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永远的琴音
16328400000026

第26章 暖玉

这是个阴雨天,老瓜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老瓜要不行了,村里人按例在为他送行。村里木匠活最好的“秃头张三”正光着膀子在院里那棵枣树下攒着寿木。屋子里窗户开着,老瓜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正团团围在老瓜的炕头。老瓜此时已经气若游丝,脸色蜡黄,眼睛紧闭着,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爹,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大儿子秋生在老瓜的耳边轻轻地问。

老瓜的喉结似乎动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爹,您老有啥话别憋在肚子里,愿意说就说吧!”二儿子秋根摸了摸老瓜枯枝般的手,“爹,我们按照您的意思做就是。”

老瓜的眼皮向上翻了一下,随即又闭上了。

在省城里工作的三儿子秋阳走过来说:“大哥,二哥,爹现在正烦着呢!咱们别在他跟前问这儿问那儿的了。爹受苦受累一辈子,临走的时候就让他多安稳一会儿吧!”

“哟嗬,老三,这节骨眼儿上,就显你孝顺呗!”大嫂凤兰抱着胛儿,有些刻薄地说:“爹炕吃炕拉这么多年,你来看过几趟?”

末等秋阳搭话,二嫂秀菊过来打圆场:“大嫂,可别那么说,人家老三哪儿年的钱都不少花。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坎坎坷坷的,咱们不也过来了嘛!再说,老三又不止一次来接爹,爹不是住不习惯城里人的生活吗?”

秋阳的媳妇爱华微笑着说:“大嫂、二嫂,这些年也真亏了你们。我和秋阳在城里工作,确实腾不出空儿来伺候爹。我和秋阳早就商量过了,发送爹的费用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我们全包了。另外,等爹的事情办完了,我们想一家补助你们五千块钱,就算这些年你们代我和秋阳伺候爹的一点补偿吧!”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这么大方,爹那宝贝一定早就悄悄给了他,”凤兰撇了撇嘴说,“老二家的,咱们大概还蒙在鼓里头呢!要不然,咋不让咱们在爹面前说话?敢情是怕爹说走了嘴。”

“大嫂、二嫂,你们在说什么?我咋听得稀里糊涂的?”爱华不解地问。

二嫂秀菊问:“难道没听秋阳跟你提起过?”

爱华越发迷惑不解了,她拉了拉秋阳的衣襟问:“秋阳,这到底是咋回子事?”

秋阳有些气急败坏地说:“真是无聊的很。爹的那点东西在"文革"中不早就被造发派们给没收了吗?爱华,我们走!”

“瞧瞧人家小两口,这双簧演的多好。一个装恶,一个装善。”凤兰望着秋阳两口子的背影撇着嘴儿说。

这时,坐在一旁不吭声的秋生呵斥媳妇说:“就你多事!你不说话,也没人拿你当哑巴。”

凤兰这才低下头不说话了。儿子满仓悄声问:“妈,爷爷有啥宝贝?我咋从来都没听说过?”

“一边呆着去!大人之间的事,小孩子家家的少跟着瞎掺和!快去外头看看寿木打得咋样了。”凤兰没好气地说。

满仓满脸委屈,摸了摸脑袋,走了出去。

秋阳两口子来到院子里撒了一圈烟后,爱华问:“秋阳,爹真的有像大嫂、二嫂所说的宝贝吗?你咋从没跟我提起过这事?”

秋阳叹息了声,点了点头说:“爱华,是有这么回事。提起这事,要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八国联军攻进了天津城,正欲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从北京逃往西安,宣布实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与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为了拉拢洋人,博得侵略者的欢心,慈禧太后将自己珍藏的四颗暖玉作为信物,派一名贴心的宫女将这四颗暖玉秘密送给侵略者。据说这暖玉,在夜间能发出强烈的光芒。爷爷说它就是夜明珠,也叫放光石、蛇眼石,是一种罕见的红色水晶石制成的,是稀世珍宝。这个小宫女有爱国主义思想,不愿将国宝送给侵略者,就非常气愤地将宝物暗藏于民间,当时,谁也不知道她的去向。”秋阳说到这里看了看爱华,“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宫女就是我的祖太奶。”

爱华听得入了迷,说:“好一个传奇故事,足可以写成一部书了。那后来呢?”

“后来,经过几代人的辗转流连,就传到了爹的手里。”秋阳说到这儿显得有些激动,他点燃了一去支烟,紧抽了几口,这才缓缓说道:“我们家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无论到任何时候,也不能便卖这几颗宝物,即便拼了身家性命也要保存好它。时间转眼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闹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不知从什么渠道听说我们家珍藏四颗暖玉,造反派们就将爹抓起来,翻走了那四颗暖玉……”

“那大嫂、二嫂们为何还这么挖苦咱们,说爹私下里将宝贝给了咱们?”

“嘴长在她们身上,随她们怎么说去吧!”秋阳吐了口烟说。

“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暖玉既已失于‘文革’当中,哥嫂对此事不是不知吧!这里头一定另有文章。”爱华说。

“噢,事情是这样的。前年大哥来咱们家时曾跟我提起过,当年造反派只拿走了其中的二颗,剩下的那二颗说是让爹藏起来了。去年春节,我私下里问过爹,爹说哪儿有那回子事,都让造反派们拿走了。爹说到这儿还伤心得哭了呢!”秋阳说。

“如果那二颗真的如大哥所说是爹藏起来不示人的呢,你看咋办?”爱华问。

秋阳想了想说:“这东西是几代人的心血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我觉得我们做儿女的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将暖玉送给国家。爱华,你看呢?”

爱华说:“我不管大嫂、二嫂啥态度,反正这东西我不想要。”

夫妻俩正说着话,侄子满仓跑了过来:“叔、婶子,我爸叫你们快进屋去。我爷睁开眼睛了,看起来发像有啥话要说。”

夫妻俩赶忙进了屋子里。

老瓜果真是睁开了眼睛,气色看起来好了许多,几年来,他就是这样在炕上渡过的。他早已枯瘦得皮包骨,塌陷的两腮上那两只失神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屋顶,好像在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是的,自打三年自然灾害那年,他携家带口闯关东,最后在这个地方扎下根来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个年头了。为了在这儿有个立足之地,他总是笑容挂在脸上,村里人认为他老实厚道,渐渐地不再叫他大名,而叫“老瓜”。他总是这样想,“老瓜”就“老瓜”吧,咱一个外乡人能在这儿立住脚儿就不错了。苦熬了几十年,如今已是儿子、媳妇一大群了,也该知足了。他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快不行了,可自己还有一桩心愿未了。这事在他的心头已经压了整整几十年。如今,也该了却了。他翕动了一下嘴唇,大儿子秋生知道,爹是想交代些什么,于是轻声问:“爹,您老是不是还有啥话说?”

老瓜微微点了点头,慈爱地望了望围在身边的儿子媳妇们,对秋生说:“……秋生,快去将你老德叔和老憨叔找来……就说我有话要跟他俩说……”

秋生答应一声去了。屋子里的儿子、媳妇们不知爹为何在弥留之际叫这俩人来。要知道,这俩人可是冤家对头呀!当年,老瓜.老德和老憨是最要好的朋友。可因为一件事,老憨和老德翻了脸。那是闹自然灾害那年,老憨的媳妇从当队长的娘家爹那里背来五十斤土豆,一家人没只吃了一顿,老憨的媳妇第二天早上刚想给孩子们一人煮二个,走到外间一看,老憨媳妇一下子瘫坐在地哭了起来。原来,昨晚上进了贼,将土豆一只不剩地背走了。这可是救命粮。就因为这土豆丢失了,老憨的二儿子活活饿死了。老憨媳妇怀疑是老德拿的。因为当时她从娘家往回背土豆时,只有老德在半路上遇见了。不是他,还能有谁?老憨媳妇哭呀喊呀,就这样,老憨和老德成了冤家。

功夫不大,老德和老憨进来了。俩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谁也不跟谁说一句话。

“二位兄弟,你们过来一下……”老瓜吃力地伸出手来,抓紧了老德和老憨的手,流出了一滴眼泪:“……老哥我对不住你们二位呀!……”

老憨忙说:“老哥,你还是好好养病,这么多年,你可没少照顾我呀!”

老德也俯下身来说:“老哥,你这是说的哪儿的话呀!好好养病,兄弟我还得跟你在一个酒桌上喝酒呢!”

“二位好兄弟……”老瓜费力地喘息了一下说,“……老憨……当年偷你土豆的人不是人家老德,是大哥我呀!那天,是我从老德的嘴里听说你们家从孩子姥姥家弄来了五十斤土豆,当晚我就……”老瓜说到这里眼睛闭上了。

老德和老憨面面相觑,他们几乎不相信这件竟是老瓜所为。因为在他们心中,老瓜哥可是个百里挑一的好人呀!

老德擦拭了一下老瓜脸上的泪水说:“老哥,你快别胡思乱想了。再说,这事儿都快过了几十年了。”

老憨抓紧了老瓜的手说:“老哥,这件事就是你做的也不足为奇,还不是让那年月给逼出来的。老哥,你就别提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老憨说到这里,眼泪也下来了。

老瓜睁开眼睛,吃力地对秋生说:“……把枕头打开……快……”

秋生示意媳妇凤兰拿来一个枕头给爹枕上,换下了爹枕多年的这只绣花枕头,拆开一看,里面有一只豆腐块般大小的一个檀木匣,打开檀木匣子,里面是一层红缎,打开红缎,里面竟是两只晶光透明的两只暖玉。

众人无不睁大了眼睛。凤兰说:“我早就说过,爹有宝。”秀菊说:“这东西能卖不少钱呢!”只有爱华站在一边,没有言语。

“……秋根、秋阳……你们也过来……”老瓜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爹……骗了……你们……这暖玉咱们家共有四颗……还有这二颗,我悄悄藏了下来……对外我只说全让红卫兵操走了,其实他们只操走了二颗……”

秋阳见大哥、二哥还有两个嫂子有些急不可耐的样子,没好气地说:“你们静一下,让爹把话说完。”

“……这世上啥东西是无价之宝呀……只有这良心二字……”老瓜哆嗦着拿起这两颗暖玉珠,看看了,然后抓过老憨和老德的手,一人手里按进一颗,“这对暖玉……就归你们了……”

“不!老哥,这可使不得!”

“……希望你们两个……”老瓜将老憨和老德的手紧紧地攥在一起,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最有资格拥有这两颗珠子的,只有你们呀……”

老瓜说完,脖子一歪,断气了。

这时,外面的雨,倾盆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