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700000072

第72章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关南面是祁连山支脉文殊山,北面是合黎山支脉黑山,两山夹峙中间形成嘉峪塬,即嘉峪山。关城就雄踞于嘉峪山上。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它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偏西,东靠酒泉,西接玉门,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黑山。嘉峪关城建在祁连山脉的文殊山与黑山之间峪谷地带的嘉峪塬上,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明代属长城九边重镇中的甘肃镇肃州卫管辖。

嘉峪关不仅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经过这一带地方。着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也从嘉峪关附近通过。关外的大草滩,地面开阔,素为古战场。关北的黑山,山大沟深,背风向阳,山间有瀑布,山后有澄湖,既隐蔽又宽阔,适宜操练习武,又便于伏兵出击。关南有滔滔奔流的讨赖河,与文殊山构成天然屏障。嘉峪关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良田成片,牧场遍布。关下有着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农田。附近田禾茂盛,牛羊肥壮,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形势,就是嘉峪关修建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明以前400多年的五代时期,就曾在黑山脚下建筑天门关,驻兵防守。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选择在“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

嘉峪关从选择地点到建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百余年时间。据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首筑城堡,高6米。弘治年间(1488-1505年)修罗城,并建嘉峪关楼。正德元年(1506年)8月至次年2月修建了东西二楼以及官厅、夷厂,仓库等附属建筑物。

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西北时,以嘉峪关为“河西第一隘口”,于是在关城南北又增修了一些防御设施,修筑了一道南起祁连山山脉文殊山下的卯来泉,穿过关城到野麻湾之东北的长城,长达百里,并在沿线修筑墩台。这就使嘉峪关更加巩固。

嘉峪关素有“天下雄关”“长城主宰”之称。关西门百余米处,有清代立的刻着“天下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关城楼内存有写着“长城主宰”四字的匾额。

嘉峪关城的总体布局,适合战争和防御的需要。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等组成。内城呈梯形,城墙西长166米,东长154米,高9米,加垛墙共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以上用土坯加筑,基宽6.6米,顶宽2米,收分明显。顶部外侧砖砌垛墙,内侧砌女墙。西墙垛口间设灯槽。辟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光华门”,西门额题“柔远门”,砖砌券门,门底铺条石。城门上建3层歇山式木结构城楼,顶覆绿琉璃瓦。二门北侧有斜坡马道直到城上。南、北无门,然于中段各筑一座敌楼。城四隅设角楼。东、西二门外修瓮城,瓮城门南开。东瓮城门额题“朝宗”,西瓮城门额题“会极”。门上亦各建城楼,建造用料一如内城。在关城西墙外和西瓮城城墙外侧6米处加筑一道厚墙,形成凸形重关,称为罗城。罗城城墙以条石为基,墙身包砖,长191.3米,基宽25米,顶宽13米,高10.5米,墙上垛墙密列,墙两端备建箭楼。罗城墙正中设关门,它是西来进关的第一道城门,也即正关门,门额刻乾隆御箪“嘉峪关”。门上原建有城楼,清左宗棠书“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悬于楼上,今楼、匾已毁。门外百余米处有一座清代竖立“天下雄关”石碑。内城之外东、南、北三面各筑一道3.8米的夯土墙,称外城。外城总长1000米,在东北角开一门,名东阐门,是检查行人出入的地方。关城四周环绕护城河,现宽、深各2米。关城内有游击将军府、文昌阁、关帝庙、兵营、仓库等建筑。相传,古代嘉峪关地区建筑很多,现存的还有游击将军府、官井,营房、文昌阁、关帝庙、戏楼等。嘉峪关城不但气势雄伟,而且坚固异常。虽然已经过了6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巍然挺立在嘉峪塬上,不减当年雄姿。令人惊异的是,那高大的城楼和各种式样的楼阁,几乎都是建在黄土夯筑的城墙之上。

始筑嘉峪关160余年中,该关只是孤城一座立于大漠中。至1539年,为了加强防御,在关城附近修了3道夯土长城,即西长城、东长城和北长城。

西长城为南北走向,位于关城两翼。南翼直向南延伸至文殊山北麓南山中,北翼向西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各长7.5公里左右。在西长城的外侧挖有口宽9.8米的堑壕。当时南翼长城称明墙,北翼长城称暗壁。明墙暗壁的修筑使关城真正成了河西走廊上的锁钥。东长城西起关城北暗壁附近,东北行经野麻湾,折向东南至新城堡,长24378米。北长城自新城堡往东至酒泉大古城,与明长城相接。

嘉峪关是明长城线上的名关,它屹立于两山夹峙的戈壁荒漠之中历四五百年而不倒,而且是长城关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值得一述的是,这样一座建筑坚固的名关,城墙却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当然其建造工程的质量是很高的。

传说,用于修筑城墙的黄土首先要经严格的筛选,还要铺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曝晒,以免日后草籽发芽。夯筑时在黄土中掺入棉麻、灰浆和糯米汁以增强粘结度。筑好后,要在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箭头碰壁落地方可验收。

因此,虽是夯土城台却能承受砖砌城楼的沉重压力,城墙久经风雨而巍然不动。在建造砖砌城楼时,据说也是经过周密计算,提出用砖数,到工程结束时,只剩下一块砖。人们把这块砖放置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狭窄檐台上,可望而不可既,以留做永久的纪念。嘉峪关还传有“击石燕鸣”之说。原来,在内城二城门内城台北侧和城墙衔接处,以石相击,会发出悦耳的燕鸣声。从这燕鸣声中萌发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究其原理,是因这两处墙角均为90°夹角,墙体高大。上部收分明显,状如喇叭,加上墙体结构致密,形成声学折射的回音现象。这种种特殊之处正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雄伟的嘉峪关,向为世人所称颂,作为祖国的重要历史遗产,一直受到党和人民的保护,随着国家的昌盛,古老的雄关也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