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900000014

第14章 投掷

我国古代的田径运动,主要是作为一种军事技能,随着战争的需要而逐渐广泛开展起来的。这与西欧在竞技场上发展的田径运动,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古代中国的跑、跳跃等运动是这样,投掷运动也是如此。当然,其最初的发展也是随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技能的产生而出现的。

投石击兽是原始时代人们生产和自卫的一种技能。有时,他们将野兽包围后,抓起地上的石块,猛烈地投掷过去;有时,他们偷偷地摸到野兽附近,手执石头,瞄准猎物投掷过去;还有时,原始人为了不被野兽所伤害,以投掷石块来抗击野兽的进攻。这一系列的生活手段,大概就是人类投掷活动的发端,虽然当时还不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劳动技能,投石击兽也被不断地传授给自己的后代。这样一来,投掷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并进而演化出了其他的投掷游戏。像击壤的掷堵就是由投石等产生出的投掷游戏活动。

“壤”,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长一尺宽三寸,类似鞋底形状的东西。玩“击壤”游戏时,先将壤放在地上,然后走出三四十步之外,以手中的另一只壤去击地上的壤,击中者为赢。《帝王世纪》一书说,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地生活,甚至常常可以看到八十多岁的田野老人边唱歌边击壤的游戏。其中的歌是这样唱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好一幅安闲、恬静的野老歇耕图,反映出这游戏是休闲时间中的一种活动。这种击壤游戏,后来有了发展,随着砖瓦等建筑用材的出现,它逐渐被另一种游戏所取代。这就是“抛墒”游戏,也叫“打瓦”“飞墒”等,其内容和方式也比较完整。但这种投掷游戏主要是作为一种儿童活动发展下来的。如明清时期的“打板”,用瓦块、石头玩的投掷活动,就是它的发展延续。

投掷活动在其发展中,更多地还是被应用于军事斗争中,成为一种作战的技能和练兵的手段。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六国的一次最重要战役——秦楚之战。

当时,秦国大将王翦带领60万大军驻扎在天中山,连营十余里,坚壁固守,不与楚军作战;但是,长时的坚守不战,也会使自己的军队士气低落。于是在秦军中开始了一系列体育娱乐活动,其间士兵们每天练习“投石、超距”等技能,以沉重的石头等来练习投掷。一连数十日,秦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而楚军则锐气大减,士气低落,身体疲倦。最后秦国大军全歼了楚军。

汉代,投掷技能的训练更受到重视,并作为军队训练考核的内容。汉武帝的大将甘延寿,不仅跳跃“绝于等伦”,其投石技能也称雄于当世。当时,“十二斤”的石头,“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汉代的十二斤约合现在的六斤,甘延寿能投出“二百(十)步”远,亦即28米,可见其投掷能力的高超。由于投石等活动,不像击壤、抛墒那样的游戏轻松和悠然,而是充满了军人的勇武之气,能够炼就军人尚武剽悍的性格,因而成为历代军事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如唐代时,唐高宗就曾下令征召“投石、超距,勇冠三军”者,“具录封进”。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在军队训练中普遍开展的情况下,投石等活动在后来居然发展成为一项独特的军事技能。《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个原是东昌府都监,后来投靠了梁山,成为马军五虎上将的没羽箭张清,他就是将军队中力量性投掷与民间的技巧性投掷巧妙地结合起来,练出了一手“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的过硬功夫。水泊梁山的众多英雄好汉,像花和尚鲁智深、大将呼延灼以及金枪手徐宁,虽个个武艺高强,但都被张清的“飞石”

打得鼻青脸肿,狼狈至极。这里,投掷性的技能已不仅仅是力量的发挥,投掷的技巧性亦成了这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以原始人投石击兽开始的投掷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和军事训练技能。随着新内容的增加和更先进的工具的出现,投掷技能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但作为锻炼臂力,增强体质和技巧技能的一种方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可以说,现代体育运动中田径活动的投掷项目,如标枪、铁饼、铅球等等的出现和发展,均与古代投掷活动的流行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