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16332600000016

第16章 如何打造三十岁以后的人脉圈(2)

很多“80后”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得到贵人的青睐和帮助,这样不但可以为原本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些不平凡的际遇,也能使自己的事业或是感情更上一层楼。

只是,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赢得“贵人”的青睐呢?难道只是靠积极出席各种重大场合、参加不同的社交活动换来的那一沓厚厚的名片吗?当然不可能,用这样拙劣的办法结交到的朋友,是不可能转换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脉的。

不妨回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缘”超级好的朋友或同事,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也乐于跟他常来常往;而他往往也不必花太大力气,就能得到多方协助,很轻松地便可以获得决定性的资源与机会。这些人缘好的人就像是一块磁铁,能自然而然地吸引到别人的注意,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忙,所以,能否有办法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人缘,就成为了我们能否吸引贵人青睐的关键之所在。

虽然建立良好的人脉圈、博得贵人的“青睐”这件事,对职场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年轻人却总是以错误的方式在经营着自己的人脉,常常在不知不觉间被自己潜在的私心左右,殊不知,这样只会将走近的“贵人”越推越远。

曾经有一位不算出名的作家出了新书,在某个婚礼场合认识了杨基宽,后来就打电话请杨基宽帮他的新书写序。

由于杨先生从来不看这位作家的书,本来打算婉拒,但此人又寄来一篇书序,表示只要杨先生挂名即可。尽管那片序写得很糟糕,可最后,杨基宽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勉为其难地同意挂名。

本来一切已告一段落,没想到才过了一礼拜,这位作家又打来电话,表示既然杨先生已经挂名推荐,他希望能利用104人力资源银行的通路来行销这套书……

结果会怎么样呢?对于这位只想到自己的作家这种一直去“推”别人的举动,应该只会引起潜在贵人的反感。都反感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贵人。所以,想要吸引“贵人”,我们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有人缘”。

其实,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吸引的过程,无论是实质的利益还是无形的欢乐,彼此都希望能从对方身上获得一些东西。尽管能成为贵人的人,多半都愿意助人,可人家毕竟也很忙,由于时间、精力和资源等都有限,即便是贵人,也不可能毫无目的或不加思考地就去协助每个人,他们往往会用一些标准或条件,去挑选自己青睐的人,给予尽可能的帮助。所以,我们自身必须具备某种能够引起“贵人”注意的能力或特质,否则双方的关系就很难维持下去。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引起“贵人”的注意、让“贵人”印象深刻呢?

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give & give”的态度。

“give & give”就是“给,再给”,等于“付出而不计较回报”。人际关系必须是双向的,当我们遇到潜在的“贵人”时,千万不要先期待自己将要从“贵人”身上得到什么,而是要先问自己能给对方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抱着“有事弟子服其劳”的思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心去发现“贵人”有什么需要,并且能及时给予回应。

如果我们愿意先付出,让“贵人”有所得,通常“贵人”对我们的好感度就会大大增加。

不过,假如我们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贵人”、也无法为“贵人”做什么事,那么至少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个性开朗,能正面思考,具有阳光思维的人,绝对比EQ差,容易悲观的人要有魅力得多。就连普通人都会喜欢与热情健谈、幽默风趣的人相处,“贵人”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就算没办法给予“贵人”实质性的回馈,也能给他带来乐趣和享受,让他感觉跟我们在一起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其次,工作态度良好、做事认真踏实,也是得到“贵人”青睐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上努力、表现杰出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别人的目光。如果我们能够散发出这种价值感,不仅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更可能成为“贵人”愿意帮助的对象。反过来说,只要我们把每一个给自己机会的人都看做“贵人”,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们也必须表现出一定的水准。

最后,当我们有幸得到“贵人”的青睐,并接受了人家的帮助后,一定要记得表达感谢。俗话说“贵人多忘事”,他们帮过谁,自己不一定记得,可接受帮助的我们却必须要记得。如果我们在获利之后懂得感谢,相信“贵人”对我们的好感一定会有增无减。

对奋战职场的“80后”来说,只要能够多用心在待人和工作上,就算不会溜须拍马、不懂口吐莲花,也必然会有赏识我们的伯乐!

5实在少有机会发展人脉,不妨从客户入手

本节关键词:客户,250法则,人脉

还在抱怨自己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发展人脉吗?还在担心自己奔波劳碌没有工夫结交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著名的“250”法则吧,你会发现,原来广阔的人脉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总结出“250”法则的是世界著名推销员乔·基拉德,具体含义是说:在每一个客户的背后,至少都会有二百五十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也都有同样多的关系。因此,得罪一个客户,就相当于得罪了潜在的二百五十名顾客;而反过来说,如果抓住一个客户,也就等于抓住了可能拥有二百五十名顾客的机会。

我们绝对不能只把每个客人看成单一的资源,而要透过他看到其背后庞大的人脉网络,这样,就算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的人脉资源,也可以从自己的客户下手,要知道“250”仅仅是个开始。

张锴是某品牌笔记本电脑的营销员,他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开拓自己的客户,都是在店里等客户上门。但就算这样,他也是店里的金牌销售员,每个月的业绩都名列榜首,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年终表彰大会上,张锴按照领导的吩咐,向同事们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只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上门的客户,给他们最上乘的服务。”是的,很多上门的新客户都是经老客户介绍后慕名而来的,他们有的是张锴服务过客户的亲戚,也有朋友和同事,总之,都是奔着张锴优质、高效的服务而来。

我们对待任何客户,都不能有懈怠情绪,尽量在每一位顾客面前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好的“口碑”比任何广告都来得有效。如果我们不幸在一个客户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或者无意中伤害了某个我们自以为无关紧要的客户,那真是大错特错了,也许就因为我们小小的疏忽,使得这个客户所有的朋友都不再相信我们。

就算最终我们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挽回,即便后来我们又找来更多的理由来解释,恐怕都很难将已成的定局改变。

李佳多年来一直去她家附近的超市买日常用品,但这一天,她却发誓今后再也不光顾了。

那是一个周末,她像平常一样去超市买牛奶、饮料及日用品。但当她来到柜台前却发现,脱脂牛奶依旧没有补货,苹果的包装还是那么大,这不禁让李佳有些生气。

由于李佳是一个人住,买大袋的苹果根本吃不完;而担心发胖的她一直都只喝脱脂牛奶;况且,之前她已经不止一次地把要求和建议告诉给销售员了。可超市却没有作任何改变。

这次,李佳直接找到了超市的经理,说明自己的建议。谁知道经理却扔给她一句冷冰冰的话:“我们超市面向的是大众,不能因为你个人的要求而作出改变。”

这下李佳可真的很不满意了,于是她决定以后宁愿走远一点,也不再来这里买东西了。

或许这位经理那么回答,只是因为在他看来失去一个客户没什么,可他却没想到,这家超市也将因此失去李佳背后潜在的客户群。我们假设在发生了这件事之后,李佳会找十个人来分享这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而这十个人又分别告诉给了另外六个住在附近的人,那么这个超市失去的就是“10+10×6”,也就是七十个客户;如果这七十个人每周平均来这里消费五十元,那么超市的损失就是三千五百元,得罪一个客户,每周就要损失至少3500元,要是一个月呢?一年呢?损失将无法估计。这些数字足以让我们产生警惕,但这只不过是保守的估计,毕竟一位顾客每周的实际消费绝不止是五十元。

所以,我们不单单要懂得,如何从客户着手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同时更不能轻易伤害任何一个客户的感情。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培养和发掘客户背后潜在的人脉资源,才是最精明的做法。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生活保障来自眼下所效力的公司,那就错了!假如你没有固定客户,没有社会关系,不能为公司创造效益,那么老板还会支付薪水雇用你吗?这里,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件事,为我们提供生活保障的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我们在某公司工作的收获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因为,这些人脉资源不但对我们在这家公司的工作有帮助,就算将来我们离开了这家公司,人脉资源依然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我们创业的一笔无形资产。

“80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假如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还有体力、有精力,可以从早到晚地外出打拼,那么到了三十几岁就只有依靠手中积累的人脉了。想早日成功,就抓住三十岁之前最后的宝贵时间,充满热情地去积累人脉吧!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无论哪个圈子都离不开朋友,作为个性的“80后”千万不要认为这些是无用的,经营好你的人脉,那也是人生的财富。

6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

本节关键词:守株待兔,主动,客户

不管我们最终是选择打工还是创业,在这里都需要真诚地问自己一句:“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呢?”相信很多“80后”的回答都是玩游戏、泡论坛、看新闻、了解八卦等。

很多“80后”选择自主创业,本来是极富挑战性的,但当没有顾客上门时,大多数的选择都是窝在店铺内的一个角落,打网游、偷菜、聊QQ……这样下去时间久了,我们的老客户还在吗?我们的新客户又在哪里呢?

还有一部分“80后”做了销售代表、理财顾问、营销管理者,然而当没有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大多数都毫无目的地闲逛,看手机图书、玩儿手机游戏、发短信给朋友调侃……就是没有想到把电话打出去,主动寻找客户。这样守株待兔下去,我们的事业靠什么发展?我们的业绩靠什么提升?我们的前途又在哪里呢?

陈墨是某旅行社的专线计调,她的工作就是面对整个旅游市场的同行,销售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说白了,就是旅游界的“批发商”。

淡季的时候,她通常会先对上一年支持自己的客户表示感谢,准备些小礼物登门拜访,或是电话联系客户寒暄几句;然后,她还会致电给那些上一年没有跟自己合作的旅行社,询问原因,发现大多数都是人家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便宜的产品;最后她会走出去,挨家挨户地跑旅行社门市店,向人家讲述自己所设计线路产品的特点、亮点,博得客户的信任。

这样,等到旺季来临时,陈墨的电话才会被打爆,争相订购的旅行社络绎不绝。而她本人也能从中获利,每年都荣登社里的金牌计调。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淡季和旺季,在淡季时,客户基本上是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是等,还是主动出击?

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烦琐的工作,对于老客户,打个电话,连问候、带祝福、加感谢,保证这个客户来年还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我们;对于那些认识的、很有可能发展为客户的人,更应该趁这个时候联络一下感情,让人家注意到我们的存在,以后有需要也好开口来“麻烦”。

不知道“80后”有没有留意过身边的成功人士,他们通常如何巩固自己的客户?如何挖掘新的客户?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倘若在生意惨淡、没人上门,电话也不响的时期,我们只是坐着守株待兔,那么生意肯定会一年不如一年。

刘宁是陈墨的同事,但他跟陈墨对待工作和客户的态度完全不同。在他看来,旺季一旦到来,那就是客户上赶着求他的时候,何必在淡季费那么大劲儿陪吃饭、赔笑脸的,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不是更好?

一到淡季,他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由于没有电话,也没有客户找上门,刘宁基本上是处于“上了班就开始等下班”的状态。看到陈墨一会儿发传真,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拎着一大堆资料出去……他觉得这女孩儿真笨。

可旺季说来就来,做好一切准备的陈墨电话不停地响,订单像雪片一样刷刷地飘下来,但就是雪片也落不到刘宁的头上。看着桌上安安静静的电话,刘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决定明年开始,也要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

当然,“打电话”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错的方法可以帮我们度过清冷的淡季,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些传单发给可能光顾的人,上面一定要印好我们的电话号码,方便人家联系;还可以利用博客、论坛的影响力,写一些软性广告,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当然,这等好事怎么能少了身边的亲戚朋友?别忘了他们也是我们潜在的重要客源……总之,有事没事都保持联系,不要坐等生意上门,这才是成功之道。

天上不会掉馅饼,守株待兔饿死人!

7同窗情谊,紧要关头威力无比

本节关键词:同窗,志同道合

“80后”离开校园、行走职场,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繁杂的社会关系,有时真的很难准确分辨对方是“敌”还是“友”。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血缘关系以外,就只有校园里的“同窗”情谊最纯净、最没有功利成分了。

有人认为“同窗之情不过几年,毕业时缘尽情也尽”,其实不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我们能有幸成为同窗,缘分一定不浅。尽管朝夕相处只有短短几年,可毕竟大家都是真心相对,没有激烈的竞争,也没有钩心斗角的算计。不可否认,“同窗”的情谊是我们一生众多关系网中的一块“净土”,单凭这份纯真,就值得我们珍惜和延续。

只有同窗之间,才会产生绝对吻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观……也只有老同学之间,才能够没有戒备地安然相处,惺惺相惜。每逢同学聚会,昔日同窗都会毫无顾忌地在这个浓缩了各行各业的小社会中,展示令我们终生难忘的世态炎凉。不用怀疑,多年的“同窗情谊”能够延续,无非是因为“臭味相投”,要不就是基于“志同道合”。所以,如果我们与同窗曾经对某些事物持有相同的观点,甚至是只有彼此才能理解和洞悉的观点,那么关系便会极为稳固。

在郑欣的校友通信录上,可以找到自己高中和大学时代所有同窗的名字,甚至连校友的联系方式也有专属的通信录,每年都会雷打不动地举行大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