她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接触这间写字间以外的先生、小姐们。而有机会接触的只是那些需要为金钱、利益和他们周旋的客户。可感情是难以在一种金钱利益笼罩的氛围中培养的。因此她们很孤独,越孤独便越渴望,越渴望却越孤独。

“你们为什么不去交些其他公司的朋友呢?”邱军问。

“怎么交?大家都不认识。好端端上前去搭话,别人不是说你轻浮,就是当你精神病,让别人轻看你。宁可没有朋友也不能没有自尊。”

邱军听罢竟然无语。

可不是?

自尊和矜持是横在外企青年男女之间的一道高墙。在外企社会这个特殊环境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他们事业的视野是广大的。可以说他们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他们有比国内单位青年多得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接触人。因此,他们见识多广、能力超群。社会认为他们是天之骄子,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而天之骄子身上特有的矜持和骄傲便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个由骄傲的人们组成的群体里,要发生心灵的碰撞的确是太难了。其实骄傲的人们更脆弱,更需要理解。但是理解和被理解都是需要放下面具的。只有你把真实的内心坦露给别人看,才可能得到真实的回报。但是骄傲的人要脱下面具谈何容易?

邱军是不怕放下面具的。他在有数的几次单独面对让他怦然心动的小姐时,一次次重复过文章开头的情景。但他摘下面具后的真诚,却在对方的面具前显得如此地尴尬。几次三番以后,邱军重新无奈地戴上了面具,却祈盼着一个好女孩儿帮他早日摘下面具。

和无奈的邱军们相比,杨沁们的无奈带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那是一类与邱军们完全不同的单身族。

成员之一的杨沁是香港Q通讯设备公司的首席代表。他在这个商社已经六、七年了,在外企算是资深首席代表。老板一年只来大陆一二次,办事处的全权掌握在他的手里。六、七年来,他为老板挣了成百万上千万的美金。他自己所得到的也足以使他跨入国内“大款”的行列。他有邱军们想都不敢想的豪华住宅、小汽车、大哥大,以及身边常换常新的漂亮女人。但他的脸上却写满了邱军们永远不可理解的饱经沧桑。这种沧桑不是因为年龄,杨沁的年龄比邱军大不了几岁;这种沧桑也不是纵横交错的皱纹,而是浸透在每一个毛孔里的漠然和倦怠。

和邱军们相比,他在商海里游的时间太长,游得太累太苦也太苍凉。有着这番游历的男人,已经没有了年轻小伙子追女孩过程中的那些烦恼。他们早已懂得了内容远远重于形式的道理。只要内容能吸引他们,他们会一往无前,而不会在乎什么可怜的自尊、矜持以及面子。他们深谙追女人的技巧,玩女人的手段。而事实上,在商海遨游的同时,他们也在情海里游了个够。在情海漫游的过程中,他们频频四望,渴望与心爱者同行。同游者甚多,但不是她赶不上他,便是他不愿与她同行。环顾四周,情海茫茫,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彼岸。在冰凉的海水里长时间孤寂地遨游,一颗火热的心逐渐变得冰凉,冰凉的麻木,麻木地失去了知觉。

于是便是杨沁们脸上这永远地漠然和倦怠。

他们体会的是另一种意义的孤独——有女人的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近乎于绝望的孤独。身边女人环绕,但却没有渴望中的“她”。

那么“她”又是什么?

一次酒酣耳热之时,经受过多次情场和生意场上大起大落的杨沁吐了真言:“她不是女孩,是女人。”

那么,什么是女人?

女人会撒娇,但不矫情;

女人对男人有依赖心,但不依赖男人;

女人有孩子气,但面对孩子气的男人她又是母亲;

女人能让奋斗过程中不时狂躁的男人安静;

女人美丽,更有善解人意的心。

能温暖杨沁们麻木的心,恢复心的知觉,最后使这颗心燃烧起来的女人,才是杨沁们想要的女人。

但这样的女人到哪里去找?

于是,杨沁们的脸上继续带着不想掩饰的倦怠和漠然,在茫茫商海和人海中继续漫游。苍凉的心依然苍凉,麻木的心毅然麻木。

不夸张地说,单身族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在合奏着一曲题为“无奈”的主题歌。

但同样不夸张地说,越来越多的单身族成员,在这曲以无奈为主题的背景音乐下,一天天让自己接受无奈的现状,享受属于单身族本人才能享有的乐趣。

“我很喜欢我目前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就这么过挺好。”F公司代表张露女士说。

她是外企单身贵族中的一员。和大部分单身族成员不同的是,她有房子、有钱、有车。她的台湾情人为她置办好了一切。而情人因为在台有家有口,一年顶多只能过来一二次。

她是一个走在大马路上极惹眼的漂亮女人。在她40岁的生涯中,她经历过无数的男人。好容易爱上了一个并下决心嫁给了他为他生了个儿子,但最后男人却为了一个远不如她的女人抛弃了她。张露伤心极了。从此对男人失望到了极点。离婚后,她就不再想结婚。但是作为一个孤独的女人,一个漂亮的独身女人,她在男人的骚扰中生活得很艰难。有时甚至绝望得要自杀。她发现自己从骨子里厌恶男人。但是为了生存,她又不得不依靠男人。

在她38岁那年,她遇到了这个台湾老板。老板对她一见钟情,认认真真地爱上了她。他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了她,并且为她购买了她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让她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

但是她并不感谢这个台湾老板。她不止一次地对女伴说:“他对我不错,但他不是一个好男人。好男人应该忠实于妻子。而他却在妻子以外养女人。这种男人你怎么能靠得住?哪天你人老珠黄了,他就会抛弃你,又去为另一个年轻女人购置家宅去了。”

“但是我还是感谢他。毕竟他给我一个舒适的家。有了这处房子,我一个人可以过相当安宁的生活,而不需要仰男人的鼻息。”

“想不想结婚?当然想。但是什么样的男人敢娶我这样的女人?经历了这么多男人后又让我去相信什么样的男人?既然没有敢娶我的男人又没有我信任的男人,还不如独身。”

独身的张露女士惬意地享受着她独身贵族的生活。因为有钱,她有条件挽留自己正在逝去的青春。她定期上美容院,吃美容食品,洗桑拿浴,去健身房。仅桑拿浴一项,每周就要消费100美元。美容和服装使她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了七、八岁。40岁的她依然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人。

她身边男人不断。而每一个追求者的出现,都增添了她一分对自己的自信。这份自信又使她更加光彩照人。

张露就这么自信又惬意地过着她单身贵族的生活。

和张露女士相比,苏丽丽的单身生活显得苍凉得多。

今年45岁的苏丽丽看起来不过三十七、八岁,是香港M公司的首席代表。而这之前,她是国内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作为一个出色的编辑,她事业上的成功是伴随着她婚姻生活的不幸而来的。优秀的女人却遇到了丈夫的不忠实。她带着女儿离开了他。整整八年,她为了女儿含辛茹苦,放弃了多次嫁人的机会,苦苦地抚养孩子并发展自己的事业。

八年过去了,女儿上了大学,苏丽丽自己也为自己谋到了一个令人仰慕的首席代表的职位。在金钱的铺垫下,她跨入了单身贵族的行列。她买了一套高级住宅,住宅里一切应有尽有。

但是她常感到深深地寂寞,并由寂寞产生深深地绝望。

常常是女儿在她的房间里睡着了,她却久久难以入眠。心中常常涌动着一种渴望,但却难以实现。

渐渐地,她学会用电话来打发孤寂的夜晚。常常和朋友电话里聊天,一聊就是半夜。但聊完后更是无尽的空虚。

偶然的机会,她去了教堂。教堂的音乐,让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宁静。为了这种宁静的感觉,她一次二次三次地去教堂。终于,她成了这里的常客。

但是,她却没有信基督教。

“我只是从中找到了我所要寻找的感觉。我明白了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应付大风大浪。而人必须心平气和。不心平气和又能如何?”

“人世间的离合聚散本是缘份。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发展才是人生的真谛。”

“随缘”巳成为从无奈走向淡泊的单身族们宽慰自己也说服别人的语言。

刘羽28岁了,没有女朋友,他说:“随缘吧。”每日吃住在商社,把自己忙得几乎趴下后倒头就睡。一日日过得也很充实。

32岁的张纯,谈了三个女孩吹了三个,他说:“没缘份”。每日除了生意,他躲回自己的宿舍埋头研究点佛教、基督教。尽管也没从中找出点寻找有缘份女孩的诀窍,但也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悠闲、淡泊单身汉的形象。

常虹他们五、六个单身汉,干脆组织起一个单身俱乐部。平时在商社你飞到东,我飞到西,一到节假日便凑在一起吃喝玩乐。今天你请客,明天他做东。好在在外企工作,每月都能挣个几千,不至于囊中羞涩。常虹于是说:“就这么着过也不错。”

王群群眼看年过35,韵华将逝,“白马王子”尚未来临。突然有一天意识到青春是本钱,身体是命根。于是把每月挣的钱的二分之一投入健身、美容、化妆。元旦的早上,家在外地的她无家人可团聚,便约了若干单身族成员,来到大学生体育馆,狂打了一阵羽毛球。打得大汗淋漓以后说:“今年我的身体准健康!身体健康,爱情准能降临。随缘吧!”

又是一个“随缘”。

好一个懂“缘”、随“缘”的单身族。

但不随缘又能怎么样?

人世间许多事可以求,唯有感情不能强求。人世间的确存在“人定胜天”,但唯有感情必须顺其自然发展。

而谁又来定这个“缘”?

这个“缘”几时才能喜降单身族身上?

无奈而淡泊的单身族都在暗中祈盼。

前面讲的苏丽丽小姐已经做好了没“缘”就永做单身贵族的准备。但她又暗中托人去香港找算命人,花了1000港币算了命。然后面露喜色地悄悄告诉女伴:“算命的说,我1995年能结婚。”

她真能如愿以偿吗?那就只有等待1995年了。

§§第四篇 寻梦人的上帝——外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